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43|回覆: 0

[大成拳(意拳)] 大成拳射法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7-6-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射法,是一種原理,非特定技法。其理源於古代射箭之術,所謂『蓄力如張弓,發力似放箭』,諸多功法、技法都蘊含這一原理。

試析矛盾樁。習者側身丁八步站立,頭部與支撐腳好比弓身的縱向兩端,上頂下踩預示整體之弓不能兩端鬆懈;前腿(左)的膝部和前臂(左)的腕部如無形之手向前撐開『弓背』,相應後腿之胯及後手向後生爭力;配合撐三抱七、含胸拔(靠)背等要領,習者便有弓開如滿月的蓄勢,強大的張力布滿全身。我們知道,弓身拉滿後,弓背與弓弦之間的合抱力愈大,射箭的力量也愈大;同理,大成拳家也強調抱力應大於撐力,這樣也能加大打擊力度,所以整體如球是站樁的高級境界。此外,力久蓄易致身僵,因而站矛盾樁者須不斷做微動鬆緊調整。訓練方法有二:其一,習者設想眼前不遠處有一棵大樹,樹梢與己身前臂之腕被一根像皮筋互相牽連,身微後移則像皮筋拉緊,大樹略傾,周身蓄力。微前移則皮筋回松,大樹復直,周身放鬆。如此往復;其二,己身設想面前不斷有外力衝來,似驚濤拍岸,欲接未觸之際我蓄勢之樁驟然一松,樁力透前臂猝撞,有無堅不摧之感。如此蓄力緊,發力松,力如利箭連珠而射,對己身整體彈力是個很好的鍛煉。不少大成拳愛好者空耗長年樁功而難入其門,其中不諳射法之妙是個重要原因。

作為技擊者,蓄之緊只可在搏敵得機得勢的剎那間出現。古城場上弓箭手不能總拉滿弓去尋找目標,技擊者也不能把大量的時間、體能消耗在蓄力如張弓的樁式上。敵我對峙,往來伺機而攻的時候,己方肌肉宜呈半緊半松之態,虛靈挺拔而又周身放鬆,以求最大程度的動作申縮性,及儘可能地降低體能消耗。唯其如此,才能在發現對手漏洞後,及時以靈活身手施堵、掛、偏等技,控制對手發力的大小、方向,置敵處於進退兩難之境。最好是敵緊我緊,敵之緊為被動身僵,我之緊為主動蓄力,隨之己方啟動背部拉緊的弓弦力實施二次打擊,求得完勝。想那弓箭手一發現目標就引弓射箭的過程,不正與技擊中的緊蓄力、松發力有相似之處麼?有的大成拳技擊者出於緊張心理,一踏入搏擊場便擺出蓄力如弓的架式,自以為操樁無敵,誰知身法、步法反受遲滯,以致被動挨打,這是不懂合理利用蓄之緊的直接後果。

前面講過,『大浪』衝來時,操矛盾樁者身上驟然一松,樁力透前臂而發,這『一松發力』可謂大有深意。身一動,即整體向前的微動、速動移位,就如同鬆開無形的扣弦之手,讓蓄時拉伸的脊椎節節回縮,帶動整個背部肌群(繃緊之弦)放出箭力,並使這種箭力向四肢梢端輻射,呈現六面互爭的炸力。為什麼這種炸力非要松中求得呢?因為緊中求力會導致氣血停滯、呼吸失常、心跳過速,而樁力的一松即發則不會影響氣血、呼吸、心跳的正常規律,同時有重擊之效。發力似放箭,蓋一『箭』是指貫穿於體內的無形力量,不一定非要像操矛盾樁那樣力運前臂制敵,可以通過其它發力技法,頭、肩、肘、手,哪兒碰哪兒打,力之所至,無處不成利器。王薌齋先生將該力喻為『準確輕鬆慢中快,無往不浪的的惰性力量』(見【習拳一得】)。另外須指出,身松發力包括人體背部肌群及其連帶的四肢外側肌肉的放鬆,頭部上領與足掌下踩的二爭力宜始終不丟,否則整體之弓就無從談起,是謂松中有緊。

箭去弦空之後,弓身會留下劇烈的震顫。那麼按照射法原理打擊對手時,發力者本身也會出現類似余顫。這是因為,弓身之顫是由弓弦與弓背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造成的,而大成拳發力者的余顫則是消化打擊目標回震的力量所致,回震力和身上余顫力的大小成正比。究其根本,這種發力後的余顫含有肌肉動力系統及身體各關節由松而緊的轉化,其表現形式就是六面渾元爭力,是一種本能反應,發力者的意識仍應處於如卸重負的放鬆狀態。縱觀射法應敵的全過程,其始於拉伸之緊,發於回縮之松,歸於渾圓爭力之緊。除此之外,習、用射法,不管蓄力、發力哪種形式,都要保持兩肩窩和心口窩的三窩放鬆,否則力僵氣滯,打擊效果微弱。

融入射法原理的大成拳諸功法,可使習者增加肌纖維的初長度和肌組織的橫斷面,初長度加長,能強化運動機體的敏捷;橫斷面增大,能獲取異乎尋常的爆發力,這是早被實踐所證實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