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6|回覆: 0

中國學者就『集安高句麗碑』等問題赴韓國進行學術交流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3-4-16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考古網

    應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及韓國古代史學會的邀請,通化師範學院高句麗研究院耿鐵華教授和集安市博物館孫仁傑研究員於4月10日至14日在韓國就『集安高句麗碑』等問題與韓國學者進行了學術交流。

    4月11日(星期四)下午3點東北亞歷史財團召開『新發現高句麗碑韓•中•日專家討論會』的非公開會議,首先由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理事長金學俊致歡迎詞,隨後會議日程由東北亞歷史財團研究委員高光儀先生主持。會議主要內容是孫仁傑研究員和耿鐵華教授就集安高句麗的相關情況作了介紹,最後由東北亞歷史財團琴京淑室長做簡單總結及與會學者相互討論。
 
2013416163759358..jpg

 
『新發現集安高句麗碑韓•中•日專家討論會』與會專家合影


    孫仁傑研究員作了【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調查和拓片製作】的演講,詳細介紹了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經過、集安高句麗碑的調查過程、集安高句麗碑附近的自然環境、集安高句麗碑的石材來源及集安高句麗碑的捶拓情況。集安高句麗碑的石材為花崗岩石質,通過對集安地區幾處古代採石場的調查,孫仁傑研究員推測集安高句麗碑石材可能來自集安麻線河上游左岸的紅星採石場(位於集安市麻線鄉紅星村二組)。目前已有的集安高句麗碑拓片多由集安博物館製作,其中集安博物館製作的拓片多由集安博物館的保管部主任周榮順先生製作,即周榮順1號、2號、3號、4號、6號和7號拓本,孫仁傑研究員捶拓了5號拓片。隨後聘請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汪化國、李光夫兩位技師製作了汪化國、李光夫1號、2號、3號和4號拓片。此外還聘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麗群製作了拓片一張。耿鐵華教授作了【集安高句麗碑的拓片製作和研究】的演講,就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與捶拓、集安高句麗碑目前的研究情況、集安高句麗碑碑文考釋等做了說明。中國國內對集安高句麗碑的研究成果如下,集文:【吉林集安新見高句麗石碑】,【中國文物報】,2013年1月4日第2版;望山:【吉林集安新發現的高句麗石碑在韓國引起強烈關注】,【中國文物報】,2013年1月20日第1版;董峰、郭建剛:【集安高句麗碑出土紀】,【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3月20日出版);耿鐵華:【集安高句麗碑考釋】,【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集安博物館編:【集安高句麗碑】,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在【吉林集安新見高句麗石碑】(釋文140字)和【集安高句麗碑】(釋文156字)的基礎上,耿鐵華教授發表了自己對碑文內容的釋讀(釋文178字),通過對釋文內容的研究耿鐵華教授認為集安高句麗碑是好太王為先王修陵時所立的石碑之一,其年代在好太王時期。
 
2013416163858407..jpg


  
集安高句麗碑140字釋文(【中國文物報】)

 

2013416163926647..jpg


 
集安高句麗碑156字釋文(【集安高句麗碑】)

 

2013416163948257..jpg


 
集安高句麗碑178字釋文(耿鐵華)


    與會學者日本早稻田大學李成市教授、韓國國立文化財池炳穆課長、國立文化財考古研究室林承慶學藝研究官、韓國外語大學余昊奎教授、首爾教育大學林起煥教授(韓國古代史學會會長)、慶星大學韓圭哲教授(韓國高句麗渤海學會會長)、한밭大學孔錫龜教授、檀國大學徐榮洙教授等就集安高句麗碑相關問題與中國學者進行了討論。此外與會學者還對韓國中央日報社最近收藏的一張集安高句麗碑拓片進行了專題討論,多數學者認為這張拓片應是偽造的。4月12日發行的韓國【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等媒體均對此次會議進行了專題報道。
 
2013416164011686..jpg


 
中韓學者共同考察中原郡高句麗碑


    12日上午耿鐵華教授和孫仁傑研究員由東北亞歷史財團高光儀先生、 韓國外語大學余浩奎教授和首爾教育大學林起煥教授等陪同考察在韓國忠清北道忠州市發現的中原郡高句麗碑,並與韓國交通大學白N伍教授、國立中原文化財研究所朴j真研究室長等就中原郡高句麗碑和集安高句麗碑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

