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6|回覆: 0

[文化觀點] 地名之爭再發酵 學者恢復古徽州一府六縣原貌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4-26 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地名之爭再發酵 學者恢復古徽州一府六縣原貌

地名之爭再發酵 學者恢復古徽州一府六縣原貌

資料圖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人民日報】最近刊文評徽州被黃山替代,呼籲重要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一石激起千層浪,綿延將近30年的黃山與徽州地名之爭再次人聲鼎沸。據人民日報官微進行的網絡調查,支持黃山復名為徽州的網民佔到70%以上。

1979年鄧小平同志登臨黃山,發出了黃山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偉大號召,親手掀開了黃山開發開放的歷史篇章。1983年12月,撤銷太平縣,設立縣級黃山市,以原太平縣、歙縣黃山公社、石台縣廣陽公社的行政區域和黃山管理局轄區為黃山市行政區域,由安徽省直接管轄。

1987年11月,在全國撤地改市大潮中,代管黃山縣級市的徽州地區被撤銷,設立地級黃山市,同時將縣級黃山市更名為黃山區,徽州區也同時與之並列設立。此舉當年被視為強化黃山的旅遊品牌,發展安徽旅遊,促進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1983年和1987年的兩次更名錯了嗎?其實未必。在改革開放之初,旅遊業作為對外開放的先導產業,引起中央高層重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旅遊業是典型的注意力經濟、眼球經濟,知名度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如何提升一個地方的知名度,就變得非常迫切。名山大川是當時最受關注的旅遊資源,黃山歸來不看岳,選擇享有盛名的黃山作為地級市的地名,應該是不難理解的選擇,至今也具有合理性。

此後數年,相繼有湖南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四川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雲南中甸縣更名為香格裏拉縣成為通過更名促進旅遊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案例。黃山市旅遊業有今日之業內地位乃至黃山市今日之格局,應該說都與黃山之名產生的導向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那麼,持續將近30年的將黃山復名徽州的動議是不是就錯了呢?當然也未必。畢竟徽文化是中國最有價值、最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特別是就地方特色建築為代表的地面文化遺存而言,徽文化堪稱無與倫比。比如,燕趙文化很有名,也有一些地下文物出土,文化典籍也可以大書特書,但在今天的燕趙大地其實看不到燕趙文化的物質形態和活化的生活場景;四川的古蜀文化無比燦爛,三星堆尤其震撼,但南宋以來特別是清代的四川民居與徽派民居顯然不在一個層次。

如果有一個行政區域,以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歷史信息的徽州之名存世,作為徽文化的載體,成為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本底,確實也是一件文化傳承與利用的功德無量的好事。

2016年4月17日早晨,在安徽皖南拍攝的黃山塔川晨霧景色。 視覺中國圖

然而,黃山還是徽州?究竟應該何去何從?卻是一個兩難選擇,不能是簡單的輸贏之爭。

眾所周知,地名穩定性是地名識別性的基礎,而且每次地名改動的經濟、社會成本都很高,因此原則上地名不能輕率改動。美國兩百年來行政區劃基本沒有調整,也沒有更名。但縱觀歷史,我國行政區劃調整非常頻繁,地名變遷成為常態。即使徽州也只是始於北宋末年,古稱新安、歙州。楚文化、閩文化、皖文化、吳文化、越文化也沒有相應的行政地名作為載體。誰又是楚文化的合法代表?莫衷一是。

徽文化一定需要找一個形象代言人嗎?徽州能否就作為一個文化地名而長期存在?何況從旅遊資源角度最具徽州氣質的婺源從民國開始已經劃歸江西,徽文化發源地的績溪也早已隸屬宣城,讓現有的黃山市獨佔徽州之名,是否名副其實、有失公允?是否必然為未來類似劉邦故裏、諸葛亮故裏之爭埋下隱患?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古村。 視覺中國圖

在上個世紀末,我國由於行政區劃調整(特別是撤地改市)、追求知名度發展旅遊等諸多因素,曾經出現一哄而上、改名成風的現象,其中既有張家界市、香格裏拉縣等成功案例,也有湖北荊沙、襄樊等幾大敗筆。

21世紀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又採取了幾乎一刀切禁止改名的立場。如今即使理由再充分,要想獲得有關部門批准也比登天還難。毫無疑問,這種一刀切也有問題,應該既要防止一哄而上改地名,又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品牌經濟條件下,發揮改名的積極作用。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毋庸置疑,地名如同人名,不僅包含美好願景、歷史文化信息,還是地方品牌塑造與傳播的基礎,儘可能從選擇一個有歷史傳承、美好寓意、良好口彩的好名字非常重要。比如,如果兩個合併前的地方,其知名度勢均力敵,可以按慣例各取一字組成新的地名,體現其歷史沿革。但樊城的知名度無法與襄陽相提並論,沙市與荊州相比也是如此,因此當年取名襄樊、荊沙就是十足的敗筆,後來恢復襄陽、荊州之名堪稱求真務實之舉。

然而,像由黃河沖積而成、因勝利油田開發而興的新興城市山東東營市,知名度奇低,如果更名為黃河口市,就很容易定位,迅速提升知名度,促進其以旅遊業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理應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

具體到黃山與徽州,之所以難解難分,卻是因為黃山和徽州各有所長、旗鼓相當。除了爭出一個此消彼長的短長,是否還有第三條道路呢?

在筆者看來,不僅可以排除兩難,只要上升一個層面,完全可以做到各美其美、兩全其美:其一,將本來就不屬於古徽州的現有黃山市黃山區更名為縣級黃山市,直屬安徽省政府管轄,繼續發揮黃山的品牌價值,創造新的地域文化,續寫新的文化傳奇;其二,將現有除黃山區之外的地級黃山市區域更名為徽州,同時將績溪、婺源重新劃歸徽州,恢復古徽州一府六縣的全貌,全面、深度保護古徽州這一我國最具價值的地方文化,使其在未來移動社會的文化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雖然此招涉及行政區劃調整,工程不免浩大,但借即將到來的全國省級行政區劃調整之機,甚或為古徽州破一次例,讓我們找到鄉愁的載體,找到回家的文化之路,也千值萬值!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