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9|回覆: 0

[國學熱點分享] 韓星:形成中國自己的古典學(國學)發展模式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5-8-6 0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在第四屆全國國學院長高層論壇分組研討會上,來自40餘家高校的國學教學研究機構負責人或專家學者,就設立國學一級學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試製訂和推行『國學經典等級考試標準』『古代漢語等級考試標準』等問題展開了主題發言和討論。對於當下發展火熱的『國學』來說,現實教育現狀究竟如何?國學是否應設立一級學科,設立後又是否存在學科衝突?為此,光明網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星,以下是訪談實錄。


國學是對現有文、史、哲學科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的一種整合


『國學』作為當下社會比較熱門的學科,其正規學校教育還相對欠缺。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是十年前獨立建制的。因為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高校沒有這樣獨立建制、從高考學生中直接招生,並且有本科教育的國學院,所以人大在這方面算是開風氣之先。這是因為『國學』在我們國家一直是『黑戶』,國學不是一級學科,其包含的研究方向分散在二級學科文、史、哲中。人大國學院的任課教師都是從文、史、哲不同學院調來的,專業不同,研究方向各異,在國學院尋找一種新的學科整合,但是還做得很不夠。國學院目前課程,是儘可能地按照經、史、子、集來開課。這種結構是試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學科劃分來安排,重建傳統與現代的聯繫,打通乃至融合不同學科。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比如國務院學位辦沒有國學專業學位,所以學生寫畢業論文就只能按照現有的文、史、哲來找自己喜歡的方向和導師來指導,畢業以後分別授予相應的學位。因此,將國學設立為一級學科是十分有必要的。


現在許多大學辦國學院,是對現有文、史、哲學科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的一種整合,是為了調正長期以來引進西方這種學科劃分以後所造成的各種弊端。因為近代以來,學術界極端地把傳統的學術文化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幾乎全盤引進移植西方的學術研究範式、學科體系,造成了現在學科劃分太細,研究領域太專,思維方式僵化,研究方法落後等弊端,導致擁有幾千年傳統的『國學』散見於文、史、哲三系,被現代西方學科切割得七零八落。當然,現在文、史、哲各自領域也有一些學者在不斷拓展,不斷深化,許多邊緣學科不斷湧現。所以,國學一級學科的設立只會促進文、史、哲乃至整個人文社會科學重建中國自己的學術文化主體性,並在此基礎上傳承幾千年的優秀傳統,獲得更大發展。"


國學在一定意義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


對於什麼是『國學』,學界存在很大爭議,近代以來人們對於『國學』的界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概主要原因是近代以來中國文化處於激烈的變革時期,也可以說是過渡時期,中西古今文化交流衝突,國學沒有,也不可能確立自己相對獨立的疆域、規範、典範。但可以肯定,近代的『國學』概念主要是相對於新學、西學(外學)而尋求中國學術文化的地位,凸顯中國學術文化的自身特徵,很大程度上泛指中國傳統學術文化,具體的包括儒釋道、諸子百家,等等。)


並且,『國學』是有載體的,那就是國家、民族。1906年國粹派鄧實在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是故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也。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是需要有屬於自己的學術文化的,任何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國學』,作為中國人當然也應該有自己的『國學』。


現在所說的『國學』一般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國學專指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精神文明、意識形態)方面,諸如歷史、哲學、倫理、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政治、經濟、法律等,具體指以文字為載體的文獻及其思想觀念體系。儘管涉及的門類甚多,內容廣泛,但傳統的精神文明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廣義的國學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等同的概念。文化包括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加起來就是廣義國學的內涵,可以說是一門無所不包的學問,甚至可以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


如果說是出於對『國學』學科體系建立還有爭議的話,也可以參考西方的古典學,逐步完善中國現有國學研究和教育體系。古典學在西方有悠久的傳統,也在西方現代大學和研究結構占用重要的地位,借鑑西方古典學的經驗,形成中國自己的古典學(國學)發展模式,也許是目前可以值得探索與期待的將『國學』單獨設立學科的一個途徑。



(光明網記者陳城採訪)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