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6|回覆: 0

[城建考古] 陝西富平銀溝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有望解開『鼎州窯』之謎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3-30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陝西富平銀溝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有望解開『鼎州窯』之謎

西安3月23日電(記者張哲浩、楊永林)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獲悉,考古人員對陝西省富平縣銀溝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發掘,確認銀溝遺址爲唐中晚期至北宋時期中國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窯場遺址,發現各類遺蹟1910處,其中窯爐318座,采(征)集到瓷器863件。這次考古發現或將改寫中國陶瓷史。

從2012年起,陝西省文物局委託陝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對富平縣銀溝遺址進行文物調查和勘探工作,確認了銀溝遺址面積爲2.3平方公里,遺址內遺存有古城遺蹟、古窯爐遺蹟、古墓葬遺蹟等。在文物調查過程中,采(征)集到瓷、陶、石等質地各類型標本980件,其中瓷器863件,種類十分豐富。

陝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會同浙江大學文物保護與鑑定中心等單位進行科技考古,確認陝西銀溝遺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時期中國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窯場遺址,銀溝遺址出土的瓷片標本具有唐末—北宋早期的文化特點。該遺址出土的實物標本無論是白瓷、青白瓷還是青瓷和黑瓷,其原料都可以就地取材,這裡具有製造各類瓷種所必需的全部原材料。這裡的窯工從五代時期已分別掌握了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術。這項技術比景德鎮窯運用二元配方技術(元代)早了近300年。該窯場曾同時生產青瓷、黑瓷、白瓷和青白瓷,以青白瓷水平最高。該窯場發現之處還發現瓷土,這與中國唐宋時期窯場設立在原料產地的習慣相符。從工藝學的角度分析,該遺址出土的標本,不論是青瓷還是白瓷,胎薄、均勻、圈足十分規矩。器型豐富、規整,說明工具、模具水平高超,轆轤車精度高。特別是一類青白瓷,胎體細膩,瓷化程度整體較高。其透明度、胎體之白度、強度、燒成溫度等等均已達到明代景德鎮窯的最高水平。特別是白瓷(青白瓷)的技術水平屬當時最先進的水平,這在中國陶瓷史上是罕見的。可以說,銀溝遺址出現的窯業生產在中國陶瓷史上應有其重要的地位。

考古專家認爲,通過科學考古研究探討文獻記載中的唐代『鼎州窯』、五代『柴窯』與富平銀溝遺址的關係,有望揭開塵封千年的『鼎州窯』之謎,有望破解天下第一窯『柴窯』之謎,從而改寫中國陶瓷史。

    (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