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7|回复: 1

[大成拳(意拳)] 韩星垣先生之制人功夫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5-12-1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拳学新编:‘应敌要诀,千言万语,不外乎制人而不制于人。’这是拳学之至高境界。达到此境界的功夫,不外乎三个‘一’:

(一)‘一击必杀’。这是‘击打力’,如郭云深先生之‘半步崩拳’或‘意拳正轨’所说的‘打人如拔草’。

(二)‘一碰即出’。这是‘崩弹力’,如‘习拳一得’所说的‘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亦即‘意拳正轨’注释之‘含有弹簧之崩力’。

(三)‘一触即发’。这是‘惊抖力’,‘苌氏武技书’说:‘梦里著惊,无意燃火,不见有人,那知有我’!其附注说:‘触著即发’。王老(芗斋老先生 )在其‘意拳正轨’亦说:‘任敌千差万异,一惊而即败之’。不过,惊力经常都伴有弹力的,而意拳本来就是‘综合劲力’。

意拳有句老话:‘打人容易发人难,发人容易控人难’。可以想见,前面说过的‘打’、‘发’功夫以外,还有更高一层次的‘控’人功夫。‘打’、‘发’、‘控’、‘控打’、和‘控发’都属于‘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范畴。

说到‘制人’功夫,先师韩星垣先生 (注) 凭着他一身深厚之意拳功力;精湛之实战功夫,一生纵横于格斗场上,战绩辉煌,书不胜书,前辈均能耳熟能详。这且不表,免得有招摇之嫌,且亦可存忠厚。或许有人会问:‘他的功夫究竟去到什么境界’?在这里套用几位前辈的说话以作回应--

王斌奎先生见证地说:‘他真了不起!谁要跟他比兵器,他就跟谁比兵器;谁要跟他比拳,他就跟谁比拳 . . …’

姚宗勋先生更加赞叹 (因为姚先生最崇拜的某某人也为先师所挫 ) 说:‘他的功力是顶尖儿的’。‘他从来没人怕,就是怕王先生’。

王老在京定居前的一众弟子中,现今资历最深,硕果仅存,堪称意拳大老,我视之为‘意拳宝库’的韩星桥(樵)先生(先师胞兄)曾对我说:‘他 (先师) 是意拳第一把手,他走了以后,再找不到第二人。’胞兄对弟弟如此抬举,真是泱泱风度,谦谦君子,令人拜服!

回头说说‘制人功夫’的要素,基本以浑圆争力为核心。刚柔方圆、松紧虚实、单双轻重、鼓荡顺逆、动静开合、横竖高低、斜正吞吐、起伏胀缩、遒放争敛、推抱兜坠、钻裹翻拧、提顿伸缩、伸筋缩骨……种种的矛盾重重,参互错综而转化统一。更运动身形、步法,也即是重心变换,路线转移,使角度对敌准确,然后形之于主轴 (人身之上下)螺旋;带动斜面三角的肩架螺旋;小臂(节段)亦同步螺旋,带著拳 (掌 ) 直奔眼前中线。亦可掌腕卷拧,形成多一个三角螺旋。王老说:‘力之为用,其变化不外乎刚柔方圆,斜面螺旋’。此外,‘手耍身子;身子耍手;身手互耍’,之意拳原理更应辩证地去运用,不可执著一方。当中理应明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巧妙互用。失衡与争衡所产生之断劲效应。弄清楚‘移点’、‘黏点’、‘滑点’与‘脱点’之要紧关系。活用‘两点一线、一生两死、逢角 (节)生力’。之工匠口诀。间架具体要‘形变力不变’,一如按压弹簧或皮球,要有形变反弹之力。掌握意拳间架与结构 (力学)之优点。本领地使力量爆发之脉冲期极度缩短。诀说:‘拳打三节不见形’。我个人认为掌打六节(亦可说十七节)不见形,理由是手指原来有三节,节节生力。

王老说:‘意达指尖前’。又说:‘甲欲透骨而入髓’。更说:‘指端力透电’。‘力感如透电’。‘著敌似电急’。可见指节与指尖对武力之重要性。能发人者,弹指间事耳!先师教导我们说:‘肩撑肘横,大臂不动小臂动、力在指尖中’。这是巧妙地运用人体杠杆,完全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的单臂杠杆原理。特别是‘固定端’与‘运动端’的尽善尽用,因而发挥出其优越性,且也非一般意拳同道所共有。

王老说:‘为什么有此一动’?

