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90|回覆: 1

[訓詁學] 字詞解惑:『藉此機會』中『藉』的用法對嗎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3-1-15 17: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三晉都市報
有時在報刊上看到『藉此機會』的寫法,其中『藉』的用法是否正確呢?
  『藉』字讀jiè時,常見的用法有:
  1.表『墊在下面的東西』,也就是『墊子』,如『草藉』『以草為藉』。
  2.動詞,表 (用東西)『墊、襯』,如『枕藉』(很多人交錯地倒或躺在一起)、『藉茅』(用茅草墊着)。3.表『撫慰』『安慰』,如『慰藉』。4.用於『蘊藉』(表說話、文章或神情等寬和而含蓄不露。例如『蘊藉的笑意』『溫恭蘊藉』『意味蘊藉』『詩意蘊藉』)。

  在『假託』和『憑藉』『利用』的意義上,『藉』跟『借』是繁簡關係。也就是說,在上述意義上,『藉』是『借』的繁體字。從規範用字的角度說,我們應該寫規範的『藉故』『借古諷今』『憑藉』,不宜寫夾用繁體字的『藉故』等。上面提到的『藉此機會』中的『藉』是『憑藉』的意思,寫成『藉』是不規範的,應當寫作『藉此機會』。
  『藉』跟『借東西』的『借』沒有繁簡關係,『借東西』的『借』在漢字簡化之前就寫作『借』,而不是『藉』。【說文解字】說:『借,假也。』【左傳・定公九年】中便有『盡借邑人之車』的用例。可見,『借東西』的『借』古已有之,如果把『借東西』的『借』寫成『藉』,就成了錯字了。
  另外,『藉』還讀jí表『雜亂』等意義,例如『狼藉』。
  『藉』跟『籍』古時通用,例如『狼藉』有時也寫成『狼籍』,但是現在不通用了,『籍貫』『典籍』『學籍』中的『籍』不宜寫成『藉』。
智慧啟蒙 發表於 2013-3-5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看看我的作品
語言文字的重新評估
高曠
摘要:用矛盾統一的方法對語言文字的準確性、承載力、自身性質進行重新評估和定位。
    關鍵詞:語言文字;評估;定位
宇宙萬有不是以語言文字的存在而存在的,語言文字只是人類互通信息的工具之一,是人類現象的衍生物。既然語言文字作為溝通和表達的工具,就有必要對它的準確性、承載力、自身性質進行評估和定位。
       語言文字再加上圖像、音聲的配合,幾近成了人類無法替代的信息交流工具,是人類文明的象徵。語言文字輔助人類極大地拓寬了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空間;現代人更是深深的打上了語言文字的烙印,甚至已經浸入到意識和骨髓裏:幾句歌詞、一段演講、一篇文章、一本書可以觸動人一個人的心理乃至生理,甚至可以影響一觀念、一事件、一人生、一群體、一國度、一世界。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應當清醒的看到:
     (1) 語言文字的指代和意會作用,是建立在共同認可、認識基礎之上的,如若不然,縱然千言萬語如同鳥鳴,汗牛充棟也是費紙,如同非專業人士看、聽電報密碼的感覺。對具體的個人來說,地球上千餘種語言、百多種文字絕大多數是『密碼』、是符號,不明所指。
     (2) 同一個物、事、理,有千餘種語言發音、上百種文字符號來表達,哪一語音和符號是正確的表達?都可以說正確,也可以說都不正確。語音符號畢竟是語音符號,本來畢竟是本來,本不甚相干,都是人類人為的假設與方便。
       創造語言文字之初的本意就是用它來指代、會意,以便於溝通,也等於說一切語言文字本身都是譬喻,所以,語言文字即使堆積成山也逃不出譬喻的本質,而不會是實質;譬喻永遠是在譬喻,真相永遠是真相。
       但是,一旦語言文字與意識之間建立了條件反射,語言文字就不可避免地影響甚至左右人類的思維和存在。究其成因是,學習語言文字之初,就在物、事、理與語言文字之間在人類的意識裏建立了難以磨滅的生理、心理條件反射,以至於最後人類深陷其中,忘了來時的路。
       隨着語言符號的濫用,現代符號學家認為,我們已經身處『話語講述』而非『講述話語』的時代!
       事實上,語言文字與其所指代的物、事、理在本質上本不甚相干,只是因為人類人為建立的語言文字與意識之間的反射才相干。舉例來說:口發『火』音,嘴應被燒;『火』字在書,紙應被焚;說『飯』之時,腹應能飽;口發『水』音,應能止渴;這可能嗎?
       如實、實相與語言文字之間有兩道障礙永遠不可逾越:一  如實、實相與意識體所處的境界之間的障礙;二  意識體所處的境界與語言文字之間的障礙。
       佛經載,別教三地菩薩即能現觀自他一切善知識為眾生說法時,法音之宣流,雖有所說,皆如戲論,非真實義。唯籍言說相,開示眾生悟入,非為戲論諍勝而說諸法。
       正因為如此,每一位智者,在教誨之時,必定對自身的方法和工具進行評估和說明。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首先對語言的局限性進行了定位;又強調: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金剛經】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又,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最後言一字未說,就是避免眾生為語言文字所誤。
       所以,文以載道,語言文字本身不是道,只是方便、工具;弄清語言文字與其所指代的事實真相具有相異性,有助於人們更直觀地觀察世界,而不是用語言文字來對待世界,更不是用理論教條來審查世界。
       當然,語言文字的功用也絕對不能埋沒;對於人類而言,真理非語言不便傳遞,但語言終究非是真理,真理是事實本身。正所謂:以指指月,指終不是月。
       圖像當然也是虛擬所成,但是由於它們反射或發射光波近似於人類所認可『實物』的光波,所以具有僅次於實物的迷惑性,比語言文字的迷惑性更大;一位精神分析學家說:讓一個精神病人看白牆也比看電視強!
     【道德經】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客觀地說出了一個科學事實:眼、耳看到和聽到的有限東西,障礙了人類進一步接收更為廣闊和無限信息的可能,以至於說世界的本來與真實面目。
       語言文字和圖影的信息傳播功能在現代被無限放大,讓現代人不自覺地生活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虛擬(符號)世界裏,樂之不疲,娛樂至死。
       本節的目的在於認清語言文字的兩面性:有用性與無用性的統一;有益性與有害性的統一。
       由以上可知,任何一種學問研究到極致,都能展現矛盾統一(般若中道)這一宇宙法則!
       如果對語言文字這個工具的準確性、承載力、性質不能有一個正確的了解,那麼,談論所謂的哲學、智慧都無異於痴人說夢、夢中囈語。因之所撰的一切見解,要麼是建立見,要麼是誹謗見,絕少正見、智慧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