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7|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代荷包香囊功能不同:荷包盛零碎 香囊用來香身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3-8-2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京青年報
話說,元代作家喬吉曾經收到一隻紗香囊,這隻香囊是由一位叫做李楚儀的藝伎相贈,表示她對他別有深情。 
  才子佳人之間私相授受,旁人怎麼能知道?原來才子為了這件事特意詠成【水仙子】一曲,題明為『楚儀贈香囊,賦以報之』,其曲則云:『玉絲寒皺雪紗囊,金剪裁成冰筍涼,梅魂不許春搖盪。 和清愁一處裝,芳心偷付檀郎。懷兒裏放,枕袋裏藏,夢繞龍香。』於是從此後天下愛八卦的人民就都知道,這位優質作家收到的香囊是以白色縐紗為材料,由李楚儀親手製成,內裏盛裝了氣息近似梅花的香料,讓人覺得仿佛早春的一點碎片就此被捕捉並鎖閉在小紗袋內。女方將這隻滿載着愛意與愁緒的香囊悄悄送給鍾意之人,讓他白天揣於懷內,夜晚置於枕袋裏,日夜都被香氣圍繞。
  應該設法做個普查,除了中國與朝鮮、日本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地方在歷史上也利用香囊來香身?伊斯蘭世界以及歐洲的人們習慣拿香水擦在身上,這一做法在傳統中國卻沒有得到普及。至晚從漢代起,流行的做法就是佩戴香囊,這一風俗一直沿襲到清代。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佩香囊的做法像諸多傳統生活方式一樣,不知不覺便遭淘汰了。結果發生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現象,在當今許多人的認知中,香囊居然與荷包相混淆,尤其是居然把『抽口荷包』當作香囊。
  歷史上的『香囊』一名下包涵了多種材質、多種形式。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金銀、玉、翠等硬材製作的小盒,盒面鏤空以散發香氣;一類則是紗、羅、錦、鍛等織物縫成的軟質小袋,到了明清時也稱為『香袋』。
  織物做的香囊一般拴系在內衣上,是與一個人的身體最為親近的小物件,往往由女性親手精心繡、縫而成,所以,不奇怪的是,這種散香小袋常成為多情男女之間傳達愛的載體。從出土與現存實物來看,從漢到宋,織物做的香囊為帶有開口的小袋,可以多次更換其中的香料。但是,從元代開始,很多織物香囊在裝入香料之後即將開口縫死,也就是說,香囊內的香料不能更換,變成了『一次性用品』。一旦囊內香料的香氣散盡,這件織物香囊也就服役期滿,就此棄置不用了。推測原因,大約因為織物香囊往往貼身佩戴,難免沾染汗與塵,又不方便洗滌,所以乾脆用過一次之後就放棄。然而,如此的一次性香袋都是設計精心,造型表現寓意吉祥的主題,動用各種精湛的女紅技藝,需花費做袋人極大的心血,件件均為上乘的工藝小品。這些精美巧麗的繡花香袋在香盡之後便被替換,實際上是時時翻新裙邊帶下的小飾品,倒也屬於傳統生活的一種無法複製的奢侈。
  荷包則是盛裝各種零碎物品的活口小包,與香囊屬於兩類截然不同的日常用物。中國的傳統服裝上一直不曾出現『衣袋』這個組件,於是,人們出於實際需要,會在腰帶或衣帶、裙帶上垂掛一或多個活口小袋,在其中裝盛隨手會用到的物件。這種隨身小袋在歷代的叫法不同,樣式也變化不已, 『荷包』一詞大致出現在元代,也是在這個時代,抽口荷包的樣式開始流行。
  所謂抽口荷包,就是於荷包接近開口的部位穿系一條絛帶,通過拉扯絛帶將荷包的開口收緊,反之則能令荷包的開口鬆開。絛帶的多餘部分還可作為掛繩,拴繫到腰帶或裙帶上。這種形式既簡便又靈活,不僅在明清時代的中國變成荷包的主流形式,還傳入日本、歐洲,於東洋、西洋的上流社會都大大的走俏。
  荷包與香囊的功能不同,彼此無法代替對方的角色,當然也就決定了二者在形態上彼此相差很遠。【紅樓夢】中,黛玉誤以為寶玉把她親手做的荷包給了小廝,一怒之下鉸壞了沒做完的香袋,這個情節就很典型地反映出,傳統生活中,這兩種物品彼此絕不混淆。由於抽口荷包的實用性極強,所以得以一直傳承下來。但是卻造成很多人把荷包誤當作昔日的香囊,這不僅委屈了香囊,更委屈了屬於我們的歷史。(文圖/孟暉)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