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1|回覆: 0

貴州修路挖出漢代部落遺址?疑與"國"有關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4-7-1 2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貴陽晚報 
 6月29日至30日,貴州省和遵義市的文物工作者,在習水縣土城鎮的一施工現場,接連提取到繩紋瓦片,以及陶製網墜等。 
  這些確信來自漢代的物品,分別是高規格建築的構件,以及居民常用的生產用具。文物工作者表示,發現地是較早時期的部落聚集地,也是赤水河兩岸已發現的最高等級遺址。
  A
  施工現場漢代磚瓦隨處可拾
  提取到漢代文物的地方,是習水縣土城鎮黃金灣村一個名叫興隆田的地方,緊鄰赤水河。一條新修的道路將穿過這片區域。『旁邊,還會修建一些房屋。』當地村民說。
  隨着工程推進,人們在被挖掘機挖開的斷面上,發現了可疑瓦片、陶器等。他們推測,這些細碎並帶花紋的瓦片,可能是重要的文物。
  6月29日,貴州省文物考古所、遵義市文物局派出人員,前往興隆田一帶進行調查。
  『挖掘形成的土層斷面上,有不少瓦片和陶網墜。』省考古所館員張改課說,這些瓦片,屬建築構件。陶網墜,則是古代人使用的漁網上的物件。『它們最晚是漢代物品。』他說。
  快速判定漢瓦、漢磚的依據,是瓦片、磚塊上的花紋特徵。『現場提取到瓦片,大多有繩紋;磚塊有規則的菱形、三角形、圓圈圖案。』他說,這是漢瓦、漢磚的典型特徵。
  昨天,文物工作者繼續搜尋出露地表的文物。他們用一把小鋤,在坡坎邊緣輕刮下一層土,就能找到殘損的瓦片等。
  記者沿挖掘機刨出的土坎邊緣,行走不到20米,也輕鬆找到數塊半嵌入泥土中的漢瓦。
  赤水河沿岸遺址規格最高
  文物工作者調查確認,興隆田及隔一條小河的天堂口,是漢代的部落聚集遺址,面積約有2到3萬平方米。興隆田屬核心區,是赤水河沿線已發現漢代遺址中最高的等級。
  上游一公裏,紅軍一渡赤水激戰過的黃金灣,有一處漢代墓葬群,面積約5000平方米。
  『這說明,早在漢代,聚集在這裏的人很多,這個部落也很龐大。』張改課說,較高的建築規格,可能與部落中有居住者的身份有關。
  遵義市文物局文保科副科長何燁,對中國古代建築頗有研究。他稱,漢代能使用磚、瓦修建的房屋,多是官衙或大富之家。『在偏僻的西南地區尤是如此。』他說。
  C
  將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據了解,早在2009年,考古專家在土城鎮發掘商周遺址和零星漢墓時,就懷疑該區域的地下可能埋藏着較大部落聚集地遺址。
  因這個懷疑,蓉遵高速公路業主方修改設計方案,將原計劃從興隆田、天堂口橫跨赤水河的土城特大橋,向下游推移了500米左右,以避開古遺址。
  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文物部門將遺址範圍告知地方政府後,沒有主動對遺址進行發掘。『但現在,必須搶救性發掘,並對發掘成果進行展示。』何燁說,新的道路工程,已全面展開,河中間都修了好幾個橋墩。
  另外,對於在遺址區內尚未開工的其他工程,文物部門建議地方政府修改規劃。『希望能夠儘量原地多保留一部分遺址。』何燁說。
  本報記者 黃黔華
  ◎延伸閱讀
  遺址疑與『國』有關
  在土城漢代部落聚集遺址被發現後,有當地文史研究人員認為,高規格建築構件、網墜的出現,或進一步說明土城鎮與【水經】中記述的古代『國』有關。
  歷史上,土城鎮曾多次作為州、郡或縣級行政區的治所。其中,較為準確的記載,是關於宋代、元代作為滋州、武都城、古滋州治所的設立與廢除。
  還有資料稱,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這裏曾作為平麥縣治所。
  『根據一般發展規律,大規模人群聚集居住地,不會在短期內形成。』當地文史工作者撰文說,與興隆田、天堂口隔一條赤水河的官倉壩,曾出土商周時期文物。在土城鎮,及下游不遠的赤水市元厚鎮,還發現過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物品。
  另外,他們通過考證資料後認為,『國』之前叫『部』。其得名,是因一條名叫『部水』的河流,『這條河裏生長着一種魚』。而『部水』,從清代至今,都存爭議,一說是赤水河,一說是習水河。
  不過,對該遺址是否與『國』或者『部』有關,張改課態度謹慎。他表示,在沒有考古發掘,未取得更多證據前,只是一種推測。
  但他承認,已出土的文物證明,赤水河沿岸很早就有人類大規模活動。『土城鎮及周邊發現的新時期遺址、商周遺址、漢代遺址等,相互間會存在傳承關係。』他說,不同時期的出土文物,也說明土城一帶,是不同時期古人活動的核心區之一。
  據習水縣政府對外宣傳資料稱,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國』,在土城鎮,秦朝時屬巴郡、蜀郡。現在,這個縣進行文化推介時,除四渡赤水外,主推『部文化』。■黃黔華
        來源:貴陽晚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