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6|回覆: 0

[醫藥臨床] 辨真別假 不泥古注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3-8-10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王冰編注【素問】常用四種方法:一是原文凡加字誤簡,皆朱書其文,凡『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二是移補原文。凡『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三是分合篇目。凡『篇論吞併,義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四是注釋條例綿密,義蘊宏深。
  王冰次注的主要功績有兩個方面:其一,通過整理,使【素問】得以流傳。其二,通過次注,闡發中醫學基礎理論。但王氏也有欠慎重處,對有些經文做了不適當的改動,這些都影響了【素問】的原始面貌。
  郭靄春(1912-2001),男,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我國著名醫史文獻學家、中醫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他博學多識,治儒通醫,深研基礎理論,精醫史、善臨證,尤以文獻研究和中醫內科見長。筆者簡要總結其對王冰次注【素問】的研究理論,以飧讀者。
  古法注書給研讀帶來不便
  郭靄春認為對古書、古注作出公允評價並非易事,這項工作不僅需要評價者獨具慧眼,更要有衝破傳統束縛的勇氣。就王冰注【素問】而言,其貢獻自不可沒,而後人對【素問】王注也是溢美之詞多於中肯分析。所以在【素問】王注研究方面,留下來並有價值的言論並不很多。
  古書經文和注文連在一起是漢儒在訓詁學上的一大發明。早期傳注雖然當句為釋,但傳注和經文還是分開的,並沒有合成一書,把傳注附在經文各句後面是從漢代才開始的。經注相連在方便閱讀的同時,也極易使經注雜糅,兩者相混。因此,歷代注家為加以區別,一般採取以下幾種辦法:
  一是注用雙行小字,或者義與注之間,或段與段之間用圓圈相隔。二是將幾家註解一起拆散,附列於正文的各句之下,如司馬遷的【史記】,就有裴駰的【集解】、司馬貞的【索隱】、張守節的【正義】等都被拆散附在各句之下。三是採用『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黃帝內經素問注】序)
  這些做法均優於前代,是訓詁學史上的一大進步,但經過流傳,原貌漸失。郭靄春面對王冰【素問】在其流傳過程中出現的作偽現象,感觸頗深:『王冰所說:「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古今必分,字不雜糅。」(郭按:王之朱書,不僅限於加字一項,即錯簡等亦朱書。見【六節藏象論】王注)假如現在仍有朱書墨字的本子流傳,那麼問題就不大了。致憾是,不僅這種朱書墨字的本子失傳,並且後人還利用王注「朱書」之例,又在王冰註裡作了朱書的偽語,混淆其中,分析辨別,真是困難極了。』
  研究力圖全面求實
  郭靄春在整理【素問】時不是盲目地因循古人之注,而是扎紮實實地進行了辨真別假,裨補其疏的工作,並重點研究了王冰次注【素問】的以下問題。
  時代背景
  王冰次注【素問】的年代,其序曰『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考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序中並稱:『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從寶應元年上溯12年,可知其注釋【素問】為公元750年~762年。公元618年,李淵、李世民父子奪取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建立了大唐帝國。李氏王朝崇奉道教,致使道家成為當時的正統派。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唐帝國於武德七年(624),在太醫署設立醫學教育機構,分科教授醫學。遂使唐代醫學在魏晉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如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孟詵的【食療本草】、王燾的【外台秘要】及唐朝組織編修的【新修本草】等,均是這一時期的著作。故王氏次注【素問】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醫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次注方法
  歷史上對王冰次注【素問】曾有不同評價,褒貶兼有。讚譽者稱其:『依經註解,理入化機,發明奧理,羽翼聖經。』批評者謂其:『隨句解釋,逢疑則默,章節不分,前後混淆。』如此泛泛之詞,很難說清王注之功過所在。
  郭靄春認為,王冰為編注【素問】曾『精勤博訪』,確實下了一番工夫。並把王氏【素問】次注的方法歸納為4個主要方面:
  一是原文凡加字誤簡,皆朱書其文,凡『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如:卷二【陰陽應象大論】:『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王注云:『舊經無「名之」二字,尋前類例故加之。』為『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凡加字處皆朱書之。這從王序、王注中可以得到證實,致憾的是,這種朱書墨字的本子早已失傳。
  二是移補原文。王序曰:凡『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如:卷十一【腹中論】:『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胻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王注云:『此二十六字錯簡在【奇病論】中,若不有此二十六字,則下文無據也。』
  三是分合篇目。王序曰:凡『篇論吞併,義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如:【刺齊論】與【刺要論】原為一目(據【新校正】云,為【刺齊論】),經王氏編次,分為兩篇。王序又曰:凡『錯簡碎文,前後重迭者,詳其指趣,削其繁雜,以存其要。』如:卷八【離合真邪論】在全元起本別立【經合論】與【真邪論】兩篇,而文字相同(據【新校正】語)。經王氏重新編次,削去【經合論】,都為一目。
