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1|回覆: 0

[國學灌水]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8-18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最近,隨着國家保護古城步伐的加快,一些水下古城重見天日的消息不絕於耳。這些水下古城並不是科幻片虛構的場景,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它們被淹沒在深水之下,不為人知。

在這些水下古城中,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均州古城是最著名的一座。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當年因為興建水庫而被淹沒的均州古城也因此浮出水面。對於它的重新勘測與發掘也已展開。

在我國,類似均州古城的水下遺址類文化遺產保護還沒有先例,如何全面保護沉入水下的均州古城?從2011年到2015年,國家文物局水下遺址保護中心已對古城進行了多次勘測,判定均州古城四方城牆基本保留了被淹入水底時的狀況,整體輪廓清晰。

如今,通過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水下均州古城遺留的材料,在地面之上重建了古城的部分建築,這不僅讓古城重見天日,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古城曾經的風貌。

陳世美在家鄉均州是正面人物

如今的丹江口市,舊稱均州。舊時,古均州、均縣的治所在均州古城。均州古城始建於戰國,史載,均州城牆全部採用每塊重15公斤的青磚墊砌而成,西南北三面各鑿一丈五寬護城河,城門均設有木製防洪水閘門,以及60噸重的石頭門檻,10米至20米高城牆環城4000米,城牆之上各設炮台五座,北門設有瓮城,是為防止劫案而專門修築的刑場,兵匪概不能犯。當年,唐太宗長孫皇后次子李泰受封為順陽王,徙居均州的鄖鄉縣;唐中宗李顯第一次被廢後,就被武則天下令軟禁於均州。

鐵打的均州,紙糊的鄖陽,這是民間俗語對均州城的記憶,意思是說,均州城堅固如銅鑄鐵打一般,是與其相鄰的鄖陽城不可相比的。均州一磚臥頂,城垛齒連,曾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為了抗禦水患和地震,均州城的民宅一般都是兩層木樓,又用青磚牆把房屋圍起來,因此均州建房是先把木結構屋架竣工後才砌牆。故均州自古就有牆倒屋不塌之說。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清朝康熙年間繪製的均州古城

均州古城與道教聖地武當山相鄰,武當山有九宮,但是,如果您以為武當九宮全在武當山上,那就大錯特錯了。被稱為九宮之首的靜樂宮就位於約70公里外的均州古城內。

據說均州是道教徒信奉的真武大帝傳說中的降生地,從水路去武當山朝聖的人們,都要在此地下船,換車乘馬上山。所以,古代的均州曾是帆檣林立、車水馬龍,一片繁榮景象。1949年之後,均州也要比丹江口繁華得多,每到集日,周邊各地的人們都會聚集到均州縣城的城隍廟,熱鬧非凡。當然,均州的標誌還是號稱武當第一宮的靜樂宮,其規模要遠遠超過玉虛宮和紫霄宮。

一座靜樂宮,半座均州城,靜樂宮是在明代永樂皇帝南修武當、北建故宮的國策下創建的,其面積占到均州城的一半之多。宋代開始,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皆崇拜玄武神,為避宋太祖父趙玄陰諱,改玄武為真武,並稱其為道教始祖老子的變化之身。至明代,真武神受到歷代皇帝的奉祀,尤其是明初的靖難之役後,永樂皇帝朱棣取得皇位,自稱他得天下是真武神的庇佑之功。因此,崇奉真武神較前朝更甚,並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進行營造。永樂皇帝根據【三寶大有全書】關於真武修煉成真的記載:相傳真武的父親原是靜樂國國王,靜樂國就在均州。於是,為紀念真武大帝的父親,就在均州城內修宮供奉。永樂十六年(1418年)敕建殿宇廊廡等197間,賜額靜樂宮,永樂十七年聖旨敕建紫雲亭,因玄武降生此地時有紫雲彌羅,故名,欽選道士50人,提點三名,階正六品,皇帝賜銅印一顆。靜樂宮專門管領營建武當山的建材供應和接待,也是進入武當山的第一宮。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戲劇中關於陳世美的故事。

