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2|回覆: 4

[文學研究] 三國演義正面英雄之孫權

  [複製連結]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6-7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國演義正面英雄之孫權

雪峯山人(xsjgsgu@sina.com)
  在三國演義中,孫堅破黃巾有功,朝廷授別郡司馬,在曹操倡導的討董卓戰爭中,孫堅攻破洛陽,私匿傳國玉璽,第七回,孫堅跨江擊劉表時,被亂箭射死。孫策承父業,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已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因陶謙與孫策母舅丹陽大守吳景不和,孫策乃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以傳國玉璽為質當,向袁術借兵三千、馬五百匹,佔據了江東。

  第二十九回,孫策病死,孫權承孫策遺命,掌江東之事。孫權走上了東漢末年的政治舞台。

  孫權執掌江東延攬的第一個人才是魯肅,魯肅曰: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畔。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競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權聞言大喜。披衣起謝。

  在赤壁之戰前夕,對於與曹操是否兵戎想見,孫權是猶豫的,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最後決計破曹操,於是才有了赤壁之戰的故事。

  在整個事件的決策過程,諸葛亮的目的是為了劉備自身的利益,孫權更是如此,是被動應戰,沒有高舉討漢賊、光復漢室的政治大旗。

  第六十一回,孫權遺書退老瞞,在對陣之際,孫權笑曰:天下豈不知你挾天子以令諸侯?吾非不尊漢朝,正欲討汝以正國家耳。結果孫權卻遣人送書求和。書背後批兩行云: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畢,大笑曰:孫仲謀不欺我也。重賞來使,遂下令班師。

  關雲長單刀赴會之後,孫權、曹操在合淝、濡須再度交戰,相拒月余,不能取勝。孫權求和,許年納歲貢。隨後曹操稱魏王,孫權選送大柑子四十餘擔敬賀。

  孫權其實是沒有什麼政治舉張的,有的只是對自己固有的利益追求。

  第六十一回,孫權乘劉備征討西川之際,欲興兵強奪荊州,吳國太怒曰:吾一生惟有一女,嫁與劉備。今若動兵,吾女性命如何!於是乎孫權設計取回了妹妹。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曹操大怒,發兵進攻劉備,齎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孫權首先遣人慾與關羽結親。結果被關羽大罵一場,孫權於是與曹操合兵進攻關羽。第七十六回,孫權殺死關羽,終於奪回了荊州。

  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在抵擋不住劉備的進攻之際,孫權將殺害張飛的兇手送給劉備,欲還荊州,送回夫人。

  劉備死後,第八十六回,諸葛亮遣鄧芝到東吳求和,孫權允之。

  孫權並不以聽取曹操命令為恥辱。在聽或者不聽曹操命令問題上,想的只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是從個人角度出發,追求一個平常人的利益。

  但由此就能說明孫權不是正面英雄嗎?非也,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對自己在社會的成就感是不一樣的,現今電視上常看到的快男,快女選秀節目,這些人實現了心中的理想,難道就不是我們學習的正面英雄?

  平凡的英雄,自我的英雄,孫權就是這樣的英雄。

南丘 發表於 2011-6-9 1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整體的評論很有見地,只是對英雄概念的理解,不敢苟同。
英雄,標準是什麼?如果不為天下計,凡事自私自利,而可稱英雄,則魔王俱英雄矣。
英雄,非指那些擁兵一方,雄霸一處者;乃指為匡正天下,為生民立命,不昔犧牲個人利益而與惡勢力抗衡的人。

點評

對英雄概念的理解說到了問題的實質。 現在西方多國空襲利比亞,在空襲中肯定會出現西方價值觀的英雄,由於中國與西方多國對空襲利比亞的價值觀不同,對於空襲中西方社會的英雄,我們應當如何認識? 空襲利比亞的英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1-6-9 14:50
南丘 發表於 2011-6-9 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平凡的英雄,自我的英雄,孫權就是這樣的英雄。
==========
有偷換概念之嫌
 樓主|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6-9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南丘 發表於 2011-6-9 12:06
整體的評論很有見地,只是對英雄概念的理解,不敢苟同。
英雄,標準是什麼?如果不為天下計,凡事自私自利 ...

對英雄概念的理解說到了問題的實質。

現在西方多國空襲利比亞,在空襲中肯定會出現西方價值觀的英雄,由於中國與西方多國對空襲利比亞的價值觀不同,對於空襲中西方社會的英雄,我們應當如何認識?

空襲利比亞的英雄是否是匡正天下,為生民立命,不昔犧牲個人利益而與惡勢力抗衡的人?

我們可能不認同西方社會空襲利比亞的英雄,西方社會承認這樣的英雄,應當如何認識?
馮偉忠 發表於 2011-8-11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立場不同,看法各有不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