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67|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代文人避暑:李白"裸體青林中"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3-7-17 23: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南京日報
盛夏,我吃著冰鎮西瓜,閒讀唐詩宋詞,其中不乏反映古代文人避暑過夏的詩詞,詩詞中可以看出文人避暑都很低碳,取自於自然,不耗電,不花錢,讀來令人嚮往。 


  古代文人避暑,一般都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最佳的避暑場所,從詩詞中可見一斑。唐代詩人李白的【夏日山中》裡寫道:『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酷暑逼人,詩人懶得搖扇,乾脆脫了衣服和帽子,一絲不掛地在山林中,讓山中清氣與自由裸露的肌膚作零距離的接觸,是何等坦蕩愜意!唐代詩人錢起【避暑納涼》裡說:『木槿花開畏日長,時搖輕扇倚繩床。』夏日的園中,花香襲人,躺在繩床上一邊閉目遐思,一邊輕輕搖著蒲扇,日子因悠閒而變得清涼自在;唐代徐凝【避暑二首》裡有:『避暑臨溪坐,何妨直釣魚。』坐在溪邊,溪水潺潺,一邊避暑一邊釣魚,如此怡然自得,羨煞旁人!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在【暑熱游荷花池】中寫道:『細草搖頭忽報依,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酷暑盛夏時分,一邊賞荷一邊納涼,荷香伴清風,真是快意人生!


  古代文人靜心修爲也可避暑。所謂『心靜自然涼』,既然不能強行與大自然抗衡,那就修身養性,潛心靜氣也可避暑。唐代詩人白居易深諳此道之妙,他作【消暑詩】曰:『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爲室空。』詩人獨坐院中,平心靜氣,涼意頓生,迎著臨窗的習習清風而怡然自得。他在【夏日與閒禪師林下避暑》裡也曰:『洛景城西塵土紅,伴僧閒坐竹泉東。』讓身心也清靜空靈,確實是不錯的消暑良方!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是一個講究生活情趣的人,一到夏天,他不去訪客也沒有客至,不但頭巾不用了連衣服也成了累贅,『或裸處亂荷之中,妻孥覓之不得,或偃臥長松之下,猿鶴過而不知』,這樣避暑度夏,真的是人生一大快樂! 


  古代文人的避暑方法自然、低碳。夏日讀詩書,跟隨文人去避暑,使人頓感涼爽愜意。(梁惠娣)
        來源:南京日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