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0|回復: 0

[快乐汉语] "说项"的由来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2-9-25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京青年报
2012925112317424.jpg


古代的文人相敬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经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确实有互相看不起的毛病,然而凡事也不可一概而论。

    唐朝有个读书人叫项斯,字子迁,台州乐安(今浙江仙居)人,诗写得不错。可是由于无人推荐,默默无闻。为了让诗名被人知晓,也为了求得名家的指教,有一次,项斯带着作品去拜见一位叫杨敬之的人。杨敬之在当时很有些名气。他读了项斯的一些诗,拍案叫绝。此后,项斯又带了些诗稿去拜访。这位杨先生不仅热情接待,而且当项斯告别之时还挥笔赠诗一首: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意思是说,项斯的诗好,为人的风范比诗还好。“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确实这么做了,他到处赞美和推荐项斯的诗歌,项斯的名声渐渐传开,直达长安。第二年,项斯应试,中了进士,一时间名声大震。

    杨敬之就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而是热情的帮扶后辈。他那句“到处逢人说项斯”后来流传开了,经过变化就形成了一个词语“说项”,引申为替人说好话,替人讲情,现在这个词还经常使用。

    另外,元朝时候,萨都剌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山东有位文人读了之后不以为然。他对人说:“这首诗有的地方还须斟酌。”于是萨都剌专门去寻找他,想问个明白。

    两人见面后,那人说:“闻和听都是听,意思不重复吗?不如把‘闻’字改为‘看’字”。萨都剌有些犹豫。心想:看雨合适么?那人笑了笑:“古人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诗句么!雨虽有声可听,亦有形可看呀!”萨都剌觉得有道理,赶忙下拜。在文坛上,这样“一字师”的例子,文人互相尊重的佳话还是不少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