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6|回覆: 0

[禮儀資訊] 【中國禮俗語言與傳統文化】說話,是一種儀式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8-19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見人說話』,是一種自然反應;人見人如何說話,是一種文化。說話是一種儀式,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展開。人們如何說話,如何傳情達意,如何讓『聲音行為』舉止有度、張弛得體,如何體現語言在社會群體交往中的文化力量,需要我們對語言這一口頭溝通方式進行深入探究。語言民俗文化研究專家黃濤最近推出新著【中國禮俗語言與傳統文化】,這是從傳統文化角度研究禮俗語言特性的理論著作。

中國是東方文明古國,儒家禮教文明影響深遠。除了四書五經等經典文獻、【幼學瓊林】、【弟子規】等讀本的倫理規訓外,還有一整套日常生活中的禮俗語言。禮俗語言是禮儀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禮俗精神的重要表達。傳統中國由於生產方式與生活環境的原因,形成了濃烈的倫理意識與人情傳統,倫理意識與人情傳統成為禮俗語言的基本內涵。

傳統社會是熟人社會,日常生活中人們相互知根知底,見面必打招呼。如何相見,如何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與關懷,有一套見面的習語。在日常社交禮俗中,人們秉持的是自卑尊人的原則,對於長輩自然是以尊敬的語言表達敬意;對於平輩人,無論年齡大小,一律尊稱對方為兄長,稱為『仁兄』『學兄』等。

中國傳統社會是家族社會,親屬制度嚴密,親屬關係複雜,親屬稱謂語言發達。黃濤在【中國禮俗語言與傳統文化】中有三章討論親屬稱謂,從宗親與村落宗族文化、外親稱謂與『走親戚』、擬親屬稱謂與『擬親緣』社交倫理三方面深入探討了基層社會親屬稱謂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係。中國傳統禮俗重視親屬稱謂,對於尊輩最忌直呼其名。在中國,內親外親、堂親表親、輩分長幼,如何稱呼一清二楚,如二大爺、三表舅、四姨媽、五阿哥、六表妹,各如其分。

如果親戚鄰里家有喜事,人們見面必定道賀,道賀有一套禮儀習語。如家中添丁進口,是民俗社會的大事,親戚鄰里都會熱情關注,初次見面必定恭喜。在湖北英山,如家中添了一個男孩,賀喜的人必說:『恭喜你家添了一個學生!』主家會滿臉笑容地自謙說:『是個討米棍。』這既是自謙的禮貌語言,也是以賤名避禍取福的民俗體現。

歲時節日是禮俗語言的活躍期,節日期間言語會變得更加文雅與溫情。如大年前後,人們相見會有不同的禮俗套語,如歲末忙年,見面打招呼時說:『您發財年辦好了吧?』回答會說:『我們窮忙,發財的年在您家裡。』

儀式性的語言溝通,也是增進社會認同的有效方式。禮俗語言是體現傳統文化特性的語言,它依託於特定的語境,是儀式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禮俗語言與傳統文化】黃濤著 光明日報出版社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