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12|回覆: 1

[漢語詞典] 推行簡化漢字的關鍵理論基礎錯覺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1-17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錯覺之一:漢字發展趨勢是簡化
實際上,漢字的發展趨勢是合理化,如形聲、會意、象形;請參考漢字基礎認識-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圖片]

錯覺之二:簡化漢字利於掃盲
人們識字率本應是教育普及問題,但是卻人為轉嫁為漢字結構問題,毫無疑問,漢字之俗體一直存在於民間,如果直接推行俗體將有利於基層人們閱讀,但是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俗體字之存在於民間是因為俗體字已經經過基層人們學習,也就是說,歸根結底,漢字的掃盲其實是教育普及的問題。就算全部漢字皆簡化成數筆之字,如果不教育給人們,人們仍然是看不懂的。

錯覺之三:文化來自勞動群眾
就算是當代,文化如漢字的推廣、馬克思主義、法律法規也是由上往下普及的,每個時代其社會文化主流都來自政府官方。漢字簡化之初,諸多簡化漢字來自無知(漢字規律)的群眾,這是漢字之後的簡化呈現混亂化(如同偏旁同聲旁漢字被異化:痴-痴、礙-礙、擬-擬)。即使是現在的本科生,在常用的數千字之外,如冗、庋、澩、㾇等極為簡單的字也是不懂的。

錯覺之四:混同了識字與寫字的區別
識字是用眼看的,根據漢字之結構進行識別,但寫字卻是用手寫出來的,雖然也是根據漢字之結構進行區別,但是手寫可以輕易識別漢字的微小差異,眼睛卻不行。如以下之引用所言
漢字是方塊矩陣形的,使用的視力是\"聚焦\"式的,看\"機\"和\"後\",與看\"機\"和\"後\"所化的時間目力同筆劃多少無關(英語的拼音字是線形的,視力是掃描的,所化的時間因字的長短而異)。可是看\"設 \"和\"沒\",\"汁\"和\"計\",\"侖\"和\"倉\",\"論\"和\"倫\",\"兒\"和\"幾\",\"開\"和\"井\",\"條\"和\"各\",\"喬\"和\"務\",\"歸\"和\"舊\",\"歷 \"和\"厲\",\"廣\"和\"廠\",\"風\"和\"鳳\",\"虜\"和\"慮\"等,由於簡化後字形相似,無形中需要目光稍停,鑑別一下,以免弄錯。這些問題當初都沒有考慮到。海外人士對簡化字最感到頭痛的正是這些字。而看\"設\"和\"沒\",\"倫\"和\"論\",\"鳯\"和\"風\",\"倉\"和\"侖\",\"歷\"和\"厲\"等,這些問題根本不存在。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17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內容轉載自「簡化字轉繁體字的尷尬」一文,其作者是游修齡,著名的農史學家

「 簡化字的設計和推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急於求成,用行政手段推行本身,即是一種急於求成的思想。一時的成功,帶來長時期糾纏不清的矛盾和麻煩。二是簡化理論的缺陷。簡化必須遵循\"約定俗成\"的規律,凡是規律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約定俗成恰恰是個需要時間考驗的過程,所謂欲速則不達,無法畢其功於一役。

  推行簡化字的理論錯覺之一,是認為文字的歷史發展趨勢就是從繁趨簡,加速簡化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殊不知文字發展的趨勢是遵循着從簡趨繁和從繁趨簡這兩個相反相成、矛盾統一的規律,並不只是單方向的從繁轉簡。從簡趨繁,增加筆劃,才能創造大量新生字,以滿足日益增長表達的需要;反之,聽任筆划過多,不予簡化,就會日益繁複累贅。有人專門研究從甲骨文到現代的文字演變歷史,發現從簡趨繁的字竟然多於從繁改簡的字,與簡化字的理論恰恰相反。這道理也很簡單,因為筆劃太少,不可能拼造出很多的字來,所以五劃以下的字在全部漢字中,不論簡體、繁體都只占極小的比例;反之,筆劃在20劃以上的繁體字(或簡體字)在全部漢字中也只占極小的比例。不論繁簡,都以9-15劃之間的字數為最多,這是漢字的特點。現行簡化字,着意於簡省筆劃,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設\" 簡為\"設\"(從11劃減為6劃),孤立地看,簡省得多了,可是在常用的詞組裡,\"我設法解決\",很容易錯看或錯排印為\"我沒法解決\"。漢字同音字太多,主要籍字形區別,因簡化而把字形混淆,是降低了漢字的優點。又如\"里\",專指里程,以里為聲符構成的字有理、狸、鯉、鋰、俚、埋、里、里等,簡化字用里代替里(里),兩者意義不同,一帶需要轉換,便出現上述\"萬里長征\"、\"欲窮千裹目\"的笑話。

  簡化字理論的錯解之二是混淆了看字和寫字的區別。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是看字(書籍、小說、報紙、雜誌、廣告、影視等)的時間遠遠多於寫字的時間,即使是作家恐怕也不例外。看字和寫字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看字要求字體印刷清楚,不要出現錯別字、混淆字最為重要。漢字是方塊矩陣形的,使用的視力是\"聚焦\"式的,看\"機\"和\"後\",與看\"機\"和\"後\"所化的時間目力同筆劃多少無關(英語的拼音字是線形的,視力是掃描的,所化的時間因字的長短而異)。可是看\"設 \"和\"沒\",\"汁\"和\"計\",\"侖\"和\"倉\",\"論\"和\"倫\",\"兒\"和\"幾\",\"開\"和\"井\",\"條\"和\"各\",\"喬\"和\"務\",\"歸\"和\"舊\",\"歷 \"和\"厲\",\"廣\"和\"廠\",\"風\"和\"鳳\",\"虜\"和\"慮\"等,由於簡化後字形相似,無形中需要目光稍停,鑑別一下,以免弄錯。這些問題當初都沒有考慮到。海外人士對簡化字最感到頭痛的正是這些字。而看\"設\"和\"沒\",\"倫\"和\"論\",\"鳯\"和\"風\",\"倉\"和\"侖\",\"歷\"和\"厲\"等,這些問題根本不存在。

  簡化理論所忽視的又一事實是,漢字的手寫和印刷是兩回事,印刷體與筆劃多少無關,手寫體漢字,除特別場合需要筆劃端正,日常應用的文字如信件、稿子、筆記等,並不需要端端正正,一點一划地寫。用行書以至行草都很方便,試看歷史人物遺留的手札或現代人的通信文字,用的都是行書,任何筆劃多的繁體字,手寫時都變成連貫優美的線條。識字、認字、寫字是個教育普及的問題,而非漢字本身的問題。

  以上所說,並非主張恢復繁體字,這裡只是對半個世紀以來過快地推行簡化字,給予歷史的回顧和述評。簡體轉繁體的麻煩可能還會持續下去,為今之計,正如一些專家所倡的,可以考慮\"識繁寫簡 \",即在小學課本里、中小學生字典里,在簡體字旁附上繁體,老師不教,也不要求學生寫,讓學生在捎帶接觸中,有個印象就可。這樣一來,以後學生如有機會看到繁體\"歷\"、\"鳯\"等字,就自然而然想起它是\"歷\"、\"鳳\"的繁體。」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