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5|回覆: 0

[國學觀點] 漢朝文化生態 全力搶救『文化遺產』造就百年濃郁學風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6-4-10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朝文化生態 全力搶救『文化遺產』造就百年濃郁學風

漢朝文化生態 全力搶救『文化遺產』造就百年濃郁學風

四川渠縣趙家村漢闕

漢朝文化生態 全力搶救『文化遺產』造就百年濃郁學風

漢朝文化生態 全力搶救『文化遺產』造就百年濃郁學風

西漢長信宮燈

漢朝文化生態 全力搶救『文化遺產』造就百年濃郁學風

漢朝文化生態 全力搶救『文化遺產』造就百年濃郁學風

漢書

漢代的文化生態不是一時之功,而是累朝積澱而成的。東漢著名史家班固曾總結西漢的文化生態爲: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 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訖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從漢武帝到漢平帝,百餘年形成的濃郁的文風和學風,政府起到了推動功用。本文作者對於漢代文化生態正反兩面的考述,或許能讓我們以史爲鑒。

五經:漢代的大眾讀物

五經成爲漢代的普及讀本,與四書是明清兩朝的普及讀本一個原理,因爲科舉和仕途的需要。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不僅僅是國家人才的成長道路,還是窮門小戶的希望之光和生活出路,底層人家的孩子,通過苦讀書,就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漢代還沒有科舉考試,是察舉制,也就是推薦制。漢武帝時期的推薦標準是,郡國縣官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常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輒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第可以爲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推薦對象是有好文學,指讀書出眾的。漢代,文學一詞比今天含意厚實,有寫作的一面,但更多指讀書,且能從中讀出學問的。政審標準是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發現這樣的人才後,令相長丞(縣令、侯相、縣長、縣丞)要上報給二千石。二千石是以級別工資代指郡守及諸王相。二千石考察通過後,要帶著考生及具體的推薦者赴京城長安,到太常處報到。太常是九卿之首,掌管國家禮儀、宗律、天地祭祀,還分管文化教育。入門太常後,經過一年的預科學習,結業時嚴格考試,讀通一經以上(一藝指一經,漢代六藝指詩書禮易春秋,再加上樂經),補文學掌故缺。文學和掌故均是官職,也相當於資格學位,文學是學官,掌故是史官。學業突出的直選爲郎中,漢代的官職中,帶中字的都是中央機關幹部。太常籍奏,指進入國管後備幹部序列。既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其中特別突出的,直接奏報皇上,告示天下。這是漢代選拔人才的機制,同時還有退出機制,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輒罷之,而請諸能稱者。連一本經都讀不通的,勸退,再遞補另選。漢代讀書講究讀通讀透。延文學儒者以百數,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爲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學士靡然鄉風矣。漢代的公務員有讀書風氣,因爲書讀好了可以仕進。公孫弘是漢武帝時的丞相,也是【春秋】研究專家,還是人才選拔和退出機制的頂層設計者。

漢代的文化生態不是一時之功,而是累朝積澱而成的。漢武帝在國家人才選拔主渠道外,還設置有更高層面的學術機構,設置博士官,相當於今天的社會科學院。博士官招研究生,爲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博士弟子不是一般的研究生,要精通五經的。復其身是很高的待遇,一般官員都享受不到,終生免稅賦。武帝之後,漢昭帝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之,漢宣帝增倍之,是二百人。漢元帝時增爲一千人,而且能通一經者皆復,通一經,就可以終生免稅賦。到了漢成帝時期,增弟子員三千人。讀通一門經,就可以光耀門第,還可以終身免稅賦,這對普通人家是多麼具體的誘惑和鼓勵。

我們今天讀到的五經,是經由漢代搶救文化遺產重新整理的,整理工作難度極大,因爲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幾乎毀絕了民間存書,僅有【易】因民卜之用僥倖逃過劫難。更致命的是,項羽攻入咸陽城燃燒了三個月的那場火,使皇宮的國家藏本蕩然無存。所謂的整理工作,是依靠老讀書人的文化記憶,說白了就是背書而得。後來在孔子老宅夾牆裡發現了部分善本,但也由此有了經學的新舊之爭。

漢代的經學研究,守著夫子不以空言說經的方法,下踏實的笨功夫,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而【易】爲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爲終始也(【漢書藝文志】)。漢代經學研究最大的亮點是允許各抒己見,也允許各持己見,形成了多家學派,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凡【詩】六家,四百一十六卷凡【禮】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漢書藝文志】)。漢代的經學研究,是中國文化的曠世功德,是在廢墟之上重整旗鼓,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和再出發。

