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6|回復: 0

[思維啟發] 从金庸支持复兴国学谈起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1-6-14 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邬凤英 西部时报/2005年/8月/5日/第009版

国内关于国学问题的激烈讨论,惊动了正在英国接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金大侠.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国学研究有很浓厚的兴趣,他支持“复兴国学”.金大侠长期居住在香港这个中西文化的交会点,早年还曾经在美国耶鲁大学修读,但他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在传播国学方面作出别人难以企及的贡献.他的经历和成就证明:深厚的国学素养和以西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明,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修炼到金大侠那样的境界,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努力提升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方面的素养,还是绝对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首先是因为中华文化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的标志.从中国历史上看,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不像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那样重视血缘或者宗教信仰,而是格外重视文化.到现在,国学这一课,还是不能缺,想想看,假如你需要向一个来自其他文明的人证明你是中国人,靠什么呢?总不能只靠护照和皮肤的颜色吧?其次,在当代,国学还有其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儒家所倡导的“德治仁政”治国理念,道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哲学思维,法家所主张的“信赏必罚”管理方略,墨家所宣扬的“兼爱交利”文化精神,兵家所阐发的“避实击虚”行为科学,均已积淀为普遍的民族心理和宝贵的历史财富.中国要和平崛起,就要建设新文明,而新文明的建设,必须建立在传统文明的深厚基础之上,否则的话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就会成为亨廷顿所说的那种“无所适从的精神分裂的国家”,就不能行之久远.

但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学的式微已经到了一种令人感到难堪的程度.前段时间,上海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了一句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对景,可是,当地的一家媒体报道时却不知所谓,把这句唐诗,误为“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标题结果闹出了大笑话.

对这样的失误,我们只能叹息,连专门吃“文字饭”的编辑记者的水平都不过如此,其他人的国学水平,我们也就不难想见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