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3|回复: 3

[无为制度] 新五权分立理论的诞生及其无为制度的框架简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2-11-30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五权分立理论之诞生

新五权分立是相对于孙文的五权宪法而言的。若就字面而看,二者之差,一曰分立,一曰宪法;若就理论依据而究,一曰无为论,一曰契约论。

孙先生之推五权宪法,大概是因为见到了欧美三权宪法民主制度之未尽臻善,而以美国三权宪法作为依据,提出个进一步完善的宪法制度。只可惜,千年一变革的中国无此福份。

而笔者所推之五权分立(授权华韵国学教育网首发,转载不标注者必究),则主要依据于华夏源源不断的“无为思想”及民本原则。无为思想作为五权分立的基础,已于《关于无为制度下五大功能政府的简单阐述《新五权分立》》中论及,此处再细述民本原则的作用。

所谓民本的执政原则,早在春秋战国已理论化,如儒家的仁政、民贵君轻,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政于民)等。概权诞之初,乃是民赋予官的,如此,则一社会之管理,必有民之可自治与不可自治之别。可自治者,则民自决之;不可自治者,则诉诸官府,以公决之。

故而,权必分民权、官权,而权之出也,民焉,故权之分,当民决之。然而人民并未能如政府般形成制度化组织以对权力进行赋予否决管理。因此,权之所立,必据于法。

所谓法者,人道法天也。人类之智不出于天,而其又属天道之器,器之行必不出诸道,是故,人道,当尚天道而法之,然后章文律令,秩序成焉。

无为制度的框架简述《图示》

国之有法也,然后阴阳别而分民官二权;五行别而分立法、司法、决策、执行、监督五道。民权官权之分者,以重民而轻君也,以还政于民也;五道之分者,以彰护权之出于民也,不使徇私枉法。

今制简表以示如下:

无为制度框架示图   
   ┌─ 立法道 ─ 中央诸部 ─ 省级诸部 ─ 城级诸部
   │─ 司法道 ─ 中央诸部 ─ 省级诸部 ─ 城级诸部
法律—│─ 决策道 ─ 中央诸部 ─ 省级诸部 ─ 城级诸部
   │─ 执行道 ─ 中央诸部 ─ 省级诸部 ─ 城级诸部
   └─ 监督道 ─ 中央诸部 ─ 省级诸部 ─ 城级诸部

诸部可分兵部、农部、商部、礼部等。与目前制度相比,则去掉中央政府,去政党化,后另立五道,又于目前之诸部分立五处,以行五道诸权;其下省级城级之架构如是类推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12-11-3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主民主宪法是契约论来的,而这个五权分立,看不出契约的本质,但这里的法律,其形成应该也是公民契约过程吧?
例如监督道对法律的修正过程不就是公民共同力量的结果吗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12-11-3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如此一来,没有了国家主席机构,会否导致群龙无首?
外交部成为五道下的一部?省城二级的外交部权职如何安排?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12-11-30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制度貌似比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更吸引人,更具有普世价值。如果中国能建立这样的制度,将会确保中国在未来千年之内的世界领导地位,华夏文化也相信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恢复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