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4|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跨層結構的詞彙化與詞典的收詞及釋義(1)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2-10-29 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語文網
論文摘要 路層結構的詞彙化是漢語詞彙衍生的一條途徑。本文對『而已』、『從而』、『匾而』、『否則』、『由於』、『終於』六個詞彙化實例進行了考察,指出了它們成詞的途徑、時間及顯性標誌;同時對四部詞典的收錄、釋義情況作了分析,指出它們的得與失,並提供了一些參考意見。
  一、引言
    語言是線性的結構,一個個語言單位都是按照先後次序排列在一起的。跨層結構指的就是不在同一個句法層次上但在表層形式上相鄰近的兩個成分的組合。比如『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中的『學』和『而』雖然在句子線性序列上緊鄰,但是不在同一個句法平面,也不能獨立作為一個語法單位使用,就是一個跨層結構。又如『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易傳・繫辭上】)中的『極其』。江藍生先生稱之為跨層非短語結構
  在漢語的歷史長河中,很多這類跨層結構詞彙化為詞了,如上面的『極其』。對這類詞彙化現象進行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漢語詞彙發展演變的歷史和規律。關於跨層結構的詞彙化,現在已知的一個規律就是它們的歸宿一般都是虛詞,如副詞、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等。但是由於各自的詞義、所處句法環境、使用頻率等的不同,詞彙化的時間、途徑及機制等也呈現出很大差異。學界對詞組的詞彙化研究得較多,規律也總結得比較充分,成果也往往在辭書中有所體現,比如詞條的收錄、詞性的鑑定及釋義等。相較於詞組的詞彙化,跨層結構的詞彙化研究得就很不夠。我們翻閱了幾部較有代表性的詞典,發現在處理這類由跨層結構詞彙化而形成的詞時差異較大;即使同一詞典,前後所持標準也往往不一。
  本文的目的在於:一、通過對六個跨層結構詞彙化的實例進行考察,簡單描繪它們詞彙化的時間、過程,找出它們成詞的顯性標誌;為詞典編纂提供一些可能的資料。二、觀察幾部詞典對這類詞的收錄及釋義情況,探討其間的得失,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二、跨層結構詞彙化舉例
  
  我們選取了六個詞,都是在古代漢語中就產生、現代漢語中繼續使用的詞。
  
  1 而已
  
  『而已』中的『而』最初是連詞,『已』是動詞,表『停止、結束』義;『而已』是跨層結構『連詞+動詞』。如:『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莊子通過比喻來說明人生短暫,忽然之間就結束了。由於動詞『已』常處於句末,不帶賓語,且不是句子的主要動詞,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虛化,而產生出『算了、可以了』等義。如:『故古之王天下者,奚為哉?天地而已矣。』(【莊子・天道】)『天地而已矣』就是『敬奉天地就可以了』的意思;這時『已』的動詞性已不是很明顯,不過『而已』仍是跨層結構,只是較前面『忽然而已』中的『而已』結合要緊密。隨着這類『已』進一步虛化,連詞『而』的連接功能也逐漸喪失,最後『而已』就融合為一個表限制語氣的語氣詞。如:『吾以為得失之非我也,而無憂色而已矣。』(【莊子「田子方】)『而無憂色而已矣』就是『沒有憂色罷了』。又如:『其母日:「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傳・桓公十五年】)『父一而已』就是『父親只有一個罷了』。上面兩例的『而已,已經是較典型的語氣詞,可以譯為『罷了』。語氣詞『而已』現代漢語中也常見,【現代漢語八百詞】(呂叔湘主編,商務印書館1980年)解釋為:『用在陳述句末尾,有把事情往小裏說的意味。』
  從上可知,跨層結構『而已』在先秦就已經詞彙化為語氣詞了,典型特徵是:語境擴展,出現在非行為動作句中,表限制語氣,如『父一而已』。
  
  2 從而、因而
  『從而』、『因而』的跨層結構形式先秦就出現了,『從』是『跟隨、聽從』的意思,『因』是『依託、憑藉、利用、乘勢』的意思。如:『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韓非子・奸劫弒臣】)『從而譽之』就是『跟着(君王)讚譽他』;『因而毀之』就是『趁機詆毀他』。由於『從』和『因』常居於次要動詞的地位,詞義就很容易虛化。漢代以後,『從』可以不表『跟從』,而表『接着、隨後』義了。如:『傷其本,枝從而亡。』(【禮記・哀公問】)根傷了,枝接着也枯亡,而不是樹枝有意識地跟從樹根枯亡,所以『從』就是『接着』的意思。『因』也可以不表『憑藉、趁機』等義了。如:『韓信遂平齊,乞自立為齊假王,漢因而立之。』(【史記・田儋列傳】)韓信要劉邦立自己為齊假王,劉邦害怕韓信變心,才被迫答應,自然說不上『趁機』了。隨着『從』『因』動詞義的逐漸虛化,『從』和『而』、『因』和『而』之間的界限也逐漸模糊,『因而』在魏晉時發展出較典型的因果連詞用法。如:『十二銖而當半兩,衡有左右,因而倍之,故二十四銖而當一兩。』(【宋書・律志】)上例為非事件句,沒有時間性,『因而』純粹表示因果關係。『從而』在唐代也有了典型的連詞用法。如:『(丁)奉見其前部兵少,相謂日:「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設備。』(【通典。兵十】)敵人是輕視丁奉的部隊,覺得這樣的兵力不值一戰,因此笑,而不是接着笑。『從而』也是表因果關係。
  跟從某人做某事、趁機採取某種行動具有時間的先後因素;而時間的先後往往蘊涵着事件的因果關係,這正是『從而』、『因而』詞彙化為因果連詞的動因。
  
