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35|回復: 0

[历史人物] 高盧戰記(11)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09-6-30 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互聯網
二九、至於我前面說到過的阿杜亞都契人,當他們以全部兵力趕來援助納爾維人時,得到了這場戰事的消息,就在半路上掉頭回家,放棄了全部市鎮和要塞,把所有的財物都集中到一處被自然條件極好地捍衛著的市鎮裏去。
這市鎮四面都被高峻的峰岩和陡壁包圍著,只在一面有一條平緩的上山道路,不到二百羅尺寬,他們原已在那邊築了兩重很高的城牆作為防禦,這時又在城牆上放置了極重的石塊和削尖的木樁。他們原是欽布裏人和條頓人的後代,這兩族人向我們的行省和義大利移動時,把他們帶不走的那些輜重和財物,設法安頓留置在萊茵河這邊,並從他們中間留下六千人來作為守衛和保護者。在他們被殲滅以後,留下來的那些人受到鄰族的多年侵擾,一會兒進攻別人,一會又抵禦別人的進攻,後來在大家同意之下,挑選這塊地方作為住家。
三0、 我軍剛到達時,他們不時從市鎮裏沖出來,跟我軍作些小戰鬥。後來當我軍造起了一座高十二羅尺、週一萬五千羅尺、密佈碉堡的長壘以後,便退守在市鎮裏不再出來。當我軍的盾車推了上去,圍牆堆了起來,同時他們還看到很遠的地方正在建造木塔時,最初他們只管取笑,譏諷我們說:老遠造起這麼笨重的器械來幹什麼?特別是象你們這樣矮小得可憐的人,要費什麼樣的手腳、什麼樣的精力,才能把這麼笨重的木塔搬到城下來呀?因為和他們的魁偉身材一對比,我們的矮小常常受到大部分高盧人的輕視。
三一、但他們一看到它居然移動起來,向他們的城牆靠近時,新奇而又陌生的景象刺激了他們,他們派求和的使者來見凱撒。使者們是這樣說的:他們相信羅馬人作戰時是有神靈相助的,所以才能把這樣高大的機械迅速地移動到就近來作戰。他們願意把自己連人帶全部財物都交給凱撒,聽憑處理。他們只要求允許一件事情:
如果僥倖得蒙他的仁慈和側隱——他們老早就聽人說過這個——決定饒恕阿杜亞都契人,希望也不要把他們的武器沒收掉,因為差不多所有他們的鄰人都仇視他們,妒忌他們的英勇,如果他們交出武器,就再也無法保衛自己。要是真讓他們落到這種倒楣的境地,還不如聽憑羅馬人隨便怎樣處理,總比讓一向受自己統治的那些人殘酷殺害好些。
三二、凱撒對他們的這些話回答說:假使他們在撞錘還沒觸到城牆之前就投降,他就會保全他們的國家。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他自己一向以寬大為懷,而不是因為他們的過錯有什麼可以原諒的地方。但投降沒有別的條件,唯獨要他們把武器交出來。他自然會象過去給納爾維人安排的那樣,命令他們的鄰居不許對已經投降羅馬人的國家作任何侵害。使者們把這些詩回報了他們國內的人以後,他們答應執行凱撒的命令。大量武器從城牆上擲下來,投入市鎮前面的壕塹裏,堆積得差不多跟城牆一樣高。就算這樣,後來還發現幾乎有三分之一武器被隱藏下來,藏在市鎮裏。城門打開了,當天他們就獲得了和平。
三三、傍晚,凱撒下令關上城門,並命令士兵們都撤離市鎮,以免鎮上居民受到侵害。後來才知道,他們事先就商定了一個陰謀。他們相信,一投降之後,我軍就會把哨崗撤走,或者,至少也要在防守上鬆懈許多。他們一部分人用留藏起來的武器,一部分人用樹皮做成或柳條編就的盾——因為時間短促,只匆匆蒙上一層獸皮——在第三更時,突然全力從鎮上奪門而出,揀我軍的工事最易於攀登的地方沖出去。
很快地,信號按照凱撒事先作的指示,用火光馬上傳開,士兵們從附近的碉堡中立刻奔向那邊集中。在這場戰鬥中,敵人作戰的猛烈程度,只有象他們這樣勇悍的人,需要在不利的地形抵禦從壁壘和木塔中向他們紛紛發射矢石的敵人、生路只剩一線時,才會表現出來。這時唯一可以寄希望的東西就是自身的勇敢了。約有四千人被殺,其餘的仍被驅口鎮上。次日,把已經不再有人把守的城門打開了,我軍進人鎮中,凱撒把鎮上的全部戰利品一下子就拍賣出去。據買的人向他作的報,
他們買下的人達五萬三千之多。
三四、就在那時,布勃留斯•克拉蘇斯——他是奉凱撒的命令帶一個軍團去征討文內幾人、文內裏人、奧西蘭米人、古裏阿沙立太人、厄蘇維人、奧來爾契人、雷東內斯人這些連接大洋的沿海各邦——向他報告說;所有這些國家都已被收歸羅馬人民的權力和管轄之下。
三五、這些工作完成後,全高盧都已平定,這場戰爭在蠻族中引起的震動如此之大,連住在萊茵河以外的一些族也都派使者到凱撒這裏來,答應交納人質。並奉行他的命令。凱撒因為急著要趕到義大利和伊裏列古姆去,就命令這些使者在明年初夏時再到他這裏來。他自己把他的軍團帶進設在卡爾號德斯、安得斯、都龍耐斯以及鄰近新作戰地區的各邦的冬令營後,立刻出發到義大利。元老院接到凱撒的信後,決議為這些戰役作十五天謝神祭,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待續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