而今我问:‘有否如下之动’?

(一) 伸筋缩骨。(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本段文字是汇集散见于各篇论著的句子,稍作堆砌并加简短解说)。意拳正轨说:‘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筋伸骨要缩’?其义难明,因为一块骨头怎能会缩?不过,拳学新编却教你明白:‘筋伸则骨节缩,骨灵则力实’。原来,骨缩或缩骨之骨,指的是骨节。对于骨节缩之运用,拳学新编说的明白:‘力之外发,手、肘、肩、胯全身关节,骨缩筋伸’。意拳正轨亦说:‘缩骨而出,放劲而落,缩即发也,放(发)亦即缩’。再看拳学新编:‘临敌发力,缩骨而出,如弓之反弦,鱼之发刺’。再对照意拳正轨:‘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可以想见‘伸筋缩骨’是发力重要之一环。所谓‘如弓之反弦’和‘骨重如弓背’主要指的是脊骨,亦即武界所说的腰脊发力的地方是也。至于如‘鱼之发刺’及‘筋伸似弓弦’合并指的是‘发手’。至于脊骨之对拉拔长及缩短,意拳正轨亦有论及:‘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意,低则缩其身而身若有躜捉之形’。此动之关键在于‘脱肩顿膊’,跪顶坐靠而为之。在‘拔臂助长’之训练中可以求得。

(二) ‘鼓荡’:亦是发力重要之一环。在‘一面鼓,一面荡’之动作过程中,能够发出弹簧之崩力。记得我在‘意味集’里面以‘不得了’为题,写了如下一小段文字:‘浑圆争力不得了,鼓荡爆发了不得,若然争力得不了,结果还是不了得’。说实在话,你若没有浑圆争力,就等于泄了气的皮球;若然你具备了浑圆争力,你就相当于充足气的皮球,四面八方就争得起来,如此平衡均整之力,就叫做浑圆争力。运动鼓荡去引爆浑圆争力,就叫做浑圆爆发力。可惜的是,一般习意拳的人,鼓荡不分,有荡无鼓,甚至荡亦不行,又怎能‘鼓荡爆发’!这好比以‘推’为‘发’,甚至以局部之手力去‘推’,又怎能望能‘发’人!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5-12-18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星垣先生之制人功夫

(三) ‘浑圆争力’(兼谈‘挺拔’):要求得‘浑圆争力’,就必须先求得王老所提的身体‘上下相引’之力;要求得‘上下相引’之力,就必须从‘头’做起(包括颈项)。这就是说,要使头项‘挺拔’起来。先师授拳时刻强调‘挺拔’之重要性,因没有‘挺拔’,‘上下相引’之力就无法连通,争力自然无从谈起。所以‘首领’之名,恰如其分(意思谓以头领起上下之力也)。那末,随便抬起头来就是‘挺拔’了?那也未必,因为‘挺拔’不在形态而在意力。‘虚灵挺拔’是王老经常提及的。他晚年所著的‘养生桩漫谈’仍一如既往的清淅地教导我们说:‘永远保持意力,不断虚灵挺拔’。所以,我个人认为:‘上下相引’乃‘浑圆争力’之支柱,而‘挺拔’则是‘上下相引’之领导。当掌握到‘挺拔’之后,‘上下相引’之力乃成,不过,要达至全身四肢百骸之‘浑圆争力’,则非手有伸筋之力不可。意拳正轨说:‘伸筋腕项,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这就是意拳同道常说的手足四腕和颈项,为五个脖子。又说:‘四腕挺劲力自实’。这亦是先师同样强调的‘手要带上劲’,‘力在指尖中’的伸筋力。至于肢体之间之空间,例如:手与头颈;手与腰胯…….之争力,则须通过‘争力线’用神意使之‘灵通’起来。如此有形之肢体藉‘伸筋力’‘连通’,和无形之‘争力线’藉神意‘灵通’,才是神、形、意、力合一之‘浑圆争力’。不过,肢体之伸筋力亦是神意之所为。至于刚才说过的‘争力线’,可以‘假借’求之。王老:‘假借无穷意’,又说:‘无穷假借无穷象’,但是,‘精神须切实’,才可‘由抽象到实际’。如是,‘争力线’才有实感。王芗斋谈拳学要义说:‘虚无假借而求实当’。习拳一得亦说:‘要在内外均整力合一,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拳之道要,一大半在抽象中求实际’。上面讲了一大堆有关‘浑圆争力’和‘争力线’的文字,其实都是自己身体四肢百骸之浑圆争力。若要求‘内外均整力合一’,则非依循王老所提的‘在空气中游泳’求之不可。王老说:‘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换句话说:‘先求自我争力,再求物我争力’。那就是了。

