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86|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代驅蚊方法:養防蚊植物 燃燒艾草 養青蛙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3-7-23 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遼瀋晚報
從古至今,每逢盛夏,蚊子就一直侵擾人類,那麼,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古人是如何逃避蚊子叮咬的呢? 


  莊子說:『蚊虻v膚,則通夕不寐矣。』蚊子咬得莊老先生一晚上都睡不著覺。北宋歐陽修在【憎蚊】中說:『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爲了防止蚊子侵害,古人通常會在家裡養一些防蚊的植物,常見的有驅蚊草、食蟲草、藿香、紫羅蘭、薰衣草等,這些花草不僅能驅蚊,還可以淨化空氣。


  南宋詩人陸游也有關於蚊子的詩句:『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詩中描述了用扇子無法徹底驅趕蚊子,只好選用艾草熏蚊子的現象。燃燒艾草驅蚊在民間很常用。端午節時,人們除在門口插上艾草外,還常將雄黃酒塗在身上,防止蚊子叮咬。


  掛香囊是古人的生活習慣之一,許多香囊中的藥材也具有驅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這就相當於把『風油精』戴在了身上。香囊香包,醒腦明目,讓人倍感舒適,驅除蚊蠅之外,也成了文人雅士的時尚裝飾品。 


  夏秋季節蚊子肆虐,人們發明了蚊帳和蚊香。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了『翠紗之幬』,使蚊子不得入內。今天蚊帳仍是很多人的驅蚊首選。古代蚊香的發明大概與燒香祭祀習俗有關,宋代科技筆記【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應算是較早的『蚊香』了。


  古人避蚊方法可謂多種多樣,他們還發明了一種『滅蚊器』,就是準備一個盛著水和石頭的大缸,在缸里養一些青蛙,蚊子喜歡陰涼,一飛進缸里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足見古人的聰明智慧,避蚊也這麼低碳環保。


  劉建設
        來源:遼瀋晚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