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47|回復: 0

[医药临床] 《伤寒论》:栀子豉汤清胸膈邪热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3-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伤寒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清火热的方子,叫栀子豉汤,是清胸膈之间邪热的。

    栀子豉汤清胸膈间邪热

    热郁胸膈之间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兹选我的导师刘渡舟先生的一则医案说明:

    一妇女,患伤寒发热,数日后见心烦懊 (心中烦乱不安,坐卧不宁的感觉),严重烦躁时需跑到空旷无人的地方一阵大喊大叫,方稍有减轻,甚至家人不敢靠近她,近前即遭到她的厌恶、呵斥,舌红,苔黄,脉数。

    这就是热郁胸膈的表现,张仲景用栀子豉汤治疗。《伤寒论》中说:“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所谓“虚烦不得眠”,就是心中烦躁,以至于影响睡眠。所谓“反复颠倒,心中懊 ”,是郁烦特甚,坐卧不宁而又无可奈何,胸中憋闷或疼痛。这种烦乱的感觉,后世有些医家像金元四大家的刘河间先生,形容像吃了巴豆或草乌头后那样的心里难受。究其原因是由于热郁于胸膈所致,因胸膈之间有心、肺两脏,心主神,肺主气,热邪壅滞,就会出现神志和气机郁滞的症状,所以这种热称为“郁热”。上述那个病例刘渡舟老师即断为火郁之候,与栀子豉汤原方服用,一剂而愈。

    栀子豉汤是治疗心烦的名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心烦,甚至是坐卧不宁,尤其是睡觉容易醒的人,更是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弄得自己焦躁不安,有的人甚至怕过晚上,怕一个人安静下来,一独处安静下来的活,心中就非常的烦乱,胡思乱想,这些都是热郁胸膈的表现,喝上一两次栀子豉汤,就有可能得到改善。

    栀子豉汤由栀子、豆豉两味组成。

    栀子的妙用

    栀子,导热下行,作用范围较广,无论人体哪个系统有热,都可以用栀子来清理,所以古人把栀子的作用总结为“能引三焦之热屈曲下行”。栀子开的花很香,因此它有很好的解郁作用,能够开郁散热。

    后世医家根据张仲景用栀子开火郁治虚烦的道理,不断扩大栀子治疗郁证的范围,并取得了较好疗效,如治疗肝气郁结生热化火的加味逍遥散,就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上栀子、丹皮,用于治疗各种情绪因素导致的郁热化火证。又如朱丹溪所使用的越鞠丸,治疗气、血、痰、湿、食、火六种郁证,其中即用栀子,以治火郁为主。越鞠丸对脾胃气滞日久,脘腹胀满,久久不除,并有胸闷、气短、情绪不畅者,有药到病除的效果,而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就是栀子,因这些疾病大多都有郁热不开的情况,用栀子开郁泄热,就能很快消除胀满。

    一中年男子,病脘腹胀满多年,经常肚子发胀,特别不能吃火锅,一吃迅即腹部胀满,想打嗝打不出,屁也放不出来,总感觉肚子里天天有气在窜动。望诊观其腹部胀大,按之发硬。大便并不干燥,甚至许多情况下还都不成形,但却相当不爽,解出很费力,大便粘在便盆上冲不下去,肛门下坠。先是用了许多理气的药,开始有效,后来就没效果了,而腹胀却日甚一日,又用通泻大便的药物,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辗转治疗三个多月,最后用越鞠丸合上白头翁汤,服二周,病愈大半,又调理两周,病愈。

    豆豉的作用

    豆豉,就是黑豆经发酵而成,既是食物,又可作为药物使用。黑豆经过发酵后,就具备了发汗的作用,中医有个简便廉验的治感冒的方子叫“葱豉汤”,就是用葱和豆豉两味一起煮水喝,治疗风寒感冒轻证效果不错,而且不用走出厨房就能配得上。在栀子豉汤中,是借助豆豉的发散来宣发郁滞,使蕴藏于体内的郁热更容易被清理掉。豆豉不但作为发汗的药物使用,还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蛋白含量高,可以为人体补充营养。

    栀子豉汤治胃病及小儿夜啼

    栀子豉汤不但能治心烦懊 ,而且能治疗许多的胃病,如对胃胀满不舒,不欲饮食,心烦不寐的,用三仁汤合上本方。

    对小儿感冒发热,烦躁不安,或夜啼,栀子豉汤有良效。治小儿夜啼,可用栀子4克,豆豉3克,煎水灌服。

    对一般的失眠患者,有心烦不安的,往往都要合上本方一起使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栀子豉汤也和黄连阿胶汤一样,是治心烦、失眠的代表方剂,只不过栀子豉汤是治实热的心烦失眠,而黄连阿胶汤是治虚实夹杂的心烦失眠,但无论是虚是实,其心神被扰则是一致的表现。症状表现明显时,我们应服用一些药物。其实,平常我们稍加注意,养养心神,是可以避免这些神志症状发生。

    如要学会静以养神,动以养生。《老子恒言》说:“养静为摄生首务。”这里所说的“静”,就是要求人们保持心境的安宁、精神的愉快,达到虚怀若谷、无私寡欲的精神境界。“心静”关键在于节欲,不要为事事所扰,并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交流,善于沟通。通过适宜的运动来养神,同样很重要。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