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7|回覆: 0

[漢語詞典] 顏師古【漢書注】訓詁術語『某,亦某字』探析(2)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3-5-2 1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漢學網
三、用『某,亦某字』說明古今字
所謂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們把分化前的字稱作『古』字,分化後記詞各有專司的字稱爲『今字』。【漢書注】中,用『某,亦某字』說明漢書中的文字關係。這類共有6次,占使用總數的18.75%。例如:
(1)【漢書・王子侯表上】:『至於孝武,以諸侯王土過制,或替差失軌,而子弟爲匹夫。』顏師古註:『亦字也。』【說文・{部】:『置,界也。從晶,三,其介畫也。疆,或從工,強聲。』段玉裁註:『今則疆行而廢矣。』徐灝注箋:『置、疆古今字。』【玉篇・土部】:『,同疆。』【周禮・春官・肆師】:『與祝侯禳於及郊。』【爾雅・釋詁下】:『疆,垂也。』【書・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揚,侵於之疆。』孔傳:『言我舉武事,侵入紂郊疆伐之。』『』和『疆』爲一對古今字,義爲『疆界,疆域』。
(2)【漢書・谷永杜鄴傳】:『悉罷北宮私奴車馬婧出之具。』顏師古註:『婧亦惰字耳。惰出,惰游也。』【說文・心部】:『慵,不敬也。從心,埔省。【春秋傳】日:「執玉。」惰,或省自。婧,古文。』【玉篇・心部】:『,同情。』【集韻・遇韻】:『惰,懈也。亦作婧。』【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來會葬,惰而多涕。』杜預註:『惰,不敬也。』『婧』和『惰』爲一對古今字,義爲『不敬、懈怠』。
(3)【漢書・地理志上】:『臨邑,有沸廟。』顏師古註:『沸亦濟水字也。其後並同。』【說文・水部】:『沸,W也。東入於海。』段玉裁註:『四瀆之沸字如此作。而【尚書】、【周禮>、【春秋】三傳,【爾雅】、【史記】、【風俗通】、【釋名】皆作「濟」……則知漢人皆用「濟」。班志、許書僅存古字耳。』【漢書・地理志】:『沸,河惟兗州……浮於沸、漯,通於河。』顏師古註:『沸本濟水之字。』『沸』和『濟』爲一對古今字,義爲『水名』。
四、用『某,亦某字』表注音
這類共3次,占使用總數的9.37%。例如:
(1)【漢書・陳勝項籍傳】:『居}人范增,年七十,素好奇計。』顏師古註:『居},縣名也,【地理志】屬廬江郡。}音巢,字亦作巢。本春秋時巢國。』居巢縣:秦置,亦名居}。後漢永平中,徙封劉般爲居巢侯國。東晉後廢。在今安徽省巢縣東北。『}』和『巢』上古音同爲崇母宵部字,古音相同,表注音。
(2)【漢書・揚雄傳下】:『而豐子尋、歆子菜復獻之。』顏師古註:『幣字也。音扶雲反。』【說文・木部】:『r,香木也。』段玉裁註:『此形聲包會意也……芬爲草香,r爲香木。』『薄焙汀』上古音同爲K母文部字,古音相同。表注音。
(3)【漢書・地理志上】:『裹德。』顏師古註:『裹亦懷字。』『裹』和『懷』上古音同爲匣母微部字,古音相同。表注音。
五、用『某,亦某字』說明同源詞
同源詞指音義相關,由同一語源孳生的詞或詞素。這類共2次,占使用總數的6.25%。例如:
(1)【漢書・地理志下】:『賜受、酆之地,列爲諸侯。』顏師古註:『亦岐字。』【說文・山部】:『,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風美陽中水縣。從邑,支聲。岐,或從山,支聲。因岐山以名之也。』【尚書・禹貢】:『導岍及岐,至於荊山。』孔安國傳:『三山皆在雍州。』【詩・大雅・綿】:『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文選・張衡(西京賦)】:『岐梁F雍。』李善註:『薛綜引【說文】曰:「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界,山有兩岐,因以名焉。』『』和『岐』上古音同爲群母支部,古音相同。劉鈞傑【同源字典補】:『岐山因山有分枝而得名;邑因境內有岐山得名。』二者爲一組同源詞。
