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23|回覆: 0

[中醫世家] 二期工程助騰飛 百年名院續華章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3-7-22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歷時3年建設的重慶市中醫院二期工程住院綜合樓將於7月下旬投入運行,新大樓的落成啟用,將使醫院的基礎設施和就診環境持續改進,業務用房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病床增至1800張,將為群眾的醫療保健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打造群眾滿意的醫院品牌、實現建設西部領先的現代化中醫院的戰略目標添彩助力。
  重慶市中醫院二期工程住院綜合樓2010年6月開工建設,由住院大樓和藥劑大樓組成,總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2800平方米,190個停車泊位,總投資2.5億餘元。住院綜合樓共20層,開設13個病區700張床位,手術室12間。藥劑大樓共6層,含臨床實驗研究、藥物製劑研究與生產、古驗方研究等科研機構,科研設施設備全面提升,為推動醫院科研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住院綜合樓建築風格簡潔明快,精緻優雅,與現使用的青磚黑瓦、古樸典雅的門診大樓和住院部交相輝映,使得重慶市中醫院的整體建築既秉承了中國傳統的古風靈韻,又融入現代氣息,與時俱進;院內花園美麗如畫,樹木蔥鬱,鳥語花香,中國古代名醫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孫思邈的雕像座落其間;內部設計富有人性化,病房寬敞明亮,陽光充足,擁有電視、獨立衛生間、中央空調系統、中心監視系統、中央供氧系統等,給病人創造了一個高效、合理、親切、舒適的就醫環境,由外至內處處營造出中醫藥傳統文化氛圍,體現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彰顯醫院『弘揚傳統醫學,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
  據重慶市中醫院院長左國慶介紹,近年來該院除了在硬件設施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就醫環境外,還十分重視醫院軟件建設,在引進培養人才、重點學科專科建設、改進醫療質量、突出中醫特色等方面下足功夫,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築巢引鳳:引進高層次人才
  左國慶認為,中醫之生命在於學術,學術之根源在於臨床,檢驗臨床之水平在於療效,療效之關鍵在於人才。目前,醫院的硬件設施、規模效應已經形成,為人才引進提供了良好基礎。『築好巢才能引來金鳳凰。』左國慶自信地說。為此,重慶市中醫院制定了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大力引進專業技能突出、科研創新能力強、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使人才隊伍不斷優化。
  2012年,通過公招招錄了82名碩博士畢業生,通過『東北引才』招錄1名博士,9名碩士。醫院更將2013年定為人才優化建設年,通過公招引進了78名專業人才,其中碩博士以上學歷46名,佔58.97%,從院外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目前,醫院專業人員中碩士200餘人,博士30餘人,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結構正在形成。
  與此同時該院還注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加強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師帶徒工程和年輕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去年獲批了兩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9人成為國家第五批、重慶市第二批中醫藥師帶徒指導老師,15人進入國家第五批、重慶市第二批師帶徒工程學習;1人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1人榮獲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今年4月,該院對中層幹部進行重新選拔任用,實施『30-40工程』,選拔了一批30~45歲的年輕專業技術骨幹擔任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形成了合理的專業人才管理梯隊。
  固本強基:學科專科建設給力
  醫療、教學、科研全面協調發展是重慶市中醫院的目標定位,重點學科專科建設是醫院發展的核心動力。據悉,該院將學科專科建設納入議事日程,力爭以學科專科建設為龍頭,帶動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和學術水平提高,樹立醫院的品牌效應。
  2012年,該院肝病科、肛腸科、骨科順利通過評審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護理學也成為『十二五』培育項目;還成功申報了重慶市中醫藥特色技術工程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醫護理臨床技術指導中心、美容皮膚科醫療質控中心等市級項目和質控中心,為促進醫院科研學術發展搭建良好平台。
  今年該院又取得歷史性突破,針灸科、腎病科、腫瘤科、護理學等成功申報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據了解,目前重慶市中醫院共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重點專科及建設培育項目10個、重點研究室1個、二級實驗室2個;衛生部診斷鑑定機構2個;重慶市級醫學和中醫藥重點學科專科13個;重慶市級中西醫結合醫療中心3個、市級臨床質控中心2個;院內研究所3個。這些重點學科專科群的形成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和整體效應,有力地促進了醫院學術進步。
