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37|回覆: 0

[國學教育課程] 何氏家訓十一則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5-5-4 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編者按:據報道,『2004年4月,揚州何園的工作人員在探訪何園主人何芷舠祖籍安徽望江吉水鎮時,意外發現了刊刻在【何氏族譜】中的家訓十一則,詳盡地規範了家族成員的修身處世、待人接物之道。』
經對照,刊刻在該【何氏族譜】中的家訓十一則,與明朝浙江江山人何倫撰的【何氏家規】十一則原文相同。儘管如此,何園主人何芷舠家族將其刊刻在【何氏族譜】中,用以教育族人,不失為一部循循善誘的家庭教科書。事實上,揚州何氏家族能夠發達壯大,精英滿門,出現了『祖孫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畫家』、『姐弟院士』等代有出息的兒孫,與中國近代李鴻章、孫鼎鼐等大家族聯姻結盟和奉行一套嚴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下面摘錄【何氏家訓】十一則及其今人的解說和評點(作者未詳),供參考。

(一)孝敬親長之規

【原文】孝順父母、尊敬長上,乃百行之首、萬善之源。人能盡得此道,天地鬼神相之,親戚鄰里重之。凡有父母兄長在前者,不可不及時勉旃。
今之人以能養為孝者何?蓋緣不顧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眾,彼善於此,故與之耳。殊不知孝之道,豈養之一事所能盡哉!要有深愛婉容而承顏順志、尊敬謹畏而惟命是從,稍有斯須欺慢違忤,或傷教敗禮、取辱貽憂,雖日用三牲之養,猶不為孝也。藍田呂氏曰:『孝莫大乎順親。』司馬公曰:『吾事親無以逾於人,能不欺而已矣。其事君亦然。』
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長慈愛,又得教以詩書、授以生業,而能顯親揚名、以盡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烏足言?要在困苦艱難、流離顛沛之際,竭力盡心、周全委曲、消患彌變、特立獨行,而不失其度者,方為孝敬。
【解說】這則規訓說的是要孝敬父母和怎樣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義,是一切善行的源泉。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好這件事。一個孝親敬長的人,必定能夠得到社會的敬重和幫助。怎樣才叫孝敬父母?僅僅滿足他們在物質生活上的需求、讓父母吃好穿好,卻不尊重父母的情感意願、頂撞父母教誨,這樣就不能算是孝敬;如果不走正道,去干有違社會規則的壞事,哪怕是對父母再好,也仍然是大不孝。真正孝敬父母,就要把父母放在心上,除了做人做事讓父母放心、在物質生活上照顧好父母之外,還要尊敬、理解和體貼他們,多和他們親近、交流、溝通,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快慰。有條件要做到,沒條件也能堅持做到。這才是真正擁有孝敬的美德。
【評點】愛父母、尊長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摒棄傳統孝道中宣揚的不管父母是對是錯、有理無理,一味惟命是從、曲意承歡的封建糟粕,我們從中獲得的有益啟發是,愛父母,就要用心來愛。

(二)隆師親友之規

【原文】凡家素清約,自奉宜薄,然待師友則不當薄也。切不可因己無成而不教子,又不可以家事匱乏而不從師,務要益加勉勵。則所聞者堯舜周孔之道,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漸摩既久,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若為利慾所使,違棄師友,則與不善人處,所聞、所見無非欺誣詐偽、污漫邪淫之事,身日陷於刑戮而亦不自知也。言之痛心,各宜自省。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必須趨向正當、切磋琢磨有益於己者,始可日相親與;若乃邪僻卑污與夫柔佞不情、拍肩執袂相誘為非者,慎勿與之交接。
學問之功,與賢於己者處,常自以為不足,則日益;與不如己者處,常自以為有餘,則日損。故取友不可以不謹也。惟謙虛者能得之。
【解說】 這則規訓說的是如何尊師重教和擇善交友。身為家長,不能因為自己學業不成而不讓孩子好好讀書,也不能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就放棄為孩子提供儘可能好的教育的努力。注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鑑別、選擇老師和朋友,並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師,善待朋友。因為老師和朋友在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中起着至為關鍵的作用。有好的老師教誨,不僅可以獲得更多課堂知識,而且能夠領悟積極健康的人生道理;有好的朋友切磋交流,取長補短,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大有長進。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背棄了良師益友,就很容易和社會上的壞人攪到一起,接受不良事物的誘惑,不但學業無成,還會滑到墮落犯罪的邪路上去。
【評點】你是個明智而又負責的家長嗎?你是位值得信賴與託付的良師嗎?你仔細選擇過交接的朋友嗎?認真讀讀這條家訓,或許今天的每一位家長、教師和學生都能從中受到一些啟發和教益。

