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7|回復: 0

[史學] 专家:对待历史必须持敬畏的态度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3-8-12 18: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京日报
笔者一次在图书馆翻阅《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看到英国的政治家多为剑桥大学历史系毕业,细想想,学历史确与从政最有关系。或者说,政治家必须首先具备历史意识。
  几千年来,被称为“正史”的中国传统史学,均为官史,是写给政治家们看的。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兴者,王朝兴盛也,当然是成功的经验;替者,被人家取而代之也,则属于失败教训。而对于后者,历朝历代尤为看重,太子读书的年月于此不知要做多少文章,且师傅会告诉他:对待历史必须持敬畏的态度。何为敬畏?就是尊重。历史不可以把玩,更不可以拂逆,否则历史的惩罚是无情的。然而尽管如此,太子一旦做了皇帝,师傅的话多会被抛到脑后,因为权力这东西太撩人了,比起“二世而亡”的说教,“指鹿为马”的赵高哲学更具吸引力。万岁爷乃金口玉牙,说啥是啥,放个屁都是香的,历史又能算老几呢?所以执掌最高权力的统治者在历史意识上往往清醒的不多,总以为自己的话就是真理,就是历史。雍正皇帝搞了一部《大义觉迷录》,把本朝说成“奉天承运”,千秋万代;把自己干的坏事加以粉饰,下令各地方大员、州县官员拜读,有怠慢者严惩不贷。可是他儿子乾隆一接班,赶紧把《大义觉迷录》收起来,毁了版,不许再提这事。乾隆还算明白:皇帝老子在位时被权力迷住了头脑,照他这样搞下去,历史有越描越黑的可能。
  政治家在历史意识上的清醒与否,主要看他能不能够认清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走向。要说清季能臣袁世凯在办洋务、搞新政中没少做进步的事情;辛亥革命时又力促溥仪皇帝和平下台,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个历史功绩里面也有他一份。可老袁当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以后,经不住周围人所谓“国情特殊论”的忽悠,加上自己的私心,演了一出复辟的丑剧,便“身与名俱灭”了。而和袁同时代的另一位政治家孙中山,至今仍被国人纪念,其原因就在于他明白“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从而坚定追求“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为“振兴中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历史意识,是把历史作为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科学既然是实事求是的学问,其对待客观历史也必然是严肃、认真的,来不得半点虚伪和不老实,更不许掺入私心杂念。在这方面,我国老一辈政治家刘少奇有好声名。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些地方发生严重饥馑,作为国家主席的他,主张要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执政者的历史责任“上书”(即写到历史书上);而对于个人的冤屈荣辱,他则相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种历史意识可谓光明磊落、自信坦荡。

  有一种说法叫做“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这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的主观意志不可能消灭客观历史。能够被消灭的历史,肯定不是真历史,不是人民写的历史,它只能是雍正皇帝搞的《大义觉迷录》式的东西。所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首先要正视历史。如同科学是具体的一样,历史也是具体的。每一段历史里面,都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可以总结出经验,也可以总结出教训。历史又是一个前后相接、不能割断的过程,前因后果,缺了哪一环都不成。抽象地拿一段历史去肯定或否定另一段历史,这样做的人必不是史学研究的内行,因为它毫无意义。正视历史,还要允许反思历史。没有历史的反思,就没有历史的智慧与活力,也不会有历史的进步。人们不会忘记,当年正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前一段历史中的错误,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中国才能够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历史的思考又是没有国界的,东方西方,古今中外,全人类的历史都是宝贵财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王也扬)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