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2|回復: 0

[成语典故] 心旷神怡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11 07: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参与〖心旷神怡〗相关人物

滕宗谅(990年-1047年),北宋官员,在岳州做过太守。他做太守时,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范仲淹(989年-1052年),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心旷神怡〗涵义

指人的心境 大意:形容心里很舒畅,没有顾虑。

〖心旷神怡〗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心旷神怡〗辨析

〖心旷神怡〗读音:xīn kuàng shén yí

〖心旷神怡〗近义词: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心旷神怡〗反义词:心烦意乱、心慌意乱、神不守舍、心如火焚

〖心旷神怡〗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心旷神怡〗造句

1、春风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春天来了,动物苏醒了。春天来了,春风代替了寒冷的西风,我的心情好极了。

2、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3、鸡公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鸡公山是一首壮丽的诗篇,博蕴的人文景观令人赞叹不已;鸡公山是一曲远古的歌谣,奇趣的神话传说令人回味隽永。

4、甜如浸蜜,让人倍感舒适,心旷神怡

5、我钟情秋天的金,耀眼的金色铺满大地!不觉令人心旷神怡!走在这样的阳光下,虽然会有炽热的感觉,不过秋天的太阳毕竟是温和的,没有夏日的那么暴烈。

6、蔷薇属于蔷薇科,蔷薇的叶子呈卵形,花颜色有红白深桃红黄和紫。蔷薇花,拥有浓浓的香味,清新扑鼻,让人闻了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无论是谁都会觉得这是一种美的享受。

7、“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顺江而下,我们到了著名的阳朔,游览了“世外桃源山庄”果然名不虚传,桂林的山水、阳朔的风光,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这样美的山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8、其中最令我痴迷的便属宝莲花了,她是那么的洁白无暇,酷似传送中的宝莲灯,又如一个妙龄少女,在春风中尽情的飘摆着她那白色的连衣裙,身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闻一闻便使人沉浸在梦幻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9、音乐是医生,帮我调解心情,使我永远快乐;音乐是奇药,帮我排解烦恼,总是使我心旷神怡;音乐是魔术师,奇妙无比,令人惊讶。

10、田园也不例外,高粱都垂下它的腰,像要亲吻大地。麦田里,麦穗儿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成语典故: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岳阳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通过写上一自然段“若夫霪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对比。这时,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豁然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全都忘却,这时举起酒杯面对清风,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心旷神怡〗成语接龙:

心旷神怡→怡志养神→神通广大→大发慈悲→悲观厌世→世世代代→代越庖俎→俎樽折冲→冲口而出→出生入死→死里逃生→生死骨肉→肉眼愚眉→眉飞色悦→悦近来远→远谋深算→算尽锱铢→铢两分寸→寸积铢累→累土聚沙→沙鸥翔集→集苑集枯→枯鱼之肆→肆意妄为→为所欲为→为民除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戈散马→马迹蛛丝→丝丝入扣→扣槃扪烛→烛照数计→计日而俟→俟河之清→清风高节→节上生枝→枝别条异→异想天开→开花结实→实与有力→力不从心→心慕手追→追根求源→源源本本→本末源流→流水落花→花遮柳隐→隐鳞戢羽→羽扇纶巾→巾帼奇才→才德兼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仙传道→道尽途穷→穷兵极武→武爵武任→任其自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风搧火→火上加油→油头滑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耳食之言→言多伤幸→幸灾乐祸→祸从天降→降尊纡贵→贵在知心→心逸日休→休明盛世→世外桃源→源源不断→断手续玉→玉巵无当→当世才度→度长絜短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