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7|回覆: 0

黎陽倉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科學構造嘆爲觀止(2)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3-3-28 22: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文化報
2013328143443242.bmp

考古工作人員在對黎陽倉的漕運碼頭遺蹟進行挖掘保護

201332814356937.jpg

隋朝時黎陽倉的地理位置圖

黎陽倉位置之謎
對黎陽倉的調查勘探工作始於2011年10月,屬中國大運河申遺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大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河道。
公元581年,隋文帝下詔建黎陽倉。雖然名聲很大,但關於黎陽倉位置的史料在史書中並不十分明確,且歷經朝代更替,行政區劃多有變更,使得黎陽倉的位置一直存在爭議。一種說法是在濬縣西南三十里同山南麓,或者說在濬縣西南。如【辭海・地理分冊】、【古今地名大辭典】等。一種說法是在濬縣大繕獎甭礎H紜鍛鑒綱目質實】記載:『黎陽倉在大名府濬縣東二里,大繕獎甭矗乃隋文帝所置。』
黎陽倉位置之謎一直未被破解,這給發掘工作帶來諸多不易。主持黎陽倉考古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海旺說:『確定發掘黎陽倉後,面臨的首要困難就是確定它的具體位置,因爲文獻記載不多,而且有不同說法,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
面對位置之謎,考古隊除了查閱各種文獻(其中主要依據一份宋代人的筆記和一份元代人的筆記),還展開了實地鑽探辨別。2011年12月,經過兩個多月的尋找,考古隊終於確定黎陽倉的具體位置――位於濬縣東關村東,地處大繕獎甭矗東鄰黃河故道,東北距黎陽城遺址約1公里,西距衛河約1.5公里。
科學構造嘆爲觀止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已發現帶有『官』字樣的板瓦200餘件,更進一步證實黎陽倉爲隋朝官倉的說法。
黎陽倉的發掘現場比很多考古發掘現場都要壯觀,因爲當初這裡是一座城。『隋唐時期,大型的糧倉一般布設城牆,還有小城堡,有專人看守,這些都在考古發掘中得以證實。』目前已知倉城東西寬約260米,南北長約280米,探明的倉窖已達84個。劉海旺表示,應該還有更多的倉窖。
黎陽倉的規模在當時眾多官倉中是數一數二的,自古有『黎陽收,顧九州』的說法,雖然沒有關於儲量的準確記載,但有一些間接史料可憑後人猜想。宋代詩人張舜民在他的【畫墁錄】一書中描述黎陽倉爲『予嘗登大桑倉窖猶存,各容數十萬,遍冒一山之上』。張舜民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倉窖,每個倉窖都能容納數十萬石糧食。
雖然對黎陽倉的發掘並沒有完全結束,但是倉窖規模已初顯。目前考古工作人員挖掘了3個倉窖,一個是完全挖掘的,其餘兩個都只挖了一半,倉窖直徑達8米,向下縱深2.5米。據稱,在已探明的倉窖中,最大的直徑可達14米,最深的縱深可達7米。所有倉窖均口大底小,這也是當時廣泛使用的一種糧倉制式。依照目前的儲量估算,黎陽倉可儲糧3000多萬斤,夠8萬人吃一年。
現代的糧庫要依靠精密儀器做到恆溫恆濕,才能保證糧食長久貯存不會發霉變質,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在地下儲糧並做到防潮防蟲的呢?『古代糧倉的建設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僅要選擇建在乾燥的緩坡地上,還要瀕臨水運通道,以便大規模集中和轉運儲藏糧食,倉城的布局也要有總體設計,功能區分布合理。黎陽倉所在的地方,土質爲黃土,直立性好,挖窖不易坍塌,挖好窖後將坑底夯實,窖壁也修整得光滑堅實,然後用火烘烤,除去濕氣,再鋪設木板、草、糠、蓆子,也是爲了防潮。糧食裝袋後填入窖中,坑滿後,再鋪上蓆子,堆糠墊草,最外層用厚厚的黃泥、青泥膏等密封,密封好的糧窖頂端爲圓錐形,這樣存放的糧食,最長可以貯存9年。』劉海旺說。1969年,對隋唐時期另一著名糧倉含嘉倉進行考古發掘時,考古隊員在一個倉窖內發現了50萬斤北宋時期存入的穀子,雖已炭化,但大都還顆粒完整。可見,古人儲糧技術已多麼成熟。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