(三)鞠育教養之規

【原文】古有胎教,凡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此道也,今之婦人烏得而知之?夫當預與之言。
凡產子,須是為母者自哺,不可委之乳母。吾嘗見人家委乳母者,雇直服食稍不如願,反令其子寒暖失時、餓飽無節,或跌扑驚傷隱蔽不言,致疾莫知所自。且乳母中端潔者寡,常生意外之虞,不可不謹。
女子初生,三朝、滿月,慎勿置酒張筵,多害生命。惟齋沐更衣,具酒果,抱子告於祠堂。其世俗催生、迭羹之禮糜費無益,概宜謝絕。
古禮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國,不以隱疾,不以山川,亦不可與古聖先賢同名。但只以名理學之字,使之顧名思義可也。外有數則,大意與溫公家儀同。
【解說】這則規訓是對家庭生養哺育孩子做出的要求。女人懷孕後要注重胎教,規範自己的舉止行為;孩子生下來後,由母親親自哺乳更為健康、安全;孩子誕生慶典不必按照世俗做法大張旗鼓地鋪排浪費,給孩子取名應該在不違反常規的前提下具有意義。
【評點】上述 『胎教』、『母乳哺養』以及『反對排場』、『注重孩子取名的意義性』等觀點及主張,摒棄其中陳舊無稽的具體內容,對今天的年輕父母不無積極借鑑意義。

(四)節義勤儉之規

【原文】節義之人,乃天地正氣所鍾,光祖宗、榮親族,莫大乎是。後世但有男子仗義而窮,婦人守節而苦,不能自存者,豈不為之慮而使之失所耶?合族俱當議處,資給以成其美,不得輕慢靳嗇。
勤儉為成家之本,男婦各有所司。男子要以治生為急,於農商工賈之間務執一業,精其器具,薄其利心,為長久之計。逐日所用,亦宜節省,量入為出,以適其宜。慎勿侈靡驕奢,博奕飲酒,宴安懶惰。若人心一懶,百骸俱怠,日就荒淫,而萬事廢矣。婦人夙興夜寐,黽勉同心,執麻枲、治絲繭,織紝組紃,以供衣服。不事浮華,惟甘雅潔。凡有重務,弟兄妯娌分任其勞,主婦日至廚房料理檢點,但有童婢撒潑五穀穢污、作踐暴殄天物者,量加懲戒。至晚扃鎖門戶,貯水徙薪,逐處照管,仍諭各房不許烘焙衣物。內外謹嚴,俱無怠忽。其上下衣食分給有等,男女多者傳遞惟均,不得各分彼此。嫁娶賓親亦從簡便。如此,則衣食常盈而先業不墜矣。
【解說】本則規訓分別從節義和勤儉兩方面對家族成員做出要求。『節義』是一件耀祖光宗的事,家族中如果出現因為仗義守節而發生生存困難的男女,要當作全族的大事來進行議處,資助他們生活,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一心一意成就美德。
勤儉是成家之本,家庭中的男女成員雖然分工不同,但勤儉持家的原則是一致的。男人要把執業謀生作為當務之急,無論種地、做工還是經商,只要選擇一行好好干就行。女人要勤勉節儉,檢點料理好家庭中的一切細微人事。男戒驕奢,女戒浮華,同心勤儉持家,才能常保家道興旺。
【評點】一個家族的榮譽,團結,以及樹立一種人人發奮創業、個個勤儉持家的實幹精神和儉樸風氣。是它的固基之本和興旺之道。當今社會,雖然傳統的大家族已經解體,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也變得越來越小,但這裡所倡導的家庭成員間的團結、榮譽感和勤儉之風,放在任何時候,都值得每個家庭學習借鑑。