古均州的歷史人物中,家喻戶曉的是戲劇中的反面典型陳世美,其真實名字叫陳年穀(1625年約1690年),字豐之,號熟美。陳年穀是順治年間進士,康熙十年後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攜妻秦馨蓮告老還鄉。據說陳年穀為官一生,清正廉明。不過,其名氣之大,和【鍘美案】脫不了關係。戲劇【鍘美案】中塑造了忘恩負義的陳世美形象,便是影射陳年穀。而在古均州,不但禁演【鍘美案】,還把滄浪亭下的一個學堂命名為陳熟美書院,以紀念陳年穀。

如今,在浩蕩煙波之下,埋着一座古城已達半個世紀之久。1968年,隨着丹江口水庫一期工程建成蓄水,均州古城從地圖上永遠的消失了,轉而形成了浩渺無垠的水體。隨着古城一道被淹沒的,還有靜樂宮等古建築。即使是位於東山之上的滄浪亭和陳熟美書院,也隨着古均州城沉睡在滔滔漢水之下。

靜樂宮被譽小故宮

被淹沒在水下的靜樂宮東西長353米,南北寬345米,面積達12萬平方米。靜樂宮建築群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布局設計,是典型的皇家宮殿建築。進入靜樂宮正門即山門,其中軸線上為三重殿,一進為龍虎殿,二進為玄帝殿,三進為聖父母殿,各殿均為大木結構,聳立於飾欄高台之上,殿的兩旁建有東西配房配殿;在山門與龍虎殿之間的東西兩側對稱坐落着兩座龜碑亭。靜樂宮的建築物高低錯落有致,沿中軸線序列空間逐步延伸進入,在建築的高低、遠近、主從、虛實疊加,種種形與勢的空間轉換上形成豐富而完整的建築體系,體現深刻的建築審美意識和內涵。明、清名人遊記中,把靜樂宮描繪成皇帝居所,氣勢近似於北京故宮,故有小故宮之稱。

在被水淹沒之前,靜樂宮原有宮殿、廊廡、亭閣、道房大小房屋520間,建築風格具有皇家園林雍容華貴的氣派。1958年建丹江口水庫時,靜樂宮兩座國內罕見的巨型贔屓馱御碑及800餘件精美的石構件拆運至丹江口市城郊,沒能被拆運的就更多了。2000年,當地文物工作者利用枯水季節,又從靜樂宮原址陸續搶回200多件露出地面的石雕構件。直到2006年,靜樂宮才完成復建,新地址選在丹江口市城區東郊淨樂湖北坡。北靠孟家嶺主峰,東西兩側為其餘脈,南臨金崗水庫(即淨樂湖),與原靜樂宮地貌相似。重建的靜樂宮嚴格遵循原靜樂宮的建築思路,並沿襲了明代道教建築的特點,體現了原靜樂宮的建築藝術風格。

在復建而成的靜樂宮中,兩座贔屓馱御碑被列為國家級保護文物。贔屓(bx),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着石碑。傳說贔屓上古時代常馱着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被治服後,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績,叫贔屓馱着,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贔屓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贔屓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屓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贔屓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着頭,四隻腳拼命地撐着,掙扎着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贔屓馱御碑

現今靜樂宮中的兩座贔屓馱御碑,長為5.3米,寬為2.36米,高為8.5米,重達102噸,其中贔屓就重62噸,可見當年用人力和爬杆搬運之難。東面的贔屓馱御碑建於明代永樂十六年(1418年),西面的建於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現存明代最大的兩座贔屓馱御碑。

周府庵曾辦黃埔軍校分校

和靜樂宮一起被淹的,還有不少道觀、庵、廟宇,其中占地面積較大的是周府庵。周府庵位於草店北錦屏山,是一個私人的道教場所,占地面積達到7.25萬平方米,地上建築有400多間,據說是由名為周藩的官員所建。周府庵是武當山所有庵堂中最為精美的一處,整體建築分為二十四個道院,殿宇道房四百餘間。每座道院既獨立,又相連貫通,整個庵內像迷宮一樣,前去的香客們如果沒人引路,或是缺少引路標識,很難走出這樣一座私家道場,由此可見周府庵的宏大。

