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9|回覆: 0

[國學新聞] 傳統文化,一直在我們身邊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8-10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圖語;傳統文化】

文化若水,流淌不息的精神激流;文明如山,矗立永恆的民族坐標。

歷經五千年滄桑、締造中華民族的中華文明,無疑是世界文化歷史上的長河與高山。但在一些人眼裡,這美麗的山水有些朦朧、光澤稍顯暗淡。然而實際上,時至今日,中華文化的力量不曾消散,優秀文化的魅力從未褪色,人們依然在這山水之間,浸潤著傳統的滋養,徜徉著民族的當下和未來。

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優美線條,梳理並夯實其中的精神脈絡,是增強文化自覺、提升民族自信的必要之舉。今起,本版推出系列報導,聚焦中華優秀文化的時代價值、蓬勃生機和交流活力,解讀我們生活中的文化符號,釋放成長進化的無窮潛力,以從容的姿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昂然前行。

在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5級學生李佳傑的眼裡,過去的數月可能是他步入大學以來最難忘的時光。

憑藉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才讀大一的他經過層層選拔,代表四川大學參加了河北廣播電視台【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的錄製。『我最大的感動,是與同學一起錄節目時,重溫那些耳熟能詳的古詩詞,對文化的親切和敬意漸漸生發。』李佳傑說。

與其他真人秀節目不同,【中華好詩詞】選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代表——古詩詞作爲內核。『我們用娛樂化外殼拉近與青年的距離,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最關鍵的還是想用傳統文化的內核勾起青年人心中的共鳴。』河北衛視總監肖鈞這樣闡釋節目的初衷。

古人精粹,今人賡續

今年是【中華好詩詞】走過的第三個年頭,這個旨在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的節目,是這個時代對待傳統文化的縮影之一。認同、承續,正在成爲社會共識。

在北京大學有這樣一個社團:每天早晨7點,社員們會自發到靜園草坪上齊聲朗讀【論語】。他們將社團取名爲耕讀社,晨讀傳統經典是社團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直堅持的傳統。而在北大,像耕讀社這樣的傳統文化類社團,還有中醫學社、道學社、國學社、禪學社、儒行社等20多個。

『中華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而青年學生,就肩負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時代責任。』耕讀社社長、北京大學國學院博士生徐佳希說。

象牙塔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動傳承也不少。

秉承著『擁抱國粹、薪火相傳』的宗旨,由國家圖書館舉辦的『文津講壇』已經連續15年面向公眾開設各類文化學術講座,與此類似的還有山東『齊魯文化大講壇』、上海『東方講壇』、杭州『文瀾講壇』等;在江蘇,微信群『七月千字文』每晚準時響起典雅的朗讀聲,同時在『南京領讀者聯盟』等29個微信群直播,吸引了近萬名讀書愛好者;在安徽,有社區聯合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開展國學啟蒙活動,讓社區裡的孩子們從小接受國學的洗禮;在山西,一年一度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現場,數以千計的海內外的移民後裔匯聚在這裡,祭祖祈福、體驗源遠流長的根祖情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批書目確定,【詩經】【史記】等書目爲大家補上經典文化這一課;旨在展現、闡釋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經典資源庫』項目分批發布成果,供國內外讀者免費觀看……

傳統典籍在解讀中變得耳熟能詳、傳統技藝在傳承中重新煥發生機、家國情懷在傳遞中深植心間。在這個文化多元的時代,上溯千年的古人精粹依然沒有丟失受眾和傳承者,優秀傳統文化也找尋到了自己的價值與意義。或許,這就是它綿延至今的魅力。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親近中國古詩詞就是在親近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能在詩詞中看到古人的情感,也能在詩詞蘊含的典故中發掘出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節目還未錄製完,李佳傑已經忍不住在朋友圈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時代的疊加爲優秀傳統文化增添了歷史厚重感,而不是將它與當下隔絕開。

演員喻恩泰是【中華好詩詞】的嘉賓之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植根於我們的血液之中』,他覺得,不僅我們的社交方式、思維習慣等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許多生活中的日常用語也有傳統文化的影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語句,傳承千年,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爲方式和審美偏好。

這與學者范曾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有人說傳統文化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但其實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明節祭祖先、端午節裹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不管多遠多累,都要回到故鄉,與家人團聚,吃一桌熱騰騰的年夜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日曆表上的假期,更是傳統文化傳承的窗口。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對家的思念、節日裡對團圓的嚮往,還是約定俗成的習俗、形態各異的儀式,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山說。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韓星看來,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我們今天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是我們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軟實力。

由人化文,以文化人

今年9月,李佳傑就要接過學校國學社社長的擔子。『以前我對生活態度有些消極,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讓我明白了要有擔當,今後,我會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力量。』

在李山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性格。『廣袤的中國大地催生了中華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善於吸收、追求進步的學習心態,使中國在世界變遷中泰然自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格更是成爲中國人民的標籤,被世界所認可;而當中華民族的發展陷入暫時的困頓,國人銳意進取、敢於拼搏的勇氣總能轉危爲安,中華文化的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中華民族能夠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正是有中華文化賦予國人的特質支撐,有獨特的魅力作註腳。』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對傳統文化精神的闡釋更爲直接,他認爲,以人爲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而人文精神根植於兩個重要傳統,一個是以史爲鑒,另一個是以天爲則。中國人強調以天地爲榜樣,廣大無私、廣闊包容、高明博厚乃至誠信守則,都是天地萬物教給我們的道理。

傳統文化的力量不止於此。『我們常常講,文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這話不錯。但同時還應看到,文化也起著影響經濟發展方向和特色的作用。因爲文化里,凝聚了一個地區、民族的價值觀念、思想方式、生活樣式,以及信仰習俗。這些力量,會反過來影響國家、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世界各國都會面臨文化抉擇,面臨著如何繼續發展、何去何從的問題。對中國來說,答案就在本土傳統文化當中。』樓宇烈說。

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信,中華文化的明天更加璀璨。『一張白紙不可能憑空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總要在原有的基礎上細細雕琢。傳統文化不一定都「過時」,任何新文化必然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來建設,是在繼承本民族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的「革故鼎新」,而不是拋棄民族傳統,割斷自己精神命脈的「棄舊圖新」。』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