    下午考察團一行先後赴峨嵯山1號、2號高句麗堡壘(韓國學界通常將周長500米及其以下的高句麗哨所等山地遺址稱為堡壘,周長500米以上的山地遺址成為山城)及首爾大學博物館參觀。峨嵯山1號、2號高句麗堡壘位於首爾市廣津區廣壯洞,2005年開始高句麗大學考古環境研究所先後對峨嵯山一〗母呔淅霰だ萁行了多次發掘,已經出版【峨嵯山第3堡壘―1次調查發掘報告書】(高麗大學考古環境研究所,2007年)一部。目前發掘的峨嵯山1號、2號高句麗堡壘城牆、馬面、木柵欄、門址及城內相關設施已經基本清楚,其中峨嵯山1號堡壘城牆外面發現一周環壕遺蹟,此類環壕遺蹟是在韓國境內的高句麗堡壘中首次發現。堡壘內發現居住址、蓄水池、火坑、陶窯及大量高句麗時期的遺物。參觀期間高麗大學考古環境研究所所長崔鍾澤教授就峨嵯山1號、2號及附近高句麗堡壘情況向考察團做了詳細介紹,並就韓國境內出土高句麗陶器上的刻劃銘文及峨嵯山一帶高句麗堡壘的分布特徵等問題與中國學者進行了交流。
 
2013416164054124..jpg


 
中韓學者共同考察峨嵯山1號高句麗堡壘


    首爾大學博物館是韓國收藏高句麗渤海遺物較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不但包括1945年以前日本學者在中國東北及朝鮮調查收集的許多高句麗渤器物,而且還收藏大量近年來韓國境內高句麗遺址出土的陶器、鐵器、石器和炭化糧食等遺物。首爾大學博物館學藝研究士梁時恩博士向考察團簡單介紹了首爾大學收藏的高句麗渤海遺物,並就韓國境內的高句麗堡壘,如首爾九宜洞堡壘、龍馬山堡壘和京畿道漣川郡無等里堡壘等出土的器物做了詳細說明。
 
2013416164115397..jpg


 
中韓學者參觀首爾大學博物館


    4月13日兩位中國學者出席了韓國古代史學會第131次定期發表會『新發現集安高句麗碑綜合討論』,此次會議是韓國學界繼2013年2月22日韓國高句麗渤海學會等召開的『新發現高句麗碑初步看法』和4月11日東北亞歷史財團召開的『新發現高句麗碑韓•中•日專家討論會』會議之後召開的第三次與集安高句麗碑相關的學術會議,參加此次會議的韓國學界及相關媒體記者人數超過200人。本次會議韓國古代史學會主辦,高麗大學東亞細亞文化交流研究所等協辦,大會議程如下。
 
2013416164143927..jpg
 

『新發現集安高句麗碑綜合討論』發表者及討論者合影

 

開幕式――司會:鄭載潤(公州大學)(09:00―09:40)
開幕詞――林起煥(韓國古代史學會 會長,首爾教育大學)

中午主題發表―― 司會:鄭載潤(公州大學)(09:40―11:30)
1. 集安高句麗碑的釋讀和釋文――尹龍九(仁川都市公社)
2. 集安高句麗碑的釋讀和文字比較――孫仁傑(中國 集安博物館)
3. 中國出土集安高句麗碑的真實性――耿鐵華(中國 通化師範學院)
4. 集安高句麗碑的構成和內容――余昊奎(韓國外語大學)
(午餐,11:30――13:00)

下午主題發表―― 司會:朴賢淑(高麗大學)(13:00―11:30)
5. 中國古代的守墓制――尹在碩(慶北大學)
6. 集安高句麗碑的特點和周圍的高句麗墓葬――鄭好燮(漢城大學)
7. 集安高句麗碑中出現的王陵祭祀和『祖上』認識――趙宇然(仁荷大學)
8. 通過集安高句麗碑看守墓制――李成制(東北亞歷史財團)
(休息,14:40――15:00)

