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7|回覆: 0

[史學] 司馬遷的獨立史家立場:莫為淺見寡聞道也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3-12-30 2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歷史春秋網
司馬遷的【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寫道:『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好學並認真地思考,用心去領會去體悟歷史事件中的深層次的東西,就難免被一些淺顯的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人云亦云,根本算不上一個歷史學家。
  
  為了寫好【五帝本紀】,做到『莫為淺見寡聞道也』,司馬遷首先從已有的歷史資料中進行比較研究。他說:『學者多稱五帝,尚矣。』做學問的人多稱中國的始祖為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是對的。『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順,薦紳先生難言之。』即【尚書】只記載堯以後的事情,『百家言』雖從黃帝說起,但文字粗疏而不典範,士大夫們又很難說明白這些事。他又說:『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即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記載於【五帝德】和【帝系姓】,對這兩本書讀書人有的也不傳習。
  
  司馬遷又認真研讀了【春秋】、【國語】,認為它們對【五帝德】、【帝系姓】的闡發都很明了,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尚書】殘缺已經有好長時間了,但散軼的記載卻常常可以從其他書中找到。
  
  從上面可知,司馬遷是一個認真研究典籍的人,所研究過的書有【尚書】、【五帝德】、【帝系姓】、【春秋】、【國語】等,並將相關內容反覆比較,從而確信正確的說法。
  
  為了做到『莫為淺見寡聞道也』,司馬遷還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
  
  『余嘗西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矣,總不離古文者近是。』司馬遷為了弄清楚這一遠古歷史,不恥下問,親自調查,足跡遍全國,西到過空桐,往北路過涿鹿,往東到過大海,往南渡過長江、淮水。在那交通工具十分落後的時代,多數依賴步行,實屬難能可貴。沒有對歷史事業執着的頑強的求真精神,是不可能克服路途中無數難以想象的困難的。他終於得出了結論:所到過的地方,那裡的老前輩們都往往談到他們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跡,風俗教化雖有不同,總起來說,那些與古文經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
  
  對於怎樣研究學問,司馬遷給我們樹立了榜樣,第一好學,第二深思,第三實地考察。
  
  司馬遷等到了『心知其意』的程度,才動筆寫作,特將這篇本紀,列於全書的開頭。當然,對於其它各篇也是這個態度,只是這一篇時代久遠,特別難寫而已。

    司馬遷著史精神的偉大不只做到上面的三個方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被任何人任何流派所左右,忠於史實,用自己研究出來的成果做出結論。
  
  司馬遷從獨立的史家立場出發,特別尋找那些被歪曲了的史料中的不可信的地方,讓有限的史料相互補充,相互檢驗,並從中找出自相矛盾的東西,找到蛛絲馬跡的東西,追根求源,弄清事實的真相。為了弄清真相,司馬遷尤其重視社會調查,調查的過程就是向人民學習的過程,民間流傳的一些事情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原始資料,可信性很大,歷史的真相人民最清楚。因為寫了信史,司馬遷不免要得罪皇權。皇權正是掩蓋事實真相的根本原因。司馬遷因此遭受受腐刑。這在中國史學家中是第一人。也因此,司馬遷格外受到人們的尊重。他的【史記】可信度很高。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司馬遷的自我評價;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對司馬遷的評價。
  
  司馬遷『莫為淺見寡聞道也』所確立的並非只是歷史學家的工作原則,也是做人的原則。我們的許多人,人云亦云,沒有主見,隨大流,跟着走,對正確的不敢堅持,對錯誤的不敢否定,唯書本,唯上級,唯令是從,與司馬遷相比相差太遠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