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0|回覆: 0

[成語典故] 畫虎類犬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6 15: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畫虎類犬】相關人物

馬援  馬嚴 馬敦

【畫虎類犬】怎麼讀:

huà hǔ lèi quǎn

【畫虎類犬】涵義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畫虎類犬】出處

畫虎類犬出自唐·劉知幾【史通·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畫虎類犬】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畫虎類犬的近義詞】東施效顰、不倫不類、畫虎不成

畫虎類犬的反義詞】神肖酷似、刻鵠類鶩

【畫虎類犬】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西漢末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畫虎類犬】造句

1、平時不用功,現在畫虎類犬,後悔了吧?

2、你若叫一個一窮二白的人扮富人,只會畫虎類犬。

3、毫無創意、畫虎類犬的篩選弟子方式。

4、這本來也沒什麼,既然有人能畫虎類犬,那麼他充充假斯文也不算錯.

5、東施效顰愛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調整型內衣愚公移山,畫虎類犬地打扮的艷光四射,趾高氣昂地穿上新買的高跟鞋。

6、要想學到人家的好處,必須仔細研究、揣摩,好的極力學習,不好的情願割愛,免得鬧出東施效顰,畫虎類犬的笑話來。

7、你用模仿範例文章的方式,來教導學生作文,難免屋下架屋,畫虎類犬。

8、哪怕生搬硬套那些大家族乃至皇族的治理模式,也不過是畫虎類犬而已。

【畫虎類犬】歷史典故經過:

馬援,字文淵,東漢名將,被封爲“伏波將軍”。馬援有兩個侄子,一個叫馬嚴,一個叫馬敦。他們倆平常喜歡議論他人的是非,因此,馬援對他們很是擔憂,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們。這封信的內容是:“我一生痛恨議論他人的長短,希望你們聽到有人議論別人的過失,能夠像聽到議論自己父母那樣,只可聽,不可參與議論。我希望你們向龍伯高學習,他是一個厚道、謹慎、節儉、恭謙的人,他雖然職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們仿效他。而那位杜季良是個俠肝義膽的人,能夠與人同甘共苦,無論人的好壞他都能與他們交朋友,我雖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們仿效他。如果你們向龍伯高學習,即使學不成,還尚且能成爲一個謹慎之人,就像是刻一隻天鵝不成,尚可成爲一隻鴨子(刻鵠類鶩);如果你們向杜季良學而學不成,就會成爲一個輕浮浪蕩者,這就好比畫一隻虎畫不像,卻畫成一隻狗了(畫虎類犬)。”

馬援是東漢初年的一位名將,由於屢立戰功,被封爲伏波將軍。據說,馬援不但在軍事上有一套辦法,在文化修養上也相當有水平,是名儒將。馬援的哥哥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馬嚴,一個叫馬敦,從小便是由馬援管教長大的。後來馬援長期在外地帶兵,不常回到京城。有一天,有人從京城給他捎信說:"您這兩個侄子現在長大了,很不成器,不學無術。他們仗著家裡有地位,在社會上結交了各種各樣的人,毫不檢點,整天在京城裡閒逛。"馬援聽後,心裡很著急。他心想:年輕人如何修身立業,是很重要的一步。於是,他立即給他這兩個侄子寫了一封信,告誡這兩個侄子應該如何做人。這封信叫【誡兄子嚴、敦書】,信的文筆和意思都很好,成爲古文的名篇,還被收入了【古文觀止】。

馬援在信里說:"聽說你們倆已長大成人,結交了一些社會上的朋友;但是,交朋友一定要注意呀。比如龍伯高這個人,他爲人忠厚,勤儉、廉政,而且講信義,他在做人上有很多優點,我對他非常尊敬。像他這樣的人,你們弟兄倆應該多接近。但是我聽說你們和龍伯高交往不多,卻與杜季良交往密切。杜季良這個人,我也很讚賞他。聽說他廣交天下豪傑,好人壞人都可以跟他交朋友。我還聽說他很講義氣,正因爲這樣,聽說在他父親死的時候,許多人都來出席喪禮。不過,我認爲你們應該少跟杜季良這樣的人交往,多跟龍伯高那樣的人交往。爲什麼呢?因爲從整體修養來說,龍伯高是一個賢德的人。如果你們學龍伯高學得不好,起碼學成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就好比想要畫一隻大鵬鳥,即使畫得不好的話,起碼可以畫得像一隻野鴨子,不失爽朗之氣;但是如果你們經常跟杜季良這樣的人交往,他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你們如果學他,又沒有好好學到人家的優點,只學到缺點,就會變成輕浮的人,就像畫老虎,畫得不像就像狗了。這分別就是'刻鵠不成尚類鶩'和'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道理。" "畫虎類犬"這條成語在今天的意思,是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自古以來,不同民族、國家之間戰爭不斷,戰爭中彼此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借鑑學習也是本能的生存之道,但是,同樣是借鑑、學習,有的國家、民族就能在借鑑、吸收中得到升華,最後戰勝乃至消滅自己向之學習的對手,而有的國家、民族則畫虎類犬,或者沒有決定意義地、質量性地提高,自己本身也彆扭,有的甚至是邯鄲學步,不但沒有學到別人的長處,反而丟了自己的根本,最後自己解除了自己的 武裝,被敵人滅起來更得心應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