綜合討論――司會:盧泰敦(首爾大學) 15:00――18:00
權仁翰(成均館大學) 朱甫暾(慶北大學) 金瑛河(成均館大學) 林起煥(首爾教育大學)
金慶浩(成均館大學) 姜賢淑(東國大學) 李文基(慶北大學) 趙仁成(慶熙大學)

    尹龍九先生在【集安高句麗碑的釋讀和釋文】中介紹了集安高句麗碑發現及報道、碑的現狀和拓片情況後,在已經發表的中韓學界釋文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釋文,並根據釋文的內容將其分為兩段。第一段為第一列至第二列,簡述了高句麗的建國過程;其餘部分為第二段,主要闡述了與守墓相關的情況。文章表一為【中國文物報】和【集安高句麗碑】發表的140字和156字釋文,表二為韓國古代史學會『集安高句麗碑』釋讀會2013年3月9日在成均館大學建校600周年紀念館的釋文,表三為尹龍九先生的釋文。附錄一為集安高句麗碑第7列第5―12字的拓片,附錄二詳細介紹了韓國古代史學會『集安高句麗碑』釋讀會2013年3月9日在成均館大學建校600周年紀念館的釋文情況。
 
2013416164217659..jpg


 
韓國古代史學會 集安高句麗碑釋讀會釋文(尹龍九 文章)

 

201341616435498..jpg


 
集安高句麗碑 釋文及段落區分(尹龍九)


    孫仁傑先生在【集安高句麗碑的釋讀和文字比較】中簡單介紹了中國學界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及釋讀發表的140字和156字釋文(【中國文物報】140字釋文,【集安高句麗碑】156字釋文)後,發表了自己的166字釋文,在釋讀過程中主要參考好太王碑、中原郡碑、冉牟墓墓誌、集安出土的高句麗刻劃文字和平壤城刻石銘文等。根據碑文的內容孫仁傑先生將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列至第四列,第二列至第十列為第二部分,並對碑文進行了解釋。第一部分闡述了樹碑的理由,又可以分為三段;第二部分主要追述先聖的功績、重申律令、銘其煙戶頭和違令處罰,又可以分為四段 。此外孫仁傑先生根據碑文的鑿刻痕跡來看,認為碑文的鑿刻方法可以分為直鑿和側鑿兩種,鑿刻工具應是尖狀鐵鑿,鑿尖可能經過淬火處理。
 
2013416164337660..jpg


 
集安高句麗碑166字釋文(孫仁傑)


    耿鐵華先生在【中國出土集安高句麗碑的真實性】介紹了集安高句麗碑的出土情況,探討了集安高句麗碑的形制,並對碑文進行了釋讀和解釋,認為集安高句麗碑是繼好太王碑和中原郡高句麗碑之後發現的又一通重要的高句麗石碑,從出土地點、石碑形制、石碑字體和石碑磨損情況四個方面肯定了集安高句麗碑的真實性。
   
    余昊奎先生在【集安高句麗碑的構成和內容】中首先回顧了中國學界集安高句麗碑的調查和釋讀情況,發表了自己的釋文及碑文的段落構成,最後對集安高句麗碑的建立時間和碑文內容進行了檢討。與【集安高句麗碑】的156字釋文相比,余昊奎先生修正了其中的6個字,新釋讀出17個字,碑文總218個字中釋讀出173個字。余昊奎先生根據碑文內容將其分為兩段,第一列和第二列為第一段落,敘述了高句麗的開國和王位繼承;第三列至第十列為第二段落,說明了王陵的守墓煙戶及其相關事項。通過對碑文內容及好太王碑為先王修墓立碑的記錄研究,余昊奎先生認為集安高句麗碑是好太王根據故國壤王的戊子守墓律、遵循高句麗守墓制為歷代先王陵墓建立的守墓碑之一。此外余昊奎先生認為集安高句麗碑為高句麗的建國傳說和守墓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201341616446408..jpg


 
集安高句麗碑 各家釋文(余昊奎 文章)

 

2013416164443798..jpg


 
集安高句麗碑釋文(余昊奎)