  提質增效:狠抓醫療質量管理
  醫療質量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醫療服務的生命線,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恆主題。據悉,近來重慶市中醫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自2012年6月開始,該院開展了以『規範醫療行為,落實核心醫療制度,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為主題的專項整治活動,完善醫療質量管理控制體系,開展了抗菌藥物專項治理行動,嚴格落實處方點評制度,規範醫師處方行為,督促醫生不開大處方,不重複檢查,促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和合理治療。
  在『三好一滿意』活動中,採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方便患者就診。新開設的門診『一站式』諮詢服務台實行開敞式服務,集診療諮詢、診斷證明蓋章、敬老服務、清單打印等於一體,準備有急救箱、輪椅、老花眼鏡等物品,極大地方便了患者。進一步完善了預約掛號流程,開設了便民門診;掛號室、超聲科、心腦功能檢查室等窗口部門實行提前1小時上班,中午不休息;合併門診西藥房和中成藥房,實行電子聯網叫號取藥,減少了患者排隊次數,縮短了等候時間。這些措施極大地方便了患者,提高了服務效率,在多次群眾測評中獲得好評,2012年被評為重慶市群眾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
  強化優勢:加強中醫藥特色建設
  據了解,『以病人為中心,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優勢』是重慶市中醫院一直所奉行的信念,為此該院出台文件,制定了58條措施,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特色優勢建設,主要從加強中醫學科專科建設、中醫特色護理和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等方面進行。
  該院充分利用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的平台,開設西醫學習中醫強化培訓班,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老師每月定期到醫院為非中醫類的專業人員授課,不斷提升醫院職工的中醫文化素養,增強發揮中醫特色優勢的氛圍。
  2012年7月,重慶市中醫院被定為國家中醫藥標準化研究推廣基地,皮膚科、針灸科、婦科、風濕科、內分泌科、肝病科、腎病科7個科室承擔了15個病種診療標準評價與3個病種診療標準修訂。積極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組織專家到壁山、忠縣、雲陽、萬州等區縣開展適宜技術推廣,起到了龍頭醫療機構的輻射作用。
  履行公益:大災大難勇擔責任
  重慶市中醫院長期堅持公益性,充分發揮三甲中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在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勇於擔當,先後參加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5.12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及4.20蘆山地震等現場救援,多次獲得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重慶市等各級部門表彰。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生7級地震,重慶市中醫院第一時間向重慶市衛生局主動請纓趕赴災區。100餘名醫務人員主動給醫院領導發短訊,要求到前線參與醫療救援。同時醫院積極制定地震災害救援方案,組建了三支救援梯隊,準備醫療急救器械藥品和傷病員生活必需品;協調院內床位,隨時準備接收災區傷病員。由於提前籌劃,當接到重慶市衛生局組建醫療隊奔赴地震災區開展救援工作的通知時,該院救援準備一切就緒,迅速趕往集合地點,成為此次抗震救災反應最及時、準備最充分的重慶市級醫院醫療救援隊伍。
  在抗震救災中,該院救援隊成員不畏餘震,不畏路途艱險,冒着生命危險,一趟一趟將雅安市區、蘆山、天全等災區的危重病人轉送到成都市華西醫院,給災區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重慶經濟廣播電台及【中國中醫藥報】等媒體進行了報道,醫院被評為重慶市『4·20』四川蘆山強烈地震衛生應急工作先進單位,3名醫務人員獲得重慶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展現了甘於奉獻的大醫精神。
  重慶市中醫院常年開展志願者公益服務,堅持上門出診、上街義診、下鄉巡診,送醫、送藥、送健康的『三診三送』及『送溫暖、惠民生』等活動,深入街道、社區、企業、農村、養老院等地,開展義診、義務獻血、科普宣傳、免費體檢、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2012年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餘次,幫扶困難群眾3000餘人,無償獻血2萬餘毫升,捐助物資、資金共10萬餘元,志願服務人次達到5000人次。
  重慶市中醫院還積極推廣中醫藥防病治病知識,傳播中醫藥文化,着力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經常組織中醫藥專家在各種媒體宣講養生保健知識。中醫專家還深入社區、學校、工廠等開設健康講座,與群眾面對面進行交流指導,傳播健康知識。2012年在【重慶日報】、【健康人報】和重慶電視台等媒體為群眾講解中醫藥保健170餘人次,深受市民歡迎。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