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3|回覆: 0

上官婉兒、隋煬帝墓相繼被發現 印證諸多歷史記載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3-11-20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上官雲) 近日,經過國內多位專家考證,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楊廣墓。就在不久前,唐代『巾幗宰相』上官婉兒墓也在陝西咸陽被發現,這兩座墓葬的發現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隨着兩座大墓墓主身份的確定以及考古工作的不斷進行,諸多歷史記載得到印證,公眾期待隨着考古研究的發展,能夠解開有關這兩位歷史人物更多的謎團。  
  上官婉兒墓、隋煬帝墓被發現 憑出土文物確認身份
  日前,據媒體報道,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認定,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此墓在發現之初曾引發質疑,有人認為墓誌諡號、年號用法都存在問題,按照古代陵寢制度,皇帝陵基本使用金匱玉冊用於記錄皇帝政績。如果這是帝陵,『墓誌』的出現便顯得有些反常。隨着考古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在今年11月16日舉行的論證會上,此次考古發掘領隊、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匯報了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情況。專家稱,墓內發現的兩顆牙齒,經鑑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結合文獻記載,隋煬帝的年齡和『牙齒年齡』吻合,藉此可確認一號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
  除去墓中發現的兩顆男性牙齒及一具女性骸骨外,隋煬帝墓還出土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珍貴文物100餘件(套)。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帶為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最高等級的實物。
  在今年6月份,據媒體報道,陝西咸陽發現一座帶有5個天井的唐代墓葬,後根據出土墓誌記載,確認該墓墓主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政治家、詩人上官婉兒,葬於唐景雲元年(710年)八月,墓誌多為溢美之詞。上官婉兒墓出土文物很少,僅為唐代常見的陶人陶馬等物。有人質疑為何墓中未發現骸骨,對此,專家推斷,上官婉兒因罪被殺,這可能是她的『衣冠冢』。據悉,發掘工作結束後,上官婉兒墓或許會被『回填』。
  兩座墓葬的發現可印證諸多歷史記載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帝王、名人因為一生經歷奇特、死後遺骨不知所終而在史書中留下諸多謎團,引發後人的好奇心。此次,上官婉兒墓與隋煬帝墓的發現印證了諸多歷史記載。
  上官婉兒,這位唐朝的風流才女一生跌宕起伏,她的葬身之地曾引發各種離奇猜測。今年9月,陝西咸陽發現的唐墓確認為上官婉兒墓,最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是甬道出土的一方墓誌,證明上官婉兒死因與文獻記載一致:公元710年死於唐朝政變,終年47歲。墓葬發掘情況表明該墓曾嚴重損毀,有專家認為,如此大規模的破壞,很有可能是『官方毀墓』。此外,隨葬品稀少,或許與上官婉兒死後匆匆下葬有關,這也與歷史記載相同。
  而此次隋煬帝墓葬的確認,則為世人解開了隋煬帝下葬之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巍稱,根據已識讀的墓誌可確定隋煬帝的下葬時間與史料記載完全吻合。根據對墓葬一號墓與二號墓的發掘,也可以斷定隋煬帝死後至少下葬過4次,最終與蕭皇后合葬。據王巍介紹,隋煬帝墓葬規格並非唐代最高,僅可稱為『帝墓』,這主要表明了唐代統治者對亡國之君的態度。
  復旦DNA檢測研究或助力考古:有望解開更多歷史謎團?
  一般來說,當發現一座不知名墓葬時,考古專家會通過墓葬本身的信息結合史料進行推斷。比如包含墓主姓名(或其他稱謂)的墓志銘、印章和器物銘文等,墓葬結構和隨葬品的詳細情況也可提供一些墓主的信息。再有可結合墓主遺骸提供的體質人類學和遺傳學信息確定墓主身份。
  以上僅為考古時判定墓主的常規手段,此前復旦大學課題組憑藉DNA檢測方法確定曹操家族DNA的方法也許能為考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多條證據鏈互相印證的辦法,首先由遺傳實驗室廣泛徵集當代曹氏男性基因樣本,繪製出一幅遺傳圖譜,接下來對這些重點樣本進行了基因全序列精確檢測,最終發現,曹操很可能並非歷史中所說的丞相曹參的後代。
  隨後有專家撰文指出,復旦大學該項研究的難題在於如何確定現代人樣本與古代祖先的關係,而這可能導致結論偏差。但應看到,該課題至少證明了若干曹氏家族之間具有相同遺傳特徵,這表明他們有着共同的古代祖先,這是靠考古挖掘、族譜考證難以完全確證的結論。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嚴實亦表示,現代人類學實驗室一直在研究中國乃至東亞、全世界的民族起源和遷徙問題,他們的工作證明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用DNA可以解答史前和歷史上一些沒能被歷史、考古學等學科解答的問題。或許,復旦大學公布的推斷曹操家族DNA的檢測方法能夠助力考古研究,為人們解開更多的歷史謎團。
        來源:中新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