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03|回覆: 0

[漢學資訊] 中國古代哲學如何成爲西方人的『心靈雞湯』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4-30 0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編者按】

繼麥可桑德爾【公正】(Justice)之後,眼下,哈佛東亞系的中國歷史學教授麥可普鳴(Michael Puett)開設的一門古代中國倫理與政治理論成爲最受學生歡迎的三門通識類選修課之一。

近日,普鳴和人合著的作品【正道:中國哲學家論好的生活】(The Path: What Chinese Philosophers Can Teach Us About the Good Life),將由維京企鵝出版社出版。爲此,普鳴在【衛報】上撰文,指出如今自我本位主義盛行,造成人與人之間經常處於競爭的關係,當今西方社會完全可以從中國先哲教導中獲得某種啟發。

文章原題【忘記正念,停止找尋真我,開始偽造一個自己】(Forget mindfulness, stop trying to find yourself and start faking it)。譯者:黃一。

中國古代哲學如何成爲西方人的『心靈雞湯』

中國古代哲學如何成爲西方人的『心靈雞湯』

孔子將釋迦牟尼遞予老子

人們往往詫異地發現孔孟老莊,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中國哲學家,並不是苦口婆心教導眾人、提倡最高的善就是符合社會的倫理規範的道學家;亦不是溫和智慧、勸誡人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謙謙君子。他們其實是一群激動人心的思想家,激進地推翻社會的陳規陋習,探索人類自身未知之可能,思考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公元前五世紀,是人類思想的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思想家們討論著如何生活,道德的可能性,以及什麼是好的社會。

與我們所熟知的西方哲學家不同,這些中國思想家並不問那些大問題。他們的哲學思想十分務實,落腳於人們日常可能忽視小事情,諸如:你如何過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們強調,偉大出於平凡小事的日積月累。而對於諸多根本問題的成見,事實上倒常常讓我們反入歧途。

我們的執念有哪些,中國哲學家又會給我們哪些不同的啟示?

停止尋找本我

中國古代哲學如何成爲西方人的『心靈雞湯』

中國古代哲學如何成爲西方人的『心靈雞湯』

我們的思想家對於本我的實存報以懷疑態度,尤其是那個抽象單一的自我。

有一個論調十分流行,尋找你內心那個真實的自我非常重要。東方思想家們對於這個本我的實存表示懷疑,尤其是我們找到的那個抽象單一的自我。他們理解中的人是多面的,由多重人格組成。這種多面性,並不是僅僅通過內省就能被發現,這些人格在我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過程中顯現。

我們所有的行爲都在塑造我們的人格,例如,與他人的交往互動,對於外部事物的反應,以及我們對目標的追求。你可以設想一下,自己在父母、年紀相仿的同僚、牙醫以及一個好朋友面前所展現的自我,都是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存在,每天與其他複雜的個體相遇。而每一次相遇,都會觸發不同的面向。我們由自己不同時期的行爲模式、情感衝動構成。這也意味著,我們自身包含著無數的可能。

無必無固

我們並非自以爲的樣子,我們總能變成更好的人。

一旦我們發現了一個自我,某些觀念就會接著告訴我們,一定要悅納這個自己,如實面對這個自己。中國最著名的哲學家,公元前6世紀的孔子並不以爲然。他認爲,這個真實自我的最大問題是。它並不會像我們所以爲的那樣賦予我們自由。誰才是那個你所以爲的真實的自我呢?或許僅僅是某個特定的時間段里自我發展的一個片段罷了。如果你堅持將這個自我看作最爲真實的,並用這個自我來指引人生,它就會變成一種束縛,因爲它阻礙你通過替換自身變化帶來的成長。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複雜性,學會面對這種複雜性並且自我耕耘,我們的生命將隨之綻放。譬如某一天,當你不再因爲自己是個急性子就無法自控一時腦熱,不再因爲覺得自己是內向的人就表現的非常害羞,你就成長了。我們給自己貼上的諸多標籤,都可以被打破。我們並非自以爲的自己,我們無論何時都可以變得更好。

行合於禮

當你假裝並未生氣而報之以微笑,人不知亦咬牙容忍而並不去申辯。即便是違心,你的舉止已經更加成熟。

最求真我的另一面,是我們對於禮節或者虛禮的懷疑。我們常常認爲,讓真實的自我充分展現不是更好麼?