(2)【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循河湟漕毅至臨羌,以示羌虜。』顏師古註:『視亦示字。』【廣韻・至韻】:『視,看視。視,古文。』【集韻・至韻】:『視,古作視。』【說文・示部】:『視,瞻也。』【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墨子・辭過】:『目不能淌櫻手不能灘佟!薄隊衿・目部】:『視,亦作示。』【玉篇・示部】:『示,語也,以事告人日示業。』【詩・小雅・鹿鳴】:『視民不f。』唐孔穎達疏:『古之字,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後世而作字異,目視物作示傍見,示人物作單示字,由是經傳之中,視與示字多雜亂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視,段借爲示……【漢書】多以視爲示,古通用字。」』『視』上古音爲禪母脂部字,『示』上古音爲神母脂部字,禪神旁紐,脂部疊韻,古音相近。都有『看』義,二者爲一組同源詞。
【漢書注】是一部隨文釋義性質的著作,顏師古作注的目的不是專門爲了探求語源,尋找詞的造詞理據,而是要疏通文意,解釋詞的文獻實際使用義,使在當時看起來晦澀難懂的【漢書】能夠有一個較好的翻譯版本。
由於在作注時均是就某一詞作出意義訓釋,所以顏師古所系聯的同源詞大都是兩兩相對的,他僅僅還處於局部系源的階段。但是這對我們全面系源、推源及歸納詞族,整理詞義的發展脈絡,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六、用『某,亦某字』說明連綿詞
這類共1次,占使用總數的3.12%。
【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下】:『蟋蟀俟秋,蜉蝤出以陰。』顏師古註:『蜉蝤,甲蟲也。好叢聚而生,朝生而夕死。蝤,音由,字亦作蝣,其音同也。』【爾雅・釋蟲】:『蜉蝣,渠略。』郭璞註:『似蛄蜣,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孔穎達疏:『舍人日:「南陽以東曰蜉蝣,梁、宋之間日渠略。』『蜉蝤』爲連綿詞,也可以寫作『蜉蝣&
rdquo;。
七、用『某,亦某字』表釋義
這類共1次,占使用總數的3.12%。
【漢書・王莽傳中】:『中部洎後十郡。』顏師古註:『洎亦泉字也。泉,及也。隊音遂。此下並同。』【集韻・至韻】:『洎,及也。』【莊子・寓言】:『後仕,三千鍾而不洎,吾心悲。』郭象註:『洎,及也。』【說文・口部】:『泉,眾詞與也。』【史記・夏本紀】:『淮夷 珠泉魚。』司馬貞索隱:『泉,古暨字。泉,與也。』都有『及、至』義。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顏師古【漢書注】中『某,亦某字』這一術語主要用來說明異體字(占使用總數的37.5%)、說明假借字(占使用總數的21.87%)、說明古今字(占使用總數的18.75%),其次表注音和說明同源詞(分別占使用總數的9.37%、6.25%),偶爾用來說明連綿詞、表釋義(各占使用總數的3.12%)。
綜上,顏師古注中『某,亦某字』這一術語主要用來說明異體字、古今字、假借字,所以黃建中所說『某,亦某字。這一術語也是用來表通用字的』並不能真正概括這一術語的用法。而且像一些次要用法如表注音和說明同源關係等也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中國傳統訓詁學並沒有形成統一規範的術語,不同的訓詁學家所使用的同一術語往往所指不同,造成後人理解的失誤,因而何九盈先生在【中國古代語言學史】中指出『對古代語言學著作中的一些常見的名詞術語要進行一番徹底的研究,基本名詞術語搞不清,我們就難以對古人的學術成就做出準確的評價。』我們深以爲是。(作者:胡繼明)
參考文獻:
黃建中.訓詁學教程[M].武漢:荊楚書社,1988.
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