(五)讀書寫字之規

【原文】子弟讀書之成否,不必觀其氣質,亦不必觀其才華,先要觀其敬與不敬,則一生之事業概可見矣。凡開蒙之後,能漸漸收斂,一惟師教之是從、親言之是聽。敬重經書、愛惜紙筆,潔淨几案、整肅身心,開卷如親對聖賢,熟讀精思、沈潛玩索,將書中義理反求就自家身上體認。眠存夢繹,念念不忘,如嬰兒之戀慈母、饑渴之慕飲食,無一刻之敢離,無一時之或怠。但遇緊要詞語,留意佩服,即思此一句可以用在某處,我當謹守力行;此一句正中我之病根,我當即為拔出,不使蔓延滋長。如此為學,難愚必明。縱不能盡忠於朝廷,亦可以盡孝於父母;縱不能建功業於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若乃不莊不敬,鹵莽忽略,未學先能,未讓先厭。或講讀之際目視他所、手弄他物、心想他事,於書讀其前則污其後,讀其後則毀其前。或自恃聰明,不肯用力;或專務外馳,不肯內究。如此為學,白首無成,雖成必敗。居官則敗國家之事,處己則無保身之謀。所以古之聖賢教人,先在灑掃應對時着力引誘提撕,拳拳以持敬為本。
讀書以百遍為度,務要反覆熟嚼,方使味出。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融會貫通,然後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時時溫習。若功夫未到,先自背誦,含糊強記,終是認字不真、見理不透,徒敝精神,無益學問。
學問之功全在講貫。而講習之要,必須講後自己細看,着意研窮,潛思默究;逐句紬繹,逐章理會;方才得其旨趣。略有疑惑,即為質問,不可草草揭過。俟一本通貫後,仍聽先生摘其難者而訊問之;或不能答,即又思之;思之不通,然後復講。真境一開,如得時雨之化,後來作文隨意運用、信手發揮,自然成章,再無窒礙。若泛泛而講、泛泛而聽,原不留心佩記,徒費唇舌,不入肺腑。今日讓過,明日忘之;此章未達,又講別章;今年未明,復待來歲。雖講至百年,誠何益也!
凡寫字務要莊重端楷,有骨格、有鋒芒、有稜角,不得潦草斜歪、微眇軟弱。古人云:用筆在心正,則筆正矣。吾以為用筆固在心正,又在手活。手活,則筆勢奇妙,如走龍蛇。不則若膠柱鼓瑟而剔畫不開也。是以小兒初學字時,先要教其執筆圓活。如寫小字,止令手指運筆,而手腕不可動也。若小時失教,大來難轉者,令學草書,庶幾可改。抄書認字真切,則無魯魚亥豕之弊,既要快速,又要不差,此乃日用常行第一急切之務。況考試之日,苟或字之不佳,塗注粗拙,縱是錦繡文章,亦不動觀覽矣。豈可謂字不關緊要而不習耶!
功名富貴固自讀書中來,然必待天與之方可得,豈人力之所能為?苟人力可為,官將布滿宇內矣。吾嘗見人家子弟不讀書則已,一讀書就以富貴功名為急,百計營求,無所不至,求之愈急,其事愈壞。緣此而辱身破家者多矣。至於自己性分內有所當求者,反不能求,惜哉!吾人各要揣己力量,以安義命,不得越理妄求。今後可讀書者,曉窗夜檠,優遊涵養,以俟乎天,將功名富貴四字置諸度外,只將孝弟忠信四字時時存省。苟能表帥鄉閭、教道子侄,有禮有恩、上下和睦,使強者不得肆、弱者得以伸,只此就是治道,何必入仕然後謂之能行!不能讀書者,安心生理、顧管家事,能幫給束修薪火之資,使讀書者得以專心向學,倘或成就得一個好人,不惟於合族有光,亦不負父母之心。只此就是孝義,何必讀書然後謂之能知!
【解說】何氏是由科舉及第而走向發達的家族,尤其重視對子弟的教育。本則規訓是全部家訓中篇幅最長的一則,用一千多字詳盡論述了讀書治學之道。
內容可以概括成為讀書治學三部曲:判斷一個孩子讀書學習能不能有成,不看他的氣質,也不看他的才華,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敬』,就是能不能從主觀態度上崇尚學識、熱愛學問,想學要學;其次要看他能不能『習』,就是有沒有做到讀書以百遍為度,將所學的內容反覆咀嚼,爛熟於心;再次是看他會不會『思』,不但潛思默究參明義理,還要反覆叩問融會貫通。經過這樣一個反覆實踐的化合過程,才能把知識學問變成自己的東西。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規訓的最後還提出了與孔孟倡導的『學而優則仕』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正統儒家思想不同的主張,要求家族中的每個人都做到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能讀書的安心讀書,不一定非要做了官才有出息;不能讀書的就安心生理,不一定非要讀了書才算有見識。
【評點】針對目前千軍萬馬搶過高考獨木橋,家家父母逼迫孩子上大學的極端現象以及由此釀成的許多悲劇,仔細閱讀這則家訓,讓我們深思。前人早就明白『我不學要我學』的路子走不通,懂得成才成人的路不止讀書做官一條,他們尚且能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坦然鼓勵子女走自己願走、能走的路,我們的社會、學校和家長,卻為何總也想不開呢?

