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49|回復: 1

[大成拳(意拳)] 意拳简史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07-6-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意拳,又名。意拳源于心意拳。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这求强身健体,8岁时从形意大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因其天资聪颖,就学中刻苦用功,深研拳理,倍受郭老青睐,尽得郭老拳学之精髓。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 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方持教务工作,得与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等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他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拳名家方恰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之后王芗斋先生重返湖南,在衡阳与心意拳巨匠谢铁夫先生相遇,较技败北,得谢先生倾囊相授。

1925年,芗斋先生北返途中,在安徽淮南巧遇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鹤戏、挥浪等健舞。

二十年代中期,芗斋先生对多年出游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招一式的片面倾向,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证以体认,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和一次重在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最早的意拳弟子为齐执度叔侄3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宗慧、裘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羽军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北,遂率徒众拜学芗斋先生,洪先生得意门徒姚宗勋后来最得芗斋先生赞许。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先后吸收杨德茂、李永琮、窦世明、窦世诚、敖硕朋、敖硕鸿、张中、张孚、王斌魁、杨绍庚、李文涛、李见宇、王十川、佟国藻、焦金刚等学生;养生班几经易地,后设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先后有学生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张玉衡、齐振林也参加学习。

1940年初,芗斋先生在北平《实报》上公开发表声明:在大羊宜宾胡同1号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其中包括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摔跤比赛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和当时是日本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芗斋先生技服来者。泽井遂从学意拳,后回日本创“太气拳”。

1940年夏,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赞许意拳,赠意拳名“大成拳”,因不合芗斋先生本意,当时曾有意辞谢,但又不便推却,况且张老先生已于1940年4月2日在《实报》上发表发《大成拳的命名》一文,大成名遂由此传开。后虽恢复意拳一名,但因大成已人称多年,广为流传,至今意拳、大成拳二名同存,实乃历史之产物。

到1941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写出了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传授以站桩为主的健身养生功法,不再传授技击。1950年,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芗斋先生出任武术组副组长一职,后因外出去职。1958年,应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邀请,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主治各种慢性疾病,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1961年 ,又应邀前往保定市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教授站桩功。1963年,芗斋先生在天津去世。

芗斋先生门人甚多,而在技击上出类拔萃者,尤以赵道新、尤澎熙、韩星桥、卜恩富、张恩桐、赵逢尧、姚宗勋等为蓍。特别是姚宗勋先生,从三十年代中追随芗斋先生杖履,不离左右,深受喜爱,承其衣钵,乃意拳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7-6-4 00:04 | 顯示全部樓層

意拳简史

姚1917先生年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寄居北京,曾就学于中国大学文学系,少时喜好体育,尤好中国传统武术。16岁时随北平名拳师洪连顺学弹腿、形意拳等。后洪先生与芗斋先生较技失败后,率姚宗勋等门徒拜学意拳。姚先生醉心拳学,练功刻苦,精研拳理,仅3年时间,就成为芗斋先生门下的佼佼者。

1940年夏,芗斋先生登报在大羊宜宾胡同一号招待各界,以武会友,来访者都由姚先生等人接待下场,未曾一负。1941年,芗斋先生在折扇上题诗一首,赐姚先生名“继芗”。其后,为师所允,姚先生代师比武,代师传艺,深为同门师兄弟所敬仰。1940年至1948年间,姚先生曾先后战胜渡边、武培卿、孙啸等80余位中外技击高手,名重京师,被誉为青年武术家。日本的泽井健一虽拜芗斋先生为师,实由姚先生你为执教。

姚先生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四十年代,曾带领师兄弟们严惩“高阎王”、威镇“三十六友”、痛击“四霸天”等流氓和组织,为京城百姓所称道。

十年浩劫,姚先生迫迁京郊昌平,牧马荒村。但姚先生心志高浩,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自己家人生活十分困难之际,时刻为祖国武术事业后继乏人而担忧,也正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呕心沥血,因材施教,培养出了一批意拳的栋梁之材。

姚先生将意拳训练与中外拳学之数理化和现代体育运动熔为一炉,运用中国传统哲学及现代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神经医学等理论,科学阐述拳学,并用之于实践。在拳术训练中姚先生吸取东西方拳术的精华,使意拳的拳学理论和拳术训练体系日臻完善。在意拳养生方面,姚先生继承和发展了芗斋先生的意拳健身功法,积极地传授意拳站桩功,为患者治疗慢性疾病得到医学界的肯定。

