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7|回覆: 0

[中醫世家] 櫛風沐雨六十載 岐黃故裏譜華章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9-23 0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巍巍秦嶺山,滔滔渭河水,在這人文薈萃的三秦大地上,盛開着一朵中醫藥奇葩——陝西中醫學院。
  陝西中醫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3年改名為陝西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由古城西安遷址咸陽,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其為全國8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04年,學校在連接西安、咸陽的世紀大道旁建成了充分體現中醫藥傳統文化特色的南校區,為進一步發展搭建了一個全新的、更加廣闊的平台。作為全國成立較早、西北地區綜合實力較強的中醫藥高等學府,陝西中醫學院在輾轉遷徙中燃燒激情,在改革創新中繪就藍圖,在科學發展中鑄就輝煌,成為西北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2012年9月25日,陝西中醫學院將迎來建校60周年暨本科教育53周年華誕。60年櫛風沐雨,上下求索;60年自強不息,弦歌不綴;60年薪火相傳,英才輩出;60年躬耕杏林,譜寫華章!建校60年來,學校稟承岐黃故裏博大精深的醫藥文化積澱,深得十三朝古都厚重的歷史英華,傳承秦醫緩和、藥王孫思邈、醫神王燾等古代大醫醫德醫術的遺韻,獨享山水秦嶺的豐富藥物資源,佔盡絲綢之路起點歐亞文化交流的千古風流,使中醫藥文化在三秦大地上薪火相傳。經過60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學校在教學、科研、醫療、產業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
  憶往昔歲月崢嶸
  1952年,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一批延安時期的老幹部、老中醫在西安創建了西北中醫進修學校。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白手起家,人拉肩扛,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建設了簡易校舍;在資料極度匱乏的情況下自編教材講義,在西北地區開創了現代中醫藥教育的先河;先後舉辦多期中醫進修班、提高班、函授班、西醫學習中醫班,為國家培養了急需的中醫藥人才,使陝西省的中醫藥事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後,為了改變校舍狹小、沒有附屬醫院的不利局面,學校於1961年遷至咸陽,並將原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直屬附屬醫院。全校職工上下一心,發奮圖強,因陋就簡,邊辦學邊建設,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醫史博物館拔地而起,一個功能齊全的現代中醫藥高等學府初具規模。正是靠着這種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的精神,學校在教學、科研、醫療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躋身全國重點建設的8所中醫院校之列。
  進入21世紀,學校緊跟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步伐,審時度勢,在資金極度缺乏的條件下,做出建設新校區的重要決策。廣大教職工發揚老一輩自立更生、勤儉建校的創業精神,積極分擔學校困難,踴躍藉資2400多萬元,解決了徵地資金的燃眉之急。在二期建設中,教職工們又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籌款建成學生公寓。廣大教職工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愛校如家的精神,在陝西中醫學院的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艱難坎坷的發展歷程中,陝西中醫學院人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孫思邈『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有機結合,凝練出『精誠仁朴』的校訓,全校師生員工以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不甘落後、全力爭優的拼搏精神,萬眾一心、精誠團結的協作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業精神,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兼容精神,任勞任怨、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愛校如家、校興我榮的主人翁精神,生動詮釋了『精誠仁朴』的深刻內涵,成為師生員工的共同價值取向和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看今朝成就輝煌
  (一)改革發展繪宏圖
  『十一五』期間,學校領導班子深入院系、處、室調查研究,認真聽取專家建言獻策,進一步理清辦學思路,明確提出『質量立校,科技強校,人才興校』三大戰略,大力實施『億萬千百十』和『531』工程,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能力,努力踐行建設西部一流、特色鮮明、和諧文明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的辦學思路。
  學校在認真總結『十一五』所取得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科學謀劃,制訂了【陝西中醫學院『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內強筋骨、外塑形象』的總體工作思路,全力實施教育教學質量工程、科技創新工程、人才建設工程、大學文化工程、特色強院工程及校園基本建設工程,以實施『六大基礎工程』為核心,狠抓內涵建設;以突出『三個面向』為方向,着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以強化改革創新為支點,為教學、科研、醫療的全面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以謀求科學發展為目標,不斷提升辦學層次,為學校的發展描繪了更加宏偉的藍圖。
  (二)春風化雨育新人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戰略,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的重要使命,切實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積極探索並創新性地提出以『一結合、二強化、三提高』為特點的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新模式;本着『前期打通、後期分化、發展個性、因材施教、凸顯特色』的思路,全面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精品課程升級改造計劃,充分發揮各級精品課程的引領示範效應,大力開展視頻公開課程和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大力推進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案例式和PBL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積極倡導教師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訓練學生利用網上教育資源的能力;改革考試評價方式,倡導開展論文寫作、答辯、實踐操作等多元化考試考核評價模式;構建了以幹部聽課、專家督導、同行評議、學生評教以及三期教學檢查等5種教學信息採集制度和院(系、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規範化實驗室建設與評估、實踐教學基地評估等10項教學工作專項評估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學校以實施『教學質量工程』為抓手,大力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目前,學校已建成7個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名牌專業、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教學團隊、12門省級精品課程。『十一五』以來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獎8項、陝西省優秀教材獎6部。學校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1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1所教學醫院、27個藥學實踐教學基地、17個預防醫學與精神衛生實習基地,12個人文社科類實習基地,能充分滿足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
  60年來,學校立足陝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開拓海外,為國家培育了7萬餘名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醫藥人才。他們有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光輝榜樣,有些已成為德高望重的國醫大師,有些已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衛生事業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優秀的醫藥企業家。廣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傑出表現,是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具體體現。
  (三)匯聚人才強筋骨
  學校堅持『人才興校』戰略,按照『積極吸引優秀人才、大力培養後備人才、努力穩定現有人才』的思路,實施『百名人才工程』,開展『十大名師』、『十大名醫』評選活動,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建成了一支整體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敬業精神強、充滿活力、適應學校事業發展需要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形成了一批在國內有相當知名度的學術創新團隊。擁有西北地區唯一獲『國醫大師』稱號的張學文教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針灸傳承人郭誠傑教授等一批國內知名專家。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人,國家級、省級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30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級教學名師、師德標兵、『三五』人才12人,陝西省名老中醫、名中醫16人。
  學校大力倡導專家治教、民主管理的理念,成立了學術委員會、工會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授委員會等組織,充分發揮專家教授和教職工的聰明才智,調動他們參與學校重大決策和日常管理的積極性,增強了凝聚力和戰鬥力。一個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
  (四)科學研究上水平
  學校堅持『科技強校』戰略,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中醫中藥為主,結構比較合理,層次比較齊全的重點學科群。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有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工作,科技創新已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十一五』以來,承擔了『97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陝西省『13115工程』重大項目等613項廳局級以上縱向科研課題,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3項;教師出版論著450部,發表學術論文3793篇。
  學校編輯出版的【陝西中醫學院學報】、【現代中醫藥