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58|回覆: 0

[大成拳(意拳)] 淺析意拳站樁中的『放鬆』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放鬆』顧名思義,『放』是指調整的過程、階段,『松』則是效果。『松』是針對『緊』而言的,沒有『松』就無所謂什麼是『緊』,同樣沒有『緊』又何談『松』呢?有比較才能有鑑別,這一矛盾需要練功的人去揣摩,去調整,才能統一。

站樁時應當怎樣體會『放鬆』呢?簡單概括地講,就是在保持『間架』的狀態下,從少使勁調整到不使勁。(『間架』就是身體占據空間的架子)當站樁進入到不使勁狀態中時,身體的內部,會明確地感覺到充滿了活力,自身與外界的空氣有了密切的聯繫,好像是本體與空氣統一了,此時的身體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之中,『不使力而有力自在』。

身體的『平衡』狀態,可用商店裡的盤秤來舉例說明。盤秤是用來衡量物質重量的,秤盤上在不加任何物質的時候,秤砣就必須放在『定盤星』上,才能使其平衡,如果往秤盤上放五公斤的重物,那麼秤砣就必須調整到五公斤刻度的位置上,才能使秤『平衡』。這時如果秤的兩端,無論哪一方面稍微差了一點點,秤都不會是『平衡』的。如是便產生了一個調整負荷的問題,其把握的標準就是一一平衡原理(力的作用點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反作用力=O,其作用力是秤盤上所加物質的重量,其反作用力是秤砣在秤桿上的可變量。當矛盾力調整到一致時,就產生了『平衡』的效果,  所以,『平衡』是檢驗矛盾對立統一的標準之一。站樁時,身體松靜平衡的調整狀態,與此理頗爲相同。

如站『扶按樁」時,應體會自身『百會』與『湧泉』的矛盾爭力是否得零;雙臂及整體與所假借之物的矛盾爭力是否得零。如果這樣去理解,我們在認識『放鬆』的『平衡」狀態時,就有了一定的規律可循,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自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意拳的練功法,是以思想意識爲先的,所以首先得明白拳理,才能在練功時構思設計出適合於自身條件的意念假借。而後才能夠產生切實的『意感』,這些均要用心揣摩,細細品味,才能漸漸的加深體認,從身體上真正理解拳理的精奧,提高自己的功力。這是意拳長功夫的關鍵。意拳站樁,雖然方法和注意事項很多,但筆者認爲.有三項內容甚爲重要。

一、調整呼吸

站樁時,應以供氧充分的腹式呼吸法爲主,要求橫隔膜『放鬆』,身體可以『帶脈』爲界,『帶脈』以上部分爲上半身。『帶脈』以下部分爲下半身。呼吸時要求上空虛,下沉實,勻靜、暢通,自然,小腹在『常圓』的狀態下做到『松圓』。對於初習者,如感到呼吸不適,這時可以調整呼吸,口鼻同時慢慢的平靜吸氣,然後用口徐徐的將腹內濁氣吹出,內意下沉:經過幾次調整,呼吸使可恢復到正確的狀態之中,然後就不要再想呼吸了,否則將會執著於呼吸。我體會,站樁時如果呼吸錯了,橫隔膜就會發緊,身體就不會處在松靜平衡狀態之中。

二、調整身體

站樁時,就那麼一站,看著很簡單,其實身體的『間架』是非常講究的,身體的各部位都充滿了『矛盾爭力』,如:頭與腳,頭與手,頭與肘…,膝與腳,膝與胯,膝與腰…,左手與右手,左腳與右腳,左膝與右膝等等,頭緒太多,不是筆端可以表達的,必須得有老師言傳心教,才能真正明理,才能體會到松靜平衡。調整身體的狀態是應越調越細、越填密。

三,自身與外界的把握

站樁時生怕身體的『間架』有錯誤,顧慮重重,如:我的頭對不對?肩對不對?肘對不對?……,同時能有幾十個對不對,需要照顧的事情大多了,反而不知如何解決了,這正是王薌齋先生所說的:『執著己身永無是處』。

其實,站樁時明白了身體的「矛盾爭力』就可以了,抓住這條主線,多動腦筋,仔細品味,堅持練功,身體的『間架』問題,就會一點點的逐步解決,這不是著急的事情,欲速則不達。

站樁時,只有在身體放鬆的前提下,才能產生自身與外界的矛盾爭力,產生種種功能與效應,包括『宇宙力波』、『精神籠罩』等。但是,又不能離開自己的身體,心猿意馬的幻想太空中的諸般事情,執著己身不對,離開己身也不對,王薌齋先生說:『離開已身無物可求』。

會站樁的人都有體會,身體『放鬆」後的感受,真是『妙不可言』。本來,天與地的『結點』在我腳下,天地有個明確的「臨界」,通過站樁,身體所處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周圍的空氣相對變的凝重了,以自身本體爲中心,向外呈放射狀;產生了一個密度的順坡差,即,本體的密度最大,成半徑向外交得漸漸稀薄,半徑越大越稀薄,『持陰抱陽』協調天地,並應以此爲基礎,感應天地合一的宇宙狀態,最終達到『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渾圓統一的境界。

『放鬆』的過程就是這樣,由抽象到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正是『假做真時真能有,無爲有時有才真』。

如上所談,均是本人的練功體會,實屬『一家之談』,難免會有謬誤,願意同道之友指教。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