抗戰時間,黃埔軍校在全國相繼建立了8個分校,即一至八分校。第八分校於1939年底在均縣周府庵建立,學生總隊駐周府庵校部內,其一大隊及練習營一個連駐白果樹之晉府庵,練習營本部駐遇真宮,軍械所駐金花樹,馬區管理所駐紫陽庵,中正小學設白果樹。第八分校雖然只存在了五個年頭,但為抗日戰爭培養了4000多名軍事人才。

在探測均州古城時,文物部門對周府庵也進行了掃描探測,初步確定周府庵輪廓清晰,文物點表面泥沙淤積很淺。

文人雅士流連滄浪亭

丹江口水庫尚未蓄水前,古均州城對面的東山山峰陡峭險峻。在陡峭的崖壁上建有一座滄浪亭,亭下滔滔漢江,綠水長流,隔漢水即與滄浪洲相對,滄浪亭與均州城隔漢水遙遙相望。

【水經注】記載: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漢水中有洲名,叫滄浪洲。水到這裡形成停匯深寂的狀況,顯出碧綠鮮潔的景色,為漢水名勝的第一。

另據【天順襄陽郡志】卷第一記載:滄浪水在(均)州北四十里,俗傳即楚屈原遇漁父歌滄浪處。據【均州志】記載:滄浪乃孺子歌處、屈原【漁父歌】之地。孔子曾帶領他的弟子們到河南的鄧縣,後又由鄧縣入楚,路過均州滄浪洲。孔子坐在洲邊石崖上休息,聽到孩子們在崖下水邊唱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孔子聽了,即對弟子們說: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自取之也。

後人為紀念孔子赴滄浪,遂在他坐過的石崖上修建了一亭,名曰滄浪亭,並在亭下崖壁上鑿了斗大的四個字孺子歌處。此四字均用硃砂鑲嵌,鮮紅奪目,映及數里。歷代文人墨客先後在此留下許多摩崖(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以證其事。此地山林青翠,鳥語花香,相映漢水,故被稱為均州八景之一的滄浪綠水。

不過,對於滄浪亭的由來,還有一個說法,即該亭是為紀念屈原所建。據說在楚懷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屈原來到漢水北的滄浪,實地考察前線失地情況,順便考察民情。

【史記】卷八十四中載:屈原至江濱,被發行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推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有了這段對話,後人就修了滄浪亭,以示紀念。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均州滄浪亭原貌

在古代,滄浪亭是不少文人雅士流連忘返之所。此地曾有過熟美書院,還成立過蘭心詩社。滄浪亭被淹沒前,山上摩崖、石刻、碑記,有秦篆、魏隸、唐楷等各體。滄浪二大字為秦篆石碣,還有孺子歌處、滄浪適情刻於前石壁上。

滄浪亭被淹沒到水下後,文物部門曾在去年組織了潛水考察,水下滄浪亭只余台基,據說亭子等建築在清庫前就已拆除。

除了靜樂宮和周府庵、滄浪亭這樣直接被淹沒在水下的古建築景點,原古均州八景的部分景觀也被水淹沒,尚存的只有龍山寶塔和方山晴雪能在特定的方位觀賞到。

均州古城雖然成為水下古城,但均州一路、均州市場、老均州風味魚等和均州有關的標識,仍在丹江口市的大街小巷裡四處可見。承載着均州人們記憶的古城留在了水底,大家對古老城池的懷戀與嚮往,寄托在新城市的眾多建築名稱里。

補白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陳世美家鄉』重見天日 曾被淹水下數十年

千島湖底的古獅城

獅城水下古城是指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下的古城。獅城從被作為縣治到1959年新安江水庫蓄水被淹,歷1339年,一直是原遂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水下古城。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千島湖風景旅遊局對獅城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水下探摸。發現古獅城完整性令人驚嘆城內外原有的整體布局沒有改變,包括橋梁、古井等都還保存;有些木構建築的梁架、瓦頂等都還留存;明清時期的牌坊上,所雕的圖案還清晰可見。2005年,當地旅遊部門再次發現,千島湖水底除了有獅城和賀城兩座千年古城,還有威坪、港口、茶園這3個大型古集鎮,當時保存也較完好,它們與兩座水下古城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水下古建築群。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