班固對西漢文化生態是這麼總結的: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訖於元始(漢平帝年號引者注),百有餘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從漢武帝到漢平帝,百餘年形成的濃郁的文風和學風,在於祿利之路然也,是政府的祿和利起的推動功用。如今倡導全民閱讀,是天大的好事,但全民閱讀僅僅倡導是不夠的,形成踏實的讀書風氣,還需要政府跟進實際的作爲。

董仲舒的一次歷險

公元前135年,發生了兩場火災,火情不太大,但起火的地方要緊,(建元)六年春二月乙未,遼東高廟災。夏四月壬子,高園便殿火,上素服五日。漢高祖劉邦山崩後,朝廷頒令,各郡國均建廟以紀念,這些廟統稱高廟。高園指劉邦的陵園長陵,便殿不是主殿,相當於貴賓休息室。兩次火災後,武帝劉徹素服五日。中國的皇帝以年號紀元自漢武帝開始,在位54年,用了11個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建元六年是執政的第六個年頭,這一年劉徹22歲。

劉徹16歲即位,執政的前兩個紀元內天災連連,28歲之前的漢武帝,坐皇位比坐針氈還難受

(建元)三年春,河水溢於平原,大飢,人相食。黃河泛濫,人吃人。

四年夏,有風赤如血。六月,旱。漢代版的沙塵暴。大旱。

秋八月,有星孛於東方,長竟天。彗星出現東方天空,拖著長尾巴,直至天邊。

元光二年,春,單于入塞。匈奴犯邊境。

三年春,河水徙,從頓丘東南流入渤海。黃河改道。

夏五月,河水決濮陽,泛郡十六。黃河泛濫。

四年夏四月,隕霜殺草。孟夏飛雪,莊稼遭殃。

五月,地震。天災,地震。

五年,秋七月,大風拔木。天災,颶風。

八月,螟。大面積蟲災。

六年夏,大旱,蝗。蝗災。

秋,匈奴盜邊。冬,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匈奴犯邊境。上谷,今北京地區。

公元前134年,武帝在全國詔征高端文化人才,當年的話叫賢良文學,和今天的德藝雙馨差不多,但賢良文學不是榮譽稱號,有實際待遇,還是皇帝的文化顧問,要以書面形式回答皇帝的不時垂問。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欲聞大道之要,至論之極。於是,就有了漢武帝與董仲舒著名的天人三策答對。

漢武帝提問的均不是一時之策,而著眼於求解國家興亡,長治久安之道。比如,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壽,或仁或鄙,習聞其號,未燭厥理。伊欲風流而令行,刑輕而奸改,百姓和樂,政事宣昭,何修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德潤四海,澤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靈,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董仲舒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他的成名作,先後以三篇對策主要闡述了四個觀點:一、王道之端,得之於正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中國人紀元,每年的一月叫正月,也是得於王道之端的起因。二、尊尚儒學,以接通因秦朝而斷裂的中國文脈。三、興太學,置明師,給國家養人才;改革幹部選拔制度,以能任職,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四、提出天人感應說。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不僅被漢武帝讚譽,也入史家法眼,全文收錄【漢書董仲舒傳】。後來董仲舒把其中的天人感應論點單列成文,寫成【災異記】,而支撐論點的論據,就是公元前135年發生的那兩場火災。但這個文章犯了皇顏,漢武帝大怒,先降死罪,後又下詔特赦,再之後,董仲舒回到河北衡水老家,以修學著書爲事。漢武帝劉徹是大帝,對飽學的人內心尊敬,有了問題,仍派專人不遠千里去徵求意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議,使使者及廷尉張湯就其家而問之,其對皆有明法。