孔夫子卻教導我們,某些禮節,即便是內心不情願的虛禮,也是革命性的。它們改變了我們所深陷其中的行爲模式。當你慍怒時假作微笑,或是咬牙容忍不口出惡言,這些違心之舉實質上已十分可貴,因爲它們讓我們打開了現實的缺口,讓我們與過去的自己不再一樣,心性上也變的更加成熟。即便是有違心性,我們事實上已經更加和善慷慨,不再兀自向外傳遞負能量。當我們一次又次用行爲引導感受,而不再讓情緒影響行動,通過完成這些行爲儀式,我們將不斷自我完善。

用變化的眼光看世界

積極面對這些變化與波折,嘗試不同的方式交流,體驗與交往。這些經驗將拓展你的人生。

我們常常自以爲是穩定的,並認爲這個世界同樣穩定不變。想必,我們都會感受到過命運之無常,

知道人生可以被改變,卻又希望相信,這個世界是普遍可預知的,我們應當設法去適應它。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數學好,我們便繼續學術之路。我們若是覺得自己經常有古怪的念頭,我們便去尋找一個人生伴侶一同探索、冒險。

公元前4世紀的儒家學者孟子,將這個世界視爲多變的由諸多分裂的片段所組成。他建議我們積極面對這些變化與波折,嘗試不同的交流、體驗與互動,以此豐富拓展我們的生命。孟子建議我們在行動中不斷調整人生軌跡,而不是制定諸多計劃。

莫過早爲未來做決定

當你思索著要做出重大改變,最好先做一些相關的嘗試再做決定。

制定人生規劃的問題何在呢?當你規劃人生,你的決定基於當下的自己,而非未來可能成爲的那個自己。

孟子認爲與其用重大決定自我束縛,不如從可行的小事開始接近目標。當你在籌划著事業轉型,結束一段親密關係或是搬家,可以先做一些小範圍的嘗試積累經驗,這樣會讓這個決定容易很多。注意自己對於這些體驗的反應,這些體會會把你引導向新的方向。

上善若水

這個世界是普遍聯繫而非割裂的,你可以與他人和睦共處。

另一個流行的觀念,即強者方能勝出。我們總被告戒要強大,要毫不動搖地堅定自己所願。但是老子在【道德經】(約公元前4世紀),則講了以弱勝強的道理。不少人以爲這些教導是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都知道有學生剛開始接觸老子的時候,總被善意的老師們帶到森林裡吸取天地之精華。

事實上,老子的學說並不是消極的,他將這個世界看作普遍聯繫,而非全然可分互不相關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對於這個世界各種聯繫的理解,實現與他人的和諧共處。

和諧共處則要容許不同的影響方式。與其對他人施加壓力,不如潤物細無聲,引導的同時,不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控制。

別耀武揚威

中國古代哲學如何成爲西方人的『心靈雞湯』

中國古代哲學如何成爲西方人的『心靈雞湯』

位於中國洛陽的孔子像

將你的人生看作不斷地突破,這會讓你不斷改變。

你可能從小就被鼓勵發展自己的強項和天賦。如果你是運動健將,那你就一定要參加足球隊。如果你愛讀書,那你就要學習文學。你不斷強化這些強項,直到長大後成爲你的標籤。若執著於這樣的思維定勢,你將失去其他可能性。

這些哲學家們會鼓勵你不要僅僅關注你對於自己預設的偏見。你覺得自己很笨拙,就去學跳舞。覺得自己不擅長語言學習,就去學法語。這樣做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讓你變得擅長這些事情,而是讓自己的生活像不斷突破,因爲這才是自我改變的方式。

莫執於虛無之念

人們對於冥想原理的普遍認識,與其本意往往向背。

我們聽說冥想能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獲得平靜與安寧。現在甚至被一些商學院、公司和不對吹捧成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冥想從表面上看,與儒家所倡導的關注情感活動並無差別。但是冥想的流行的解釋,譬如自我反觀,超脫的接受你所發現的內心世界云云,與其本意並不相同。佛陀總的來說,講求無我,這與孔子的自我改變恰恰相反。儒家學說講求入世修煉,並積極完善自我。

重新審視傳統與現代

在你試圖提升自己的過程中,自我管理的小舉動往往最爲重要。

當代的一些看法優於過去的很重要的一點,即是我們從傳統世界的壓迫中獲得自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但是我們若將過去的世界想像成,人們總是消極的接受外部事物,試圖去適應一個先定和諧的秩序,那我們的思想就太古板了。我們信以爲真的設想,限制了我們無限的可能性。

【道德經】從其開篇,就點出了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自以爲可以給未來的人生制定一個完美的規劃,那你就無法得道了。我們反而應當認識到自己是複雜的生命體,被世間多重的力量牽引。我們通過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積累經驗而不斷成長。通過日積月累的善舉,我們可以完善自我,改變世界。

【正道:中國哲學家論好的生活】(Tha Path: What Chinese Philosophers Can Teach Us About the Good Life),普鳴和克里斯蒂羅格羅斯(CHRISTINE GROSS LOH)著,維京企鵝出版社出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