关于‘伸筋缩骨’、‘鼓荡’、‘浑圆争力’、‘挺拔’………

我们都有一套特定的训练法。

先师的打法是积极进取的,主要以‘打破硬进’,出手不回,以步打人;其次,退也是打,反侧也是打,斜进竖打…….其打、发也、无废料,无虚架花招,出手便是处、直截了当,清脆俐落。打手中,‘顾即是打,打即是顾’,亦有不顾而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控打更是一绝!

先师时刻训导我们:‘应敌时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要以己之长就人之短,亦不要以己之短就人之长’。技击本来就是‘损人利己’的。与人较量时,在‘武德’而言,应让则让;但在己身有危难之时,就要有‘敢死精神’,不出手则巳,一出手就抱有与敌偕亡之心,不可存九死一生之想。

前面说过‘以步打人’,倒想起先师之灵活摩擦步法,略似‘打人如走路’,有王老所说的‘单重之妙’,步幅可大可小,可远可近;步速可疾可徐;路线随意转移,不受空间限制,简直是‘神龙游空’,‘四维空间’任我纵横。

我曾向先师问此步法,‘为什么有此一动’?先师答曰:‘留有余地也’。很有意思的留有余地‘步’--这话是我说的。

尝见先师让学员连续击头,只见他利用‘挺拔’领劲,运用轻灵活泼的摩擦步法,一一避过学员的来拳,学员休想触着他头脸。这正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跑不了’,是一句经常挂在先师唇边的惯用语。凡与先师搭手,将接未触之时(留意此时),即时有‘离心’之感觉(注意此机),这正是被他打出去的时机。有时侯,手是搭上了,但是发觉自已的力量用不上去,兼且全身动弹不得。更有时侯,手搭上之后,已身重心立即被其控制,前后左右都站不住脚,无所依靠。上面说的是‘搭手’功夫(亦即推手之始终)。若言‘断手’,则无‘招式’可言,‘浑圆争力’就是‘招式’,‘招式’之打发,即是‘浑圆争力’之爆发。兹举一例以示之:‘假设对方出右拳直向我的胸部击来,我即顺应来势出左手(或右手)接上彼右拳之力(这是很关键性的),对方随即惊觉自已的右拳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已身同时失去平衡,亟需借助我之左手以求稳定;满以为我的左手是‘扶手棍’,却原来我的左手是‘命藤’,说时迟,那时快,对方己被我打出,服服贴贴地挂在墙上。这种效应,是‘浑圆争力’及其‘爆发’的结果。

许些时侯,先师之发人也,不见其动,人己弹出,其打发造诣之高,可以想见!

先师长相威武严肃,但微笑时却和霭可亲。可是每当谈拳论武或发力时,他的眼睛瞪起,有如一只吊睛白额虎的眼睛,炯炯发光,虎虎生威,令人望而慑服!歌诀说的‘鹰瞻虎视威’的‘目击’功夫,简直是先师的写照。

尝见一中年汉子,登门拜访先师,稍谈片刻,来人蓦然‘拾’的一声跪下,连声前辈,起来告辞而去。另有一个北方某大内家拳派的拳师来访,一见之下便满口前辈之声,谈拳半句钟后离去。据认识他的人告知;他本来欲试技,被先师目击之下便慑于其威,不敢造次。

‘注’:

先师韩星垣先生于一九三一年从王芗斋老先生习意拳。

一九三七年,王老在北京定居,特召先师来京随侍左右,先师时年方二十二岁。当时,王老对先师疼爱有加,耳提面命,悉心培训过硬功夫,以底于成。当年,有关意拳教务及对外武事,其先遣工作许多时多由先师负责。

一九三八年先师胞兄韩樵先生也奉召到京,从此兄弟俩同时助理意拳教务,直至一九四六年。所以凡在一九四六年前习意拳的,多蒙韩氏兄弟教益。

一九四六年,韩氏兄弟告别王芗斋老先生回沪设立拳社,发扬意拳,广育英才。

一九四九年先师移居香港,教授意拳,曾先后到美国两次,又到加拿大、英国等地传薪。总之,英、美、欧洲及东南亚各国于一九八三年以前之习意拳者,皆是先师所传。发扬意拳于海外者,先师为第一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