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58|回覆: 0

[中醫養生] 夏天貪涼爽 秋天生口瘡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3-8-10 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王青青是個饞嘴的女孩,從小就喜歡以刨冰等冰冷之物解暑熱,可謂夏季常常『冰』不離口。然而,秋季來臨後,王青青不僅口舌生瘡,漂亮的臉蛋上還長了不少痘痘,不正常的月經又弄得她心煩意亂,脾氣也愈發暴躁。她求助於中醫大夫,大夫說,王青青的病症可能與夏季過多吃冷飲、吹空調等貪涼習慣有關。『夏季貪涼,咋到秋天容易生口瘡?』
  夏天貪涼秋後算賬
  口瘡,也就是常說的口腔潰瘍,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其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夏季溫度高,人體毛孔舒張明顯,身體以此散發熱量。然而,當我們過度貪圖涼爽,出汗後馬上喝冰水、吃冷飲、吹冷空調、洗冷水澡等,不能順應這種陽熱上揚之勢,等於不順應環境,把陽熱閉鎖在身體內,到秋季便容易出現口舌生瘡、出痘痘的情況。另外,夏季為了適應散熱,人體的血液循環重新分布,流向皮膚的血液增多,內臟尤其是胃腸道的血流減少,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慾下降,胃腸道功能相對其他季節較弱,不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因此各器官均得不到調節和改善。因此古人說:夏天陽氣升發,體內陽氣反是空虛的,是最弱的。如果夏季貪吃冰冷食物,往往會損傷脾胃。一損俱損,也會損傷到腎陽。很多人夏季不愛進食,身倦乏力,短氣懶言,容易腹瀉等,這些都可能是陽氣受損的表現。夏季,人體本應陽氣最盛,而空調環境卻抑制了人體勃發的陽氣。如果人體長期生活在空調製造的冷環境裡,很容易損傷人體的『衛表之陽』和『肺氣』。若腎陽虛,會使全身機能衰退,體質下降,抵抗力下降,故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或一入空調房就過敏——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這就是貪涼被『秋後算賬』,引起『冬病發作』,因此,奉勸人們千萬別貪涼。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患了口腔潰瘍,最好別吃西瓜,尤其是冰西瓜。中醫認為,口腔潰瘍的主要原因是陰虛內熱,虛火上擾。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潰瘍者若多吃西瓜,會使體內所需正常水分通過西瓜的利尿作用排出,加重陰虛的狀態。此外,西瓜含糖量較高,也容易延長潰瘍面的癒合時間。
  如果女性夏秋季節常常『冰』不離口,很容易導致月經不調、閉經、子宮加速老化,年紀輕輕的還會患上隱性更年期綜合徵。同時,女性喜歡吃冷飲,易致反應性子宮盆腔內血管收縮痙攣,導致寒凝氣滯,血瘀腹痛,引起痛經、閉經等。少女往往月經不穩定,再加上冰涼食品刺激,猶如『雪上加霜』,易引起痛經及月經紊亂等。另外,喜歡吃冷飲的女性還易形成『將軍肚』。據有關專家介紹,因為女性的子宮需保持溫度,所以在吃過冷飲後,子宮溫度降低的時候,大腦便會發生命令,調動脂肪去保護子宮。久而久之,脂肪便會堆積在小腹,『將軍肚』也就形成了。
  可見,女性夏秋季節莫貪涼,一旦患了口腔潰瘍,除了及時治療外,還要注意飲食調節。應限食或少量多餐進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不可偏食,宜多吃蔬菜水果,注意營養搭配。
  多喝茶湯,不得口瘡
  夏秋之季可自制茶飲預防口瘡,一旦患了口瘡也可試用。
  生地蓮心湯
  配方生地9克,蓮子心6克,甘草6克。
  製法三者加水同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養陰清熱。
  用法每日1劑,連用數日。
  蓮子甘草茶
  配方蓮子15克,甘草2克,綠茶葉5克。
  製法放入茶杯內,沖入開水浸泡。
  功效清心泄熱。
  用法代茶頻飲。
  蓮心梔子甘草茶
  配方蓮子心3克,梔子9克,甘草6克。
  製法以上諸物加入開水浸泡。
  功效清心泄火。
  用法每天1劑,代茶飲,可連用3劑。
  生地青梅飲
  配方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青梅30克。
  製法將生地、石斛、甘草、青梅加水適量,同煮20分鐘,去渣取汁。
  功效養陰清熱,降火斂瘡。
  用法每日1劑,分2~3次飲服,可連用。
  鮮藕蘿蔔飲
  配方生蘿蔔數個,鮮藕500克。
  製法上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功效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用法含漱,每天數次,連用3日。
  地芩竹葉飲
  配方生地15克,黃芩9克,淡竹葉15克,白糖適量。
  製法前三味加水煎取汁,調入白糖。
  功效清心泄火。
  用法每日1劑,分2次飲用,或代茶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