(六)出處進退之規

【原文】人生天地間,智愚賢不肖,固有不齊。或出或處、或進或退,要當皆以古人為鑑,斯無咎矣。昔伊尹、傅說、呂望、孔明之處也,一耕於有莘之野,一傭於版築之間,一垂釣渭濱,一高臥南陽。此四公者,不出則寥寥無聞;一出則立業建功,以安天下。向非天子夢卜,求而用之,終於農工漁隱之流而何嘗汲汲自出?抑何嘗以農工漁隱之事為鄙陋而不為也?今人知出而不知處,知進而不知退。凡讀書不遂,即鄙農工商賈之事而不屑為,所以有濟世之才而無資生之策者多矣。如張齊賢以布衣而條當世之務,藝祖留之以相太宗;范仲淹以秀才而懷天下之憂,君子稱之為分內事。今初學之士就欲妄事希覬干求,豈二公之儔也耶!又留侯疏廣功成身退、知止知足,成萬世之美名,今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者幾人?吾人能知此四事,於所行所止之間審己量時、見機而作,則庶乎免夫失身之患。
【解說】本則規訓援引歷史上眾多名人事例,闡述出處進退的思想,告戒族人要以歷史人物為鏡子,就不會犯錯誤。人生在世,誰不希望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但一個人能否實現雄圖大志、博取功名利祿,並非全憑個人才幹,還要有機遇和條件,強求不成,還會適得其反。有些人讀了書,就以為自己了不起,千方百計第想做官,即使官沒當上,也不安於平凡。結果徒有濟世之才而無資生之策。歷史上許多建功立業的人物,在他們還沒得志的時候,就能夠安居樂業,審時度勢,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所以進有所成兼濟天下;退能避禍宗族平安。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園主何芷舠後來棄官歸引的價值取向和思想淵源。
【評點】 本則家訓中舉出的一些進退出處例子雖然有些陳舊,但其中的道理對我們仍然有啟發的價值。比如我們常見到一些人有點本事就自命不凡,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結果始終游離在社會的邊緣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再如現在有一些下崗工人到大學生、碩士生、乃至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都不肯降低期望值來屈就現有的崗位。其實,在沒有理想職業的情況下不妨讓自己屈居一隅,先幹起來再說。一個有有真才實學的人最終是不會被埋沒的,哪怕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干最不起眼的工作,只要你真正發揮出自己的能量,就一定有機會脫穎而出。