    尹在碩先生在【中國古代的守墓制】中通過對中國古代的文獻的梳理,系統整理了先秦至北朝時期守墓制的施行和陵縣•園邑的管理、陵邑•園邑的管理組織和守墓人的身份。由於中國古代文獻對守墓制度及不同身份墓葬守墓人的數量、來源等有詳細的記錄,尹在碩先生認為中國古代的守墓制度特別是十六國北朝時期的一些與守墓制度相關的記錄能夠為集安高句麗碑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鑑,論文內容本身並沒有涉及與集安高句麗碑相關的內容。尹在碩先生主要研究中國秦漢時代簡帛,熟悉中國古代文獻,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鄭好燮先生在【集安高句麗的特點和周圍的高句麗墓葬】中首先對集安麻線溝的王陵級墓葬(JMM0626、西大墓、千秋墓、 JMM2100、 JMM2378、 JMM2381)的特徵、出土遺物和墓主人等做了說明,隨後對集安高句麗碑的特點和原來位置進行了推測。通過碑文中的『煙戶^』、平壤城刻石中『百^』及與『煙戶』相關守墓相關制度的分析,認為集安高句麗碑是好太王時期明確守墓制度、禁止買賣煙戶的教令碑。根據集安高句麗碑出土情況及附近地貌等推測集安高句麗碑原來應位於麻線河西側道路附近的山丘地帶。

    趙宇然先生在【集安高句麗碑中出現的王陵祭祀和『祖上』認識】對集安高句麗碑的特徵、王陵的管理和祖上祭祀的某些方面、王權的強化理論和祖上認識等進行了檢討。在說明集安高句麗碑的特徵時,趙宇然先生首先將東亞地區的石碑按其立碑目的分為五類,其中第五類為墓碑、功德碑和記事碑等。根據集安高句麗碑的內容特別是出現的規定守墓制度相關的一系列記錄等認為集安高句麗碑應是『高句麗守墓文告碑』(或詔命碑、守墓教令碑),根據其發現地點來看應稱其為『麻線高句麗碑』。在敘述中國秦漢時代守墓制的同時對集安高句麗碑中相關的守墓及高句麗祭祀等進行了探討,最後通過對集安高句麗碑中『授天道』、『元王』、『始祖u牟王』、『河伯』、『先}』、『功臁鋇鵲慕饈停認為這些內容可能反映了當時高句麗強化王權的一些措施。

    李成制先生在【通過集安高句麗碑看守墓制】中首先簡單論述了好太王碑及集安高句麗碑中與守墓相關的內容,隨後以韓國古代史學會『集安高句麗碑』釋讀會2013年3月9日的釋文為基礎對集安高句麗碑王號的連稱和特徵、集安高句麗碑和守墓制的發展進行了研究,最後強調了好太王時期王陵守墓制度的調整及其意義。根據韓國古代史學會『集安高句麗碑』釋讀會的釋文集安高句麗碑中出現了五個王號,即『始祖u牟王』(第一列第14-18字)、『某王』、『囗罡上太王』、『囗平安囗王』(以上第五列第5-16字),對好太王碑、冉牟墓墓誌、【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等故國原王和好太王的王號進行了梳理,並認為集安高句麗碑的時代早於好太王碑。李成制先生按照碑文內容將集安高句麗碑的銘文分為六部分,結合好太王碑及相關文獻就高句麗守墓制的發展進行了研究。通過對集安高句麗碑和好太王碑中關於守墓制的研究,認為好太王時期曾對高句麗的守墓制進行了調整並對高句麗後世影響深遠。

    綜合討論由首爾大學盧泰敦教授主持,時間長達三個小時,與會學者就集安高句麗碑的一系列問題進行非常熱烈的了討論,討論的內容主要集中於銘文的釋讀、碑的建立時間以及碑陰銘文的情況等。儘管有個別學者對集安高句麗碑的真實性存有疑問,但是絕大多數與會學者認為集安高句麗碑的真實性不容置疑,為研究高句麗建國傳說和守墓制度等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並期待中韓學者能夠繼續就集安高句麗碑相關問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