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4|回覆: 0

張家嵐屯積石冢墓群發現石錛等珍貴文物(圖)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3-2-19 18: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日報
(記者吳琳 通訊員王亞茹)位於大連雙D港產業園區的張家嵐屯積石冢墓群,經過20多天緊張的搶救性發掘,目前該積石冢墓群有了重大發現,發掘出斜刃石斧、石錛、石箭、蛋殼陶、玉環、綠松石,證明該積石冢墓群規格較高,是目前大連黃海沿岸發現年代最早的積石冢墓群之一。 記者在現場看到,出土的石錛器形精美、製作精細,刀刃仍然鋒利。現場還擺放著大量出土陶片,從陶片中可辨器形有罐、壺、杯、盆,尤爲重要的是發掘出的一片蛋殼陶,外表漆黑黝亮,陶胎非常薄。據大連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本次考古發掘領隊張翠敏介紹,這種蛋殼陶是山東龍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蛋殼陶的質料全部是細泥質的黑陶,不含任何雜質。薄陶胎是製作工藝上的一個重要特徵,因爲易碎,這種珍貴器物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具,是被用作禮儀器皿使用。另一重大發現是兩件珍貴的玉環和一件綠松石飾品,同樣證明了張家嵐屯積石冢墓群的規格比較高,墓主人絕非普通人。
在發掘現場,記者見到了專程趕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賈笑冰。他告訴記者,大連地區的積石冢非常重要,從已經發掘遺址的資料上看,大連地區的積石冢從新石器晚期一直延續到青銅器晚期,跨度時間長達2000年至2500年,而且在大連地區分布很廣,說明大連地區是東北地區文明起源之一。因爲從全國範圍上看,積石冢與社會組織結構有很大關係,它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進行,是當時社會進步的一個力證。賈笑冰認爲,從雙砣子遺址、小珠山遺址、長海門後遺址到現在張家嵐屯積石冢墓群的發掘,都能看出大連地區在東北亞以及在東北地區的文化交流橋頭堡的地位,從距今700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來源:光明日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