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4|回覆: 0

揭秘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3-30 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揭秘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揭秘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資料圖

哪幅【清明上河圖】才是張擇端的原作?

【清明上河圖】在金代就已經爭相收藏,所以歷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數。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畫卷後面楊準的跋文中提到的裝裱師傅以仿本偷梁換柱。因為元代統治者的書畫鑑賞能力弱於宋、金,這幅畫只是放在秘書監內。後來一位裝裱師傅用臨摹本替換出真跡,將【清明上河圖】盜出宮外。又經兩人轉手,落入客居北京的江西人楊准手中。楊准得畫後藉故還鄉,重新裝裱此畫,並且在畫後續寫跋文,記載了得畫的經過。由此,元代宮廷裏的那位裝裱師傅,至少是早期山寨版的作者之一。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圖】有近兩百年的時間在民間收藏,人們對這幅名作有所耳聞又難得一見,所以揣測摹仿的就更多了起來。

在雍正年間,和碩寶親王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曾經得到過與【清明上河圖】原作接近的仿品。弘曆雖然寫詩的水平不高,但在文物鑑賞方面造詣頗深。他覺得那幅畫雖然很大氣,但前後銜接並不太順暢,而且細部動態上也有些美中不足。於是決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圖】。他組織了五位畫家,對畫作進行了臨摹創新。新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清晰,色彩艷麗,畫面結構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態與原作相近,推測畫家們事先是見過與原作相近的摹本的。這幅畫現在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稱為清院本。

清院本的篇幅比真本長出了近一半,人物也更多,街道也更複雜。而且由於繪製時間離現在比較近,所以色彩也比較艷麗,看着很舒服。可是,就在新的【清明上河圖】繪製完成幾十年後,嘉慶皇帝通過抄家獲得了張擇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圖】,嘉慶請來太上皇乾隆,爺兒倆一看就明白了,這才是真貨。不過礙於面子,兩人誰也不再提臨摹本【清明上河圖】的事,好在他們正在給宮廷保存歷代書畫編輯目錄,取名【石渠寶笈】,於是就在張擇端真跡畫卷的開頭蓋上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算是給了真跡一個正式的名分。所以今天故宮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圖】又稱為石渠寶笈三編本,被專家們認定為張擇端原作。

圖中所畫是春天還是秋天?

從【清明上河圖】卷首開始,畫面中的樹木枝葉稀疏,畫中的人穿長袖衣服為主,只有少數勞動者、趕路的人穿短袖,或是把衣服纏在腰間。那麼張擇端畫的到底是初春還是晚秋呢?對這個問題有三種意見。

南宋孟元老寫了一本【東京夢華錄】,回憶徽宗年間汴京的繁華景象。研究者多用【東京夢華錄】與【清明上河圖】相對照來尋找答案。多數研究者認為是與清明相聯繫的初春。其理由一是與清明節聯繫;二是說進城的轎子上插的有花,與【東京夢華錄】中關於清明郊外歸來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的記載相符;三是有賣祭品的王家紙馬四是一部分樹木蕭條為早春之態。

現在還有一部分研究者主張畫中所描繪為秋景。理由一是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因為當時汴京城是以燒煤為主,臨近冬天才準備烤火用的木炭。【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曆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爐會也二是畫面上酒肆多處,酒旗上寫着新酒二字,而【東京夢華錄】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爭飲三是畫面中氣候還很炎熱,街上有賣西瓜的。還有是畫裏面拿扇子的人多,宋朝時候的人,春夏秋冬都帶扇子。這扇子不是扇風的,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見着熟人了,拿扇子遮一下臉,表明我還有事,您別打招呼。這叫便面。但是扇子確實也不能說明它就是秋天。

第三種看法認為畫中既有春景也有秋景,是因為張擇端創作的時間歷經前後數年,開始畫的是春天,畫着畫着就畫到秋天去了。對這個問題要解釋一下:根據氣象資料,張擇端創作此畫的北宋末年,剛好趕上了一個氣候的暖冷波動。自隋代至北宋,有一個四百餘年的溫暖期,當時浙江一帶尚有甘蔗種植,開封也常常一冬無雪。而至北宋末年,氣候又由暖轉冷。所以張擇端作品中的冷暖矛盾,恰恰佐證了這一段的氣候變化。

宋徽宗題名【清明上河圖】是什麼意思?

這個謎首先涉及清明是什麼意思。宋徽宗的題名來自【後漢書班彪傳】,清明之世指東漢光武帝年間。當時經過西漢末年的衰落和綠林、赤眉的戰亂後,社會逐漸安定,生產恢復,各方面生機勃勃。所以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興、太平盛世,那是在自我表揚。當然,就景物描寫的清明時節而言,也有一語雙關的效果。

上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上是方位詞。當時開封城市人口近百萬,一百多萬斤的口糧就靠汴河、蔡河進行漕運,把糧食從蘇州等主產區運過來。所以說蘇湖熟,天下足。這兩條河對於汴京的社會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圖上汴河居北,處上位,故稱上河。所以這幅畫是描繪清明盛世中上河一段的景色,與上墳掃墓沒有直接關係。

現存的張擇端原作是否完整?

畫卷後明代李東陽的跋文中提到:圖高不滿尺,長二丈有奇,還說卷首有徽宗的題字及雙龍小印。現在前段已失。於是又有許多專家據此推測【清明上河圖】後面還有一段,一直畫到皇城以內的金明池。因為明代以來許多仿品確實一直畫到金明池。那麼,現存的畫幅完整嗎?

我認為這幅畫是完整的。其一,長二丈有奇是指整個捲軸。前面已失的徽宗題字部分加卷後跋文,是符合這一尺寸的。其二,卷後跋文中,多有對畫面內容的描述,但無一處提到金明池等宮中景色。其三就是從畫面結構上進行分析。如果把畫作分成三等分,就會發現它可以成為相對獨立的三個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中線,都有一個中心故事情節。第一部分主要內容是驢子受驚,第二部分是兩船碰頭,第三部分是行人被撞。

三部分完成後,畫面進入了六品以上官員才有的烏頭門住宅區,想來一是深宅大院,人員不多,二來也容易涉及官員私隱,所以用樹枝自上而下地畫滿,形成分界。畫作展示出明顯的節奏,有始有終而又意猶未盡。我認為這幅畫是完整的。特別是畫卷後面元代楊準的跋文,介紹畫面的內容及附後的前代跋文、小詩和我們現在所見是一致的。況且楊准跋文中還一再強調這幅畫並沒有損毀缺失。

這幅畫畫的是汴京城的哪一段?

對於這個問題,喜歡較真的日本專家還真的拿當年的開封地圖核對過,說是找不到畫上的這一段。還有的研究者繪出平面圖,把它接到汴京外城的東南角,這樣又無端地為汴京城開了一個東便門。我認為作者是選取了開封東南的幾個觀察點,把幾個片段剪輯在一起,然後給予藝術加工。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