姚先生曾与北京市体育科研所合作,系统研究意拳,使之得以推广和提高,并与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携手,对如何将意拳训练的核心内容运用到射击、游泳、举重、田径、足球等现代体育运动的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84年,姚先生发起成立了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意拳研究会,在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和北京市武协顾问。1985年,姚先生 劳成疾,在北京去世。生前著有《意拳》一书,分别在香港和国内出版。

姚先生得芗斋先生衣钵,秉承师教,致毕生精力于拳学研究,积数十年的实战经验,博采中外拳学之长,参以现代科学研究,使芗斋先生的拳学得以不断创新,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意拳史上和中国武术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拳自芗斋先生创立至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以研究人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问,今日之意拳,可谓是中外学之精华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几十年来,意拳正是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医学、人体力学等作为训练的理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科学地阐述意拳的原理原则,并在科学理论的不断验证下,逐步完善其拳学理论,进而科学地指导意拳训练实践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具体而言,意拳锻炼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拳(掌)法、推手、散手等内容组成。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进行拳术各项训练的基础,是意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的训练手段。站桩根据练习目的和训练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技击桩和健身桩,这两种桩法都是在外形不动即保持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健身桩锻炼强调精神训练、意念诱导和统帅肢体同时进行,要求在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和呼吸自然的原则下进行休息式的锻炼,也可以说是锻炼当中的休息。这种锻炼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所应达到的功能状态,同进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改善,以增强身体素质。

技击桩是掌握拳术实战技击的基础,是求得浑元力的最好方法。因此,欲求拳术的技击效用,须在健身桩的基础上,通过技击桩的锻炼,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与外界建立争力,以求得拳术所需要的浑元力。

所以说站桩就是一种运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动中求微动,在笨拙中求灵巧,静中求动的训练方法。通过站桩,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放松,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然后训练肢体的放松,进而训练精神和肢体的松紧以及松紧的相互转换,使人体的神经支配与肢体活动达到高度的协调和一致,使肢体处处通连,成为一个相互呼应的整体。在这种状态下,人体自身的感觉高度灵敏,动作协调统一,其效果表现在拳术上,就是“动一处牵全身,一动无不动。”此外通过松紧的相互转换,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周身无点不弹簧。”并在技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试力,是将在站桩中获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用之于实践的一种科学训练手段。它是意拳锻炼的中心环节,是意拳训练体系范围最广、难度最大的一项专门的训练课程,是掌握意拳技击的关键之一。试力是使人在身体运动的情况下,运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争力,体会站桩中培养起来的浑元力,在肢体有位移时,还能否做到均整有力,运用自如,以利于随机随势,任意发力。从这个意义讲,试力就是站桩在究竟的延伸。

试声,是意拳特有的一种练功方法,一般将其归于试力范畴,是为了弥补试力不够细微之处。

走步,也称磨擦步,它是意拳训练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所谓磨擦步,是指我们脚步移动时,脚底与地面不停地磨擦着前进或后退,实际上磨擦步就是腿与脚的试力。其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并在前后、左右、进退的步法变换中,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整体协调,具体锻炼时多与试力相结合进行练习,即初步的活步试力。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意拳发力,简单地说,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因此站桩,试力、走步等基本功的锻炼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

意拳的拳(掌)法是一项专门的训练,本质上就是发力。它要求是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

推手和散手,是意拳技击实践的两种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训练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推手可以说是试力和走步的具体化,从练习角度讲,也可叫做双人试力。从训练的目的看,则主要是为了训练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从这层意义上理解,推手乃是有条件的实战,是为了弥补实战之不足。

散手,意拳也称之为实战或实作。它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从原始意义上讲,散手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斗。

此外,意拳锻炼除上述内容及针对这些内容的专项练习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练习,如打沙袋,身体抗击打能力的训练,眼法训练及身体柔韧性练习和耐力练习。

意拳认为器械是自身手臂的延长。意的器械训练与徒手训练本质上完全一样。意拳主要的器械有:半反杆、双把刀。

多年来,意拳对于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保留并发展了我国传统拳学的技击效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日前意拳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传播于社会各界,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在国内许多省市及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建立有相应的意组织。

意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弘扬意拳精髓,传播武术文化,振奋发族精神”,是广大意拳同道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共同奋斗的目标。相信意拳必将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