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3年)七月,長安城裡下了場冰雹,漢武帝派一個叫鮑敞的人去請教董仲舒,此事記載於【西京雜記》裡:雹何物也,何氣而生之。陰氣脅陽氣,天地之氣,陰陽相半,和氣周回,朝夕不息。陽德用事,則和氣皆陽,建巳之月是也。故謂之正陽之月。陰德用事,則和氣皆陰,建亥之月是也。故謂之正陰之月。十月陰雖用事,而陰不孤立,此月純陰。疑於無陽,故謂之陽月。詩人所謂日月陽止者也。四月陽雖用事,而陽不獨存,此月純陽,疑於無陰,故亦謂之陰月。自十月以後,陽氣始生於地下,漸冉流散,故言息也。陰氣轉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純陽用事。自四月以後,陰氣始生於天下,漸冉流散,故云息也。陽氣轉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純陰用事。二月八月,陰陽正等,無多少也。以此推移,無有差慝,運動抑揚,更相動薄,則熏蒿蒸,而風雨雲霧,雷電雪雹生焉。氣上薄爲雨,不薄爲霧,風其噫也,雲其氣也。雷其相擊之聲也,電其相擊之光也。二氣之初蒸也,若有若無,若實若虛,若方若圓,攢聚相合,其體稍重,故雨乘虛而墜。風多則合速,故雨大而疏。風少則合遲,故雨細而密。其寒月則雨凝於上,體尚輕微,而因風相襲,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則上合爲大雨,下凝爲冰,霰雪是也。雹霰之至也,陰氣暴上,雨則凝結成雹焉。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雷不驚人,號令啟發而已。電不眩目,宣示光耀而已。霧不寒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條,凌殄毒害而已。雲則五色而爲慶,三色而成矞。露則結味而成甘,結潤而成膏。此聖人之在上,則陰陽和氣雨時也。政多紕繆,則陰陽不調風髮屋,雨溢河,雪至牛目,電殺驢馬,此皆陰陽相盪而爲祲沴之妖也。

翻譯成現代漢語。鮑敞問:冰雹是什麼東西?是什麼氣生成的?董仲舒答:冰雹是陰氣脅迫陽氣形成的。天地間的氣,陰陽各占一半,二者和合,輪迴運行。農曆四月是正陽之月,陽氣主導。十月是正陰之月,陰氣主導。二月和八月陰陽二氣勢均力敵,相互激盪,運動抑揚,更相動薄。風雨雲霧雷電雪雹就這樣產生了。氣向上升騰爲雨,向下籠罩爲霧。風是呼出的氣,雲是氣霧。雷是陰陽氣相搏發生的聲音,電是相互撞擊閃爍的火光。陰陽二氣開始蒸騰的時候,若有若無,若實若虛,若方若圓。二氣凝結,攢聚相合,達到一定重量,就形成雨降落下來。寒冷的月份,雨滴初凝的時候,還輕還小,被風吹襲,飄散爲雪。冰雹是雪珠一類的東西,陰氣突兀上升,才會形成雹災。(如果)太平盛世,颳風不會使樹枝噼啪亂響,使種子開殼植物萌芽而已。下雨不會擊破土壤,滋潤植物的葉和莖而已。雷聲不驚怵恐怖,發號令使人啟發而已。閃電不刺眼,宣示光耀而已。霧不妨礙遠望,使大地沉浸在水汽里而已。雪不壓迫樹枝,消滅毒物害蟲而已。雲呈五彩祥瑞。露珠味甘,滋潤肥沃土地。這是因爲聖人治理國家,陰陽和諧相合。(如果)政治腐敗,陰陽失和,風破房屋,暴雨衝破河湖泛濫成災,大雪塞堵牛眼,閃電冰雹砸死驢馬。此爲陰陽二氣相互激盪帶來的不祥妖氣。

漢武帝執政的前12年曆經坎坷,是歷險,因爲歷險,才有了大漢的盛世。董仲舒直言獲罪,也是歷險,書生意氣散盡後,成就一代大儒。這一對君臣,在歷險中各自的人性都得到了弘揚和進步。

【春秋】筆法

【春秋】筆法是具體的。

昔孔子受端門之命,制【春秋】大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九月經立。【公羊傳解詁》裡的這句話,交代了孔子作【春秋】的背景。端門即國之正門,孔子秉周天子之命,以120諸侯國史料爲基礎撰成。今天的史家講戰國時期約爲120個國家,也來自這句話。稱約爲120個諸侯國,是不敢肯定子夏等人有沒有疏漏。

【春秋】一萬八千言,以魯國12位君主爲編年序,覆蓋120個諸侯國。董仲舒概括【春秋】的價值有兩句話: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天端,正王公之位,萬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賢才,以待後聖理往事,正是非。

【春秋】筆法有兩個要點:

記衰世之事。孔子記衰世,【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36位君王被殺,其中君不君,臣不臣的癥結在哪裡?52個國家亡其國,一個好端端的國家,是怎麼走向下坡路,甚至滅亡的?中國以前的歷史有兩個功能,一是以史制君君史兩立,而且有硬性規定,當朝君王不能審看史官記錄的歷史。史是用來制約君王的,天子爲一國之君,是老大,當朝沒有人管得了。以史記之,把他說的話和做的事記錄下來,留待後人點評。再就是啟迪後來者,以古爲鑒。在古人的認識里,史就是歷史,是國家的經歷。稱史官爲太史。到了唐朝,李世民改史官制度爲史館制度,以史制君調整爲以史鑑今,歷史不再由一位史官撰寫,而是集體創作。領班大臣總知其務,重要的還有一點,書成進御,皇帝要知道歷史是怎麼落筆的。李世民是皇帝不能做當朝歷史讀者這一史書傳統的終結者。

