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9|回覆: 0

[中醫養生]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何解?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3-7-21 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應用了古漢語當中互辭的修辭方法,需『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即上下兩句,看似各說兩件事,互不相干,實則前後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理解時,要綜合雙方,不能偏執一句,也不能把它割裂開來。此句即言應當根據四時調理陰陽,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對於文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語,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春夏陽氣旺盛,反倒要『養陽』;秋冬陰氣漸長,反倒要『養陰』,似乎有悖陰陽平衡的養生大道。
  其實,『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應用了古漢語當中互辭的修辭方法,互辭需『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即上下兩句,看似各說兩件事,互不相干,實則前後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理解時,要綜合雙方,不能偏執一句,也不能把它割裂開來。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上文言春夏,下文說秋冬,春夏秋冬皆備;上文言養陽,下文說養陰,養陽養陰皆備。並非春夏只養陽不養陰,秋冬只養陰不養陽。單獨把春夏合併,秋冬並列,把春夏與秋冬割裂開來理解,是錯誤的。這句話實際是說,應當根據四時調理陰陽,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正如【靈樞.本神論】所言:『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春夏之季由寒轉暖,由暖轉熱,宇宙萬物充滿新生繁茂景象。此時是人體陽氣生長之時,一方面應該適當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動的時間,進食大蔥、生薑、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陽氣的食品,心態上宜開朗外向,使陽氣順應季節、天氣變化以生發調達。夏季不恣意貪涼飲冷,避免人體陽氣過分消耗。另一方面,陰陽互根,陽氣生發,必須有陰液的補充才能夠使身體的陽氣、陰津在較高水平上維持平衡。在酷暑炎熱之時,也應陰居避暑熱,保護陰津,防過汗傷液。增加飲水,多吃些滋陰生津的蔬菜瓜果,來適應陽氣的生發,爲陽氣的生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基礎。
  秋冬之季氣候由熱轉涼,由涼轉寒,萬物都趨於收藏狀態。一方面,此季節應以食物來填補陰精,使陰精積蓄,培補腎元,骨健髓充,元神得養,也是對夏季損傷陰精的補充。另一方面,更應固護陽氣。起居上應早睡,與日出同起,防寒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保護消減的陽氣,使陽氣不至外泄。同時適應陰氣漸長的特點,增加羊肉、韭菜、乾薑、肉桂等溫陽食品。心態上應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以求陽與陰配,使得陽氣在較低水平上與陰液相平衡。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是中醫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調節陰陽,追求生命平衡之真的完美概括。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