  四是注釋條例綿密,義蘊宏深,不但稱善於醫籍註解之中,而且對我國古代通用的訓詁書籍之影響也很大,如【通雅】、【說文解字注】、【爾雅義疏】、【廣雅疏證】等,也時常引用【素問】王注的例證疏證辭義。
  學術特點
  王注的學術特點,據郭靄春考證,大致體現在3個方面:
  其一,重視養生防病。王冰重視養生防病的思想,除其自稱『夙好養生』外,從他編次【素問】中亦可看出。【素問】最早的注本是全元起的【素問訓解】。王氏次注【素問】,也是以此本為依據的。宋·高保衡、林億等的重廣補註【素問】亦參考此本,在【新校正】中註明了全本分卷分篇的次第。全本的前5篇是:【平人氣象論】、【決死生】(即【三部九候論】)、【髒氣法時論】、【經合論】(即【離合真邪論】)、【宣明五氣】、(包括【宣明五氣】、【血氣形志】兩篇),主要論述診法內容。
  經王冰整理,將主要反映養生防病的幾篇移至卷首,即【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金匱真言論】、【陰陽應象大論】。這些篇章着重指出了保精、調神、養氣,應四時陰陽的重要性,反映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其二,宣揚道家思想。『弱齡慕道』的王冰受道家思想的影響頗深,故自號『啟玄子』。在次注【素向】時也反映出這一特點。在篇目數字上,他將【素問】析為81篇,以應【道德經】之數。在篇目次序上,把可以發揮道家思想的【上古天真論】列為篇首。
  在援引資料上,大量引用了道家著作,如【老子】、【莊子】、【真誥】等,並用來解釋【素問】的具體內容。在注文中,宣揚道家所提倡的『清靜無為』、『清心寡欲』等。如對『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注為:『道法清淨,精氣內持,故其氣從,邪不能為害』。
  其三,倡導運氣之學。從全元起【素問訓解】篇目、楊上善【太素】及【備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引用的【素問】內容來看,均無【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7篇大論,即後人稱的『運氣七篇』。
  據【新校正】考證,疑此7篇為王冰所補入。顯然,這與王氏倡導運氣之學是分不開的。他除了把有關運氣之內容補入【素問】一書外,又『別撰【玄珠】,以陳其道』,專門對運氣學說進行了發揮。可以認為,運氣學說能夠得以流傳至今,毫無疑問是同王氏補入『七篇大論』分不開的。
  次注【素問】有得失
  對王冰重新整理次注【素問】的功績,歷史上已有學者和醫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郭靄春將王冰次注的主要功績歸納為兩個方面:
  其一,通過整理,使【素問】得以流傳。由於歷史上種種原因,王氏整理前的【素問】已是脫落遺佚,錯亂不堪,瀕於失傳。王序云:『世本紕繆,篇目重迭,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併吞,而都為一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題;或脫簡不書,而雲世闕……節【皮部】為【經絡】,退【至教】以先針,諸如此流,不可勝數。』
  若無王冰及時的整理編次,恐今時已不得復見。經其拾遺補缺,不但使其得以保存,並使其系統,『猶是三皇遺文,爛然可觀』。王氏對【素問】的註解,廣徵博引,深入淺出,確能做到通過『究尾明首,尋注會經』而達到『開發童蒙,宣揚至理』的作用。
  其二,通過次注,闡發中醫學基礎理論。王氏對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研究頗深,故在注釋條文中多有發揮。如:【四氣調神大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注云:『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對陰陽互根之理作了精闢的闡發。【至真要大論】:『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注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論,實開『補元陽治虛寒,益真陰治虛熱』治則之先河。
  遍檢王注,他對【素問】的發揮之處頗多,為醫學理論的完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次注並非盡善盡美,後世醫家亦曾有過不少責難。明·馬蒔云:『王冰有注,隨句解釋,逢疑則默,章節不分,前後混淆。』(【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自序】)清·姚止庵亦云:『如所言贅詞重出者,太僕存之而未去;殘缺贗作者,太僕仍之而不刪;又如脫誤訛舛,以至顛倒錯雜之類,太僕或聊且順文而無所發明,或旁引濫收而安於淺陋。』(【素問經注節解·自序】)儘管某些批評有言之過甚之處,但通過考究確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王氏之刪繁也有欠慎重處,並對有些經文做了不適當的改動。這些都影響了【素問】的原始面貌。現舉兩例以見一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王註:『……小寒之節,初五日,雁北鄉。次五日,鶩鳥厲疾。』郭靄春注云:王注在『雁北鄉』下脫三候,據明?熊宗立種德堂仿元重刻本。在『雁北鄉』下有『次五日,鵲始巢,後五日,野雞始雊。次大寒氣,初五日,雞始乳』二十三字。這樣才與王注所稱『六氣一十八候』相合。明萬曆甲申(1584)周對峰刊本也有與此大致相同的一節文字。
  至於現存較早的刻本,如元至元五年(1268)古林書堂刻本,元讀書堂刻本及明周曰校刻本,朝鮮內醫院刻本等均與現在的通行本,即影印明顧從德翻宋本一樣,都沒有這段注文,甚至連莫友芝校本也沒校出來。顧觀光【素問校勘記】以【釋音】出,『雊』字,認為宋本有此一段文字。實際顧老並未看到宋本,可能是從【月令】中補出的。日人度會常珍【素問校訛】引古抄本有【新校正】云等34字,恐是後人傳抄假證林億妄加。由此看來,前人所謂『書非校不可讀』是有一定道理的。
  總之,王冰次注【素問】可以說功過兼而有之,如果歷史地全面地評價他,則其功績應是主要的,這也正是至今被人們所稱頌的原因。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