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4|回覆: 0

成都發掘秦漢時期石獸 外形完整眼鼻不易分辨(圖)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3-1-9 17: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華西都市報
20131993529495.jpg

1月8日,考古工作人員指揮吊車將石獸吊起『站』穩。

華西都市報:
在天府廣場這麼寸土寸金,被挖了多次的地盤,居然還能夠發掘出石獸這樣的大傢伙。象?豬?獅子?它到底是個啥子喃?!
記者王浩野林建平攝影楊濤
石獸長3米多,重8噸,外形基本完整,眼睛、鼻子不易分辨,像頭沒『角』的犀牛
和石獸一同出土的還有大量陶器、彩色小珠子、刻有文字的瓦當、南朝時期的瓷器
1973年,曾經能夠『重見天日』的石獸因爲種種原因被回填
在天府廣場西側,原來鐘樓現在四川大劇院的修建工地中,一尊石獸已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 1973年,曾經能夠『重見天日』的它因爲種種原因被回填,這一睡又是39年。
昨日上午,躺在四川大劇院考古工地第七層灰坑中的石獸,在一台起重機的幫助下終於『站』了起來。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的專家對石獸及其周圍出土的文物進行了清理。初步推測,這個石獸爲秦漢時期文物。算下來,它已經『穿越了』至少1793年。
發掘現場
吊車幫忙石獸上午『正身』
昨日上午11點,記者來到在建的四川大劇院工地,一輛大型起重機停在石獸所在的發掘坑旁邊。發掘坑呈長方形,在地面以下2米深,石獸『側躺』在坑裡,左側身體還挨著土層。在石獸旁,一名工作人員在繪製石獸的圖像。
11點15分,圖像繪製基本結束後,四五名工人開始用鐵鍬挖出石獸背腹下的泥土,隨後用綠色的寬布條包裹住石獸的腹部,再用吊車繩索綁在石獸的腹部。
11點40分,一名司儀模樣的人手持『拂塵』樣的長鞭在石獸上抽打了幾下,隨即起重機開始吊起石獸。11點47分,石獸被成功吊起,穩穩地『站』了起來。從大體上看,石獸頭部較長,外形基本完整,眼睛、鼻子不易分辨,像是一頭沒有『角』的犀牛。
輕刮慢鏟石獸下午『洗澡』
昨日下午,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宣傳營銷部主任肖女士,在現場微博直播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石獸的清理工作。石獸長3米多,重8噸,露在外面的左側身體上已能看見紋飾和形態,考古人員主要給右側身體『洗澡』。石獸是紅砂石材質,質地並不堅硬,考古專家用平頭錘先清理覆蓋在石獸身體的泥土,再用手鏟刮離覆蓋在石獸上的粘土,到了有紋路的地方,要用竹籤慢慢剝離。
昨日下午3點,專家在石獸的腮部找到了捲雲紋,石獸的屁股、尾巴的輪廓也漸漸清晰。5點左右,清理工作接近尾聲,石獸的腮、背、臀部都刻畫了大範圍的捲雲紋。在現場,和石獸一同出土的還有大量陶器、彩色小珠子、刻有文字的瓦當、南朝時期的瓷器等文物。
歷史推斷
石獸多大?至少1793歲了
根據金沙遺址博物館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考古工地第七層時代爲蜀漢末至西晉,根據石獸的外形和製作風格推測其製作年代上限爲秦漢時期。
記者輾轉聯繫到了在現場參與發掘的考古隊負責人,證實昨日初步推測石獸是秦漢時期的。秦漢的歷史爲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即使石獸是公元220年的產物,距今至少也有1793年了。
石獸『打盹』一晃已39年
早在1973年11月,天府廣場鐘樓破土動工挖地基時,這頭石獸就被發現了。但由於石獸太大,加上條件簡陋,當年未經發掘便回填了,深埋在鐘樓之下。石獸這一『打盹』,又是37年光陰過去了。
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記憶的鐘樓拆除,發掘石獸再次被提上日程。最終,在今年年初鐘樓原址即將修建四川大劇院前,考古人員進場發掘,深埋地下的『千年石獸』終於有機會重見天日。
石獸到底是啥子?今日專家解謎
『當時挖了一個直徑兩米多、一人多深的大坑,在坑裡可以看到一個灰白色的石獸。』這是多名見證過石獸初次面世的人的描述。但石獸到底是獅子還是石象,大家都不敢肯定。
昨日,目睹了挖掘過程的多名附近賓館工作人員也非常疑惑,張大姐說是象,胡師傅說是豬,也有人說像獅子,甚至還有人說是大烏龜。它是否與傳說中張獻忠的石牛、李冰治水時沉下的石犀牛有關?這些都還沒有定論。
四川考古界的3位元老也趕到現場考察。這頭石獸的前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繁華?今日,在天府廣場四川大劇院工地考古現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將召開新聞發布會,爲大家解開謎團。
記者手記
若非親眼所見,我絕對不會相信天府廣場地下還埋著這麼大的驚喜,一個8噸的大塊頭。
看著文物發掘的過程,心中會有油然而生的一種敬畏感。不是爲事物本身,而是它身後被賦予的那段歷史。
金沙遺址將古蜀國統治者在成都附近的活動從2500多年前推進到3000多年前。而這隻石獸,又將給秦漢時期的蜀地歷史增加怎樣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