【春秋】記錄所見,所聞,所傳聞。所見,指孔子親身經歷的年代,所聞,聽親歷者講述的年代,所傳聞,憑資料解讀的年代,相當於今天說的當代、近代、古代。於所見,微其辭;於所聞,痛其禍;於傳聞,殺其恩。微其辭,是委婉地提出批評。痛其禍是直言不諱,並且加入感情判斷。殺其恩,因爲年代久遠了,用事實說話,不因感情用事。

中國舊的史書,給人開竅,也給人大的方向感。中國的歷史研究,在漢代實現了第一個高峰,僅【春秋】這部書,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漢書藝文志】)。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這部書的卓越見識以及研究方法,對今天的歷史研究而言,仍屬鳳毛麟角。

髒唐臭漢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賈蓉自曬家風裡的淫失之行,從古至今,連漢朝和唐朝,人還說髒唐臭漢,何況咱們這宗人家。誰家沒有風流事,別討我說出來。連那邊大老爺這麼利害,璉叔還和那小姨娘不乾淨呢。鳳嬸子那樣剛強,瑞叔還想他的帳。哪一件瞞了我!【紅樓夢】講髒唐臭漢,指的是朝廷及權貴人物的淫失之行。

我列舉大漢雄風腋下的幾樁漢臭:

(漢惠帝)四年冬十月壬寅,立皇后張氏。(【漢書惠帝紀】)太后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爲皇后。(【漢書高后紀】)兩句史話指的是同一件事,漢惠帝劉盈娶的是外甥女。劉盈的胞姐魯元公主,下嫁趙王張敖,生女張嫣,呂后做主,把外孫女嫁給兒子。

孝武陳皇后,長公主嫖女也。(【漢書外戚傳】)漢武帝劉徹的首位皇后陳阿嬌,是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劉嫖是漢文帝女兒,漢景帝胞姐,武帝劉徹的親姑姑,封館陶公主,下嫁堂邑侯陳午,生女乳名阿嬌(金屋藏嬌一詞即源於此)。劉盈娶外甥女,劉徹娶表妹,均無後。

(武)帝姑館陶公主,號竇太主,堂邑侯陳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餘矣。近幸董偃。出則執轡,入則侍內。(【漢書東方朔傳】)館陶公主劉嫖豢養董偃,從13歲起,至18歲圓房收爲內侍,武帝劉徹去看望姑姑兼岳母,稱呼董偃叫主人翁,今天主人翁一詞是人民群眾,在漢朝專指長公主的小鮮肉。後數歲,竇太主卒,與董君會葬於霸陵。(同上)董偃因輿論壓力,30歲鬱郁早逝。劉嫖棄丈夫,與董偃合葬,且葬於父皇漢文帝霸陵,屬於入祖墳。劉嫖也算敢爲天下先的女子。

元朔中,偃言齊王內有淫失之行,上拜偃爲齊相乃使人以王與姊奸事動王。王以爲終不得脫,恐效燕王論死,乃自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元朔是漢武帝年號之一,由公元前128年到公元前123年。偃是主父偃,武帝劉徹的大臣,他向武帝告發齊王與胞姐有淫亂行爲,並由此出任齊相,到齊赴任後,讓人捎話給齊王,說皇上已知姦情。齊王在極度恐懼中自殺。因爲此前不久,燕王才因爲亂倫被處死。主父偃有政治才華,但人品差,愛告黑狀,下場很慘,乃遂族偃,被誅殺全族。

帝作列肆於後宮,使諸采女販賣,更相盜竊爭鬥。帝著商賈服,從之飲宴爲樂,又於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帝躬自操轡,驅馳周旋。(【後漢書孝靈帝紀】)東漢漢靈帝劉宏是亡國皇帝,也是無恥荒淫衰君,在位21年。12歲即位那一年,即在宦官操盤下發動文化大清洗(黨錮之禍),殺捕文化賢臣數千人。劉宏偏好一出市場經濟的後宮遊戲,在後宮建商業一條街,宮女依櫃檯俏賣,他裝扮成商人沿街選購,隨興淫樂。還有更惡劣的,給狗穿上官服,佩上印綬,出入宮殿,狗官一詞由此而起。他業餘時間在後宮搞自駕游,駕四驢車。范曄給劉宏的史評是,靈帝負乘,委體宦孽。征亡備兆,【小雅】盡缺。

清代學者顧炎武有一名言,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用今天的話來表述,國家重要的公務員無恥,是國恥。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