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8|回覆: 0

[史學] 從不同層面研究中國近代人物(2)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3-2-26 1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歷史天空
二是研究近代人物應注重人物的政治表現。過去講階級性,一味強調人物的階級屬性。所謂階級屬性,就是人的出身。階級出身是客觀存在的,自己是不能也無法選擇的。近代人物中勞動人民出身的很少,那樣要求他們不客觀。近代人物的思想變化與近代歷史進程變化有關。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運動,可稱為三個歷史裡程碑,三代人三個里程碑,這是一個社會迅速新陳代謝的過程。陳獨秀在自傳中說他一生三變: 從『康黨』(贊成戊戌變法) 變成『革黨』(擁護孫中山的民主共和),再變為『共黨』(共產黨),這三個新陳代謝過程集中反映在一個人的身上,陳的三個『變』是時代變化在他身上的留痕。不把握時代脈搏的跳動,不扣住人物的政治表現,就無法研究近代人物。寫陳獨秀這樣的人物至少應把握這些。


  三是研究近代人物雖應重在人物的政治表現,但在研究中還是應當要注意考察人物的社會性。所謂社會性,就是階級性。『文革』前研究人物一律搞標籤式,一味強調階級分析,那是不對的。但研究近代人物還是離不開社會性,即人物的階級性。鴉片戰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兩個『半』社會屬於資本主義社會範疇,半殖民地就是殖民資本主義。五四前產生的是資產階級,五四後產生的是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又分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而民族資產階級又帶有千絲萬縷的封建性和買辦性,買辦資產階級在近代起重要作用,它同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既有聯繫又有矛盾。這兩部分均有同一性,均是資產階級,對中國社會生產力、新的生產關係出現均帶來過一些新的因素。過去對買辦階級的研究過多地強調它的消極面、破壞性,而忽視它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所起過的積極作用。買辦資產階級對於引進外國生產技術,推進中外貿易,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發生、發展曾有過重大作用。買辦資產階級人物也有變化,對具體人物要作具體分析。葉澄衷、嚴信厚、陳猷等這些早期買辦人物是靠與14外國洋行打交道發家致富的,對外國依賴性強,但對推動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也是盡了力的。
  四是研究近代人物要注意人物的轉化,這也是研究人物的社會性很重要的一點。寫人物生活經歷、思想活動,均需要有一個社會性在頭腦里,掌握這一點來分析他們,但不是千篇一律式地貼標籤。如翁同和為同、光兩代帝師,任戶部尚書時與洋務發生關係,任軍機大臣與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有關,通過寫他的這些經歷才能寫出他的教育思想、主戰愛國和力主維新變法的轉折。不寫張謇出使朝鮮的經歷,不知他在朝鮮看到日本對朝鮮的瘋狂侵略,就無法解釋他為什麼有甲午對日主戰和後來從事實業救國活動的轉化。 (作者:陳朝霞)


  參考文獻


  [1] 李喜所.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M],天津古籍出版 社,2005.
  [2] 陳旭麓.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3] 謝俊美. 袁世凱成敗簡論[J ].歷史教學,2004 (2) .
  [4] 謝俊美. 常熟翁氏[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 陳翰笙. 華工出國史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