(七)待人接物之規

【原文】凡與賓客及尊長、卑幼、君子、小人相接,義節固有不同,咸不外乎敬而已矣。若待尊長必須言溫而貌恭、情親而意洽。尊長或不我愛,益加敬謹可也。待卑幼又在自敬。其身苟能尊嚴正大、肅矩整規,則為卑幼者修飭畏懼之不暇,孰得而上犯之耶?一或瑣碎褻狎,便無忌憚矣。待君子之敬根於心。凡相見、往來、交際之禮,俱宜從厚,其敬始伸。若稍薄則為慢矣。待小人則不然,外若敬而內則疏、包容退讓。寧受虧一分,使之自滿自愧,於我亦無所損。若與之爭兢校量,一旦棄絕,或發其隱私、斥其過惡,彼必終身懷忿,不至中傷而不止耳。此乃一生所驗之良方,以為後人應世之藥石。
凡客至,家長或宗子出迎。若系宗族姻黨之尊者,子弟俱出,列班肅揖。如出外遠回久不相見者,則拜或留飯,家長宗子奉陪。如系子弟中之舊師友、新姻眷,止是此子弟奉陪,其餘不必見也。留飯之意,既得盡語又得盡歡,且能盡敬,況路遙者不使受餒而還。饌貴快便精潔,不貴多,品庶親近教益常可往來;若一豐厚,後來難繼也。
【解說】這則規訓強調了家族成員如何待人接物的禮儀。在中國這個極重人際關係的禮儀之邦,待人接物更是一個大家族成員的必修課。這裡重點強調與闡述了『誠敬待人』的原則和道理。誠敬待尊者、長者,是本分;誠敬待晚輩,是自重;誠敬待君子,是真心實意;誠敬待小人,是少惹麻煩。
【評點】有句話叫做: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又有句話叫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即使是在今天,『誠敬待人』仍不失為一門行之有效的做人藝術,它可以使你贏得良好的形象聲名,又能避免和化解許多隨機而無謂的矛盾摩擦,還可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營造一個友好、和睦、愉快、舒適的人際關係氛圍,於義、於利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八)飲食服御之規

【原文】飲食服御,乃民生日用之不可缺者。近來侈偺無節,風俗日漓,盜起民窮,多出於此,豈草茅之說所能挽?故歷采古先聖賢之言,為此標準,吾人當佩服,以成雅淡儉樸之風。
古人飲食,每種各出少許,置之豆間之地以祭先代,始為飲食之人,不忘本也。
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
唐太宗教太子曰: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
朱子問曰: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慾?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
君子慎言語,節飲食,二者養德養身之切務。
有道之士粗裘索帶而人不鄙之者,取其內而不取其外也。
司馬溫公曰:吾生平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矣。又曰:吾家待客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古人事親,有以酒肉養志者,有以菽水承歡者,均不失其為孝。
茅容待客,以草蔬與之同飯,殺雞為饌以供母。客知之,起拜而稱賢。
范文正公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惟好施予。晏平仲敝車羸馬,而惠及三族。
范益謙曰:凡吃飲食不可揀擇去取。
汪信民曰:人常咬得萊根,則百事可作。朱子曰:今人不能咬菜根,而至於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哉!
張文節公為宰相,自奉甚約。或譏之。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至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去如一日乎?
柳公綽凡遇飢歲,諸子皆蔬食,學業未成者不聽食肉。弟見兄未嘗不束帶,夫人常衣絹素,不用綾羅錦繡。每歸覲不乘金碧輿,祗乘竹兜子。常命粉苦參、黃連、熊膽和丸賜諸子,每永夜習學含之,以資勤學。所以在公卿間最名有家法。
君子以禮義養心,則心寬體胖;若恣食肥甘,則神昏氣潰。婦女以布衣禦寒,則堅苦其志;以香熏羅綺,則淫蕩其心。
【解說】本則規訓對家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做出要求。衣食住行是一個大家族生活的最基本內容,它不但直接體現着一個家族的經濟狀況,而且反映着家族成員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在某種程度上,還將影響着家族的生存前景和命運。因此家訓中用了很大篇幅、援引了歷史上眾多德才兼備人物的大量言行,反覆強調一個主題,就是要樹立節儉礪志、樸素養德的家族風尚。
【評點】讀讀歷史上名公巨卿對節儉與奢侈的透徹論述和近於苛刻的自律故事,感受一下何氏祖宗對家族成員戰戰兢兢的苦心告誡,我們不妨捫心自問,追求物質享受臻於極致的現代人,在對待節約問題上是否也應該儘快樹立起認識?事實上今天提倡節約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哪個家庭長存久安的保證,它所表達的還有一個極為嚴峻的理念,不能再無度揮霍對地球人類共有的這點有限資源了。