  3 否則
  跨層結構『否則』先秦也出現了。如:『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尚書・益稷】),漢孔安國傳:『不從教則以刑威之。』又如:『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左傳・昭公十五年】)『否則退』就是『(力)不能就退』。由於『否』表示對前麵條件的否定,並且否定的往往是還沒有發生且有可能發生的事,因而句子本身就含有一種假設的意味,根據語境,『否則』常常可以理解為『如果不這樣,就……』。正是句子的假設義對跨層結構『否則』的詞彙化產生了影響,隨着時間的推移,句子的假設義慢慢附着到『否則』上,這一跨層結構也就被人們重新分析為一個表假設的讓步連詞。如:『大臣得賢者謀,當顯進其人,否則為下相攘善。』(【漢書・五行志】)又如:『必聖且賢者先焉,否則強有力莫能競也。』(劉禹錫【天論】)『否則』現代漢語中也常見,如:『這場球賽,他們吃了經驗不足的虧,否則不會輸。』(【現代漢語詞典】『吃虧』條)
  
  4 由於
  跨層結構『由於』也產生於先秦,『由』是動詞『萌生、產生、來源』的意思,『於』是介詞,後面接名詞構成介賓結構;『由於』就是『動詞+介詞』的形式。如:『故古之為國者,無使民自貧富,貧富皆由於君。』(【尹文子・大道下】)『貧富皆由於君』就是『貧富都來源於君主(即貧富都是君主給的)』的意思。用公式來表示就是『A產生於B』或『A來源於B』。『A產生於B』往往意味着『B是A產生、出現的原因』,即該結構天然蘊含着一種因果關係。
  言語交際中,人們關注的往往是事情的原因和結果,如上例『貧富皆由於君』,人們很容易進行語用推理:『貧富都是因為君主才有的啊。』正是在這一語用推理作用下,『由於……』句的困果關係很容易凸現,從而造成『由』的動詞義弱化。如:『御癘者,宋後家屬,並以無辜委骸橫屍,不得收葬;疫癘之來,皆由於此。』(【後漢書・盧植傳】)『由於』還是跨層結構,『皆由於此』還是『都來源於此(不收葬死於御癘者)』的意思,不過『由』的動詞性已經較弱,『由於』之間的界限也不如前面『貧富皆由於君』中的『由於』分明,就是把它理解為因果連詞也不會產生誤解。隨着時間的推移,『由』的動詞義徹底虛化,這時句子的因果關係就更加凸現出來,而成為典型的因果句;『由』和『於』的界限也從逐漸模糊到消失,最後組合成因果連詞。如:『舊律所難知者,由於六篇篇少故也。』(【晉書・刑法志】)上句是非行為動作句,『由』自然也沒有動詞性,『由於』純粹表示因果關係。又如:『古者人稠地狹而有儲蓄,由於節也;今者土廣人稀而患不足,由於奢也。』(【晉書・傅玄傳】)
  
  5 終於
  跨層結構『終於』也出現於先秦。『終』指『結束、終結』,『於』是介詞,後一般接名詞組成介賓結構;『終於』就是『動詞+介詞』,相當於『到……結束』的意思,並常常與『始於』同現。如:『始於家邦,終於四海。』(【尚書・商書・伊訓】)又如:『知者始於悟,終於諧;愚者始於樂,終於哀。』(【說苑・談叢】)『到……結束』敘述的是事情、行動過程的完結,但是過程的結束同樣意味着必然有一個結果,而事件的結果正是人們所關心的。在語用推理的作用下,句子的結果關係凸現,過程性減弱;從而引起『終』的動詞性減弱。如:『(人君)遂莫肯改寤,法則古人,而各行其私意,終於君臣乖離,上下交怨。』(【漢書・五行志】)上例指出人君如沒有賢明之材就會『君臣乖離,上下交怨』,『終』的動詞義已經不明顯;『終』和『於』的界限也較模糊,大致可以譯為『最後』了,但還不是典型的副詞。根據語境,只有『(終)於』後接的不是名詞性結構而是動詞性結構等,句子表示的又是結果,這時的『終於』就是較典型的副詞了。如:『伯奇至賢,終於流放。』(【後漢書・黃瓊傳】)『賢』是形容詞,不是行為動作,句子自然也不能理解為『賢明到流放結束』;『終於』已經是副詞。又如:『故臣之愚慮,欲令諸侯權具,國容少而軍容多,然亦終於必備今事為宜。』(【晉書・劉頌傳】)此例『終於』後接『必備今事為宜』,也就是還沒有開始的行為,當然更談不上結束了,『終於』相當於副詞『終究』。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