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4|回覆: 0

[醫藥臨床] 消 坎 湯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3-8-13 22: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梅九如,男,1921年生,江蘇省海安縣人。1933年師從當代名中醫施少秋先生學習中醫內、婦科。1941年開業行醫,1956年籌建聯合診所,後擴建為海安鎮醫院,任副院長。1958年至南京中醫學院師訓班學習,1959年畢業後在海安縣人民醫院中醫科工作。1983年~1990年在海安縣中醫院工作,內科副主任醫師。1994年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在全國、省級報刊發表論文45篇。曾任南通市中醫學會理事。
  組成:沉香5克,烏藥10克,棗兒檳10克,莪朮10克,小葉石葦30克,滑石15克,石見穿15克,桂枝10克,豬苓15克,茯苓15克,生白朮15克,澤瀉15克。
  功能:疏肝理氣,化濕利水。
  主治:急性或慢性盆腔炎,炎性液滲出積於子宮直腸凹陷(B超探查呈液性暗區)之盆腔積液,屬於肝鬱氣滯、濕邪內蘊者。急性者常有發熱惡寒,小腹部偏左或偏右疼痛,按之痛劇;尤以腰骶酸痛為特點。慢性者雖無寒熱,但腰酸痛,小腹隱痛,下墜感明顯,常伴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淋漓不盡,舌質紅,苔薄膩,脈弦或沉弦。多發於已婚中青年婦女。
  用法:每日1劑,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小火慢煎20分鐘;二煎半小時,2次煎液混合均勻,分2份,早晚各服1份,飯後半小時服用。一般連服10劑,症狀減輕;再服10劑,積液減少;重者連服30~40劑,能消除盆腔積液。
  方解:盆腔炎患者常有盆腔積液,患者常有下腹墜脹、腰骶酸痛等症,多屬肝鬱氣滯,濕邪內蘊稽留,引起奇經帶脈病變。因帶脈繞腰一周,陽維、陰維二脈相互制約調節,則帶脈循環運轉有度,可維持正常生理。如濕邪入侵,肝鬱氣滯,疏泄不利,帶脈失控,陽維、陰維失衡,不能化氣行水,導致水濕內蘊,濕性下注,瀦留於胞宮腸間低凹之處,如坎中之水,形成盆腔積液之病變。
  方中以沉香、烏藥、棗兒檳、莪朮化滯行氣,推動盆腔積液,用三石(小葉石葦、滑石、石見穿)通下焦隧道以利水濕,佐以五苓(桂枝、豬苓、茯苓、生白朮、澤瀉)以除穢濁之水,則盆腔積液逐漸消失。全方共奏疏肝理氣、化濕利水之功,有利於奇經維護功能,主要消除積液,排除坎中之水,故定名『消坎湯』。
  加減:腹痛重者加炒枳實10克,生白芍15克,生甘草8克;白帶量多色黃者加紅藤15克,敗醬草15克;便秘者加生大黃6克,炒枳實10克;陽虛者加熟附子10克;血虛者加生熟地各15克,全當歸10克;脾虛者加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