(九)量度權衡之規

【原文】人家之升斗尺秤,皆所以量多少、度長短、稱物平施而權輕重者也。此固家常用物,實系乎人之一心。心正而公,則制之惟准、用之惟平,使貿易輸斂之間兩無虧累,即為天理矣。若以私刻存心,專圖利己,買人之物則用大斗大秤,賣物與人則用小秤小斗,或借人米谷原以大斗量入而以小斗償還,取息於人以小斗放出而以大斗收回,即此就為人慾。殊不知輕重大小之間所增幾何?而所損大矣!蓋幽暗之中鬼神在焉,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吾人為學,欲辨理欲而下克己工夫者,先從此處用力,最為親切。
【解說】本則規訓是對家族對外交易活動中如何使用度量衡作出訓誡。規訓告戒族人在對外交易活動中要做到『不欺心』。也就是心存公正,嚴格自律,不可貪圖小利,損人利己。修養品德就要從身邊日常點滴小事上做起。
【評點】 『不欺心』三個字,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自律精神。在飽受假冒偽劣產品坑蒙之苦的今天,再來讀這則古訓,給人一種恍如隔世之感。一個幸福祥和的社會,應該是人人都具有公正意識、自愛精神和道德自律能力的社會。我們應該把 『不欺心』的古訓重新找回,讓它在當前市場經濟中發揮更多作用。

(十)撐持門戶之規

【原文】大丈夫尚欲戮力王室,而自家門戶豈可不為撐持而忍坐視其敝乎?蓋人家之興者豈得常興?而廢者亦豈常廢?興而不撐持,即廢矣;廢而能撐持,何患不興乎!興廢固由於天,而撐持之力實在於人。能知得此意,克勤克儉,凡有廢墜,一一修舉。或遇戶役世務之來,宗子總其大綱,支庶同心共濟、協力幫扶以保宗祀,切不可推延畏縮、竊議旁觀,以致唇亡齒寒、萎靡不振而反取人欺笑。雖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光顯之,則在篤志詩與書矣。
【解說】這則規訓闡述強調了男人對於家族存續發展的責任。規訓論述了家道興廢無常、興廢全憑人力的觀點。強調男人不僅要盡服務國家建功立業的義務,還要承擔起撐持門戶、振興家業的責任。家道興廢無常,但撐持經營在人。只要全族上下同心協力治家舉業,宗族就能持久興旺繁榮發達。
【評點】男人要把家國大業一肩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應該加上一條的是,女人同樣應該也可以撐持門戶,而一個天長地久的幸福美滿之家,則必定是全體成員共同撐持的成果

(十一)保守身家之規

【原文】保守身家之道無他焉,第一不可奸騙人家妻女;第二不可賭博宿娼;第三不可拖欠包攬、謀領侵欺錢糧;第四不可煉藥燒丹、攮竊誆騙;第五不可強橫健訟、鬥狠逞凶及扛幫教唆、生事害人;第六不可交接無藉之徒,花鬨遊蕩、不務本等生理及縱容尼姑賣婆於內室往來;第七不可傲人慢物、好勝誇能、逆理亂倫、驕奢淫佚;第八不可為貪心所使,專行峻險之途。吾子孫能依得此誡,每日戰戰兢兢,循規蹈矩而行,則上不玷祖宗、辱父母;下不累妻子、害親朋;明無人非,幽無鬼責。一家安樂,為何如哉!
【解說】這則規訓為家族成員設定了全身保族的禁令。在一人犯事諸滅九族的古代社會,個人行為的後果直接關係到整個家族生死存亡的命運。有鑑於此,本則規訓為族人定立了保守身家的八條禁律。苦苦告戒族中子孫『每日戰戰兢兢循規蹈矩』,切不可做出『玷祖宗、辱父母、累妻子、害親朋』的事。
【評點】何氏祖宗將八條禁律列入家譜中的,時刻對子孫進行常規的普法教育,警鐘長鳴,對今天的我們不失為有益的提醒,現代家庭,除了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文化氛圍外,在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上,是否也應該適時地把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引入家庭文化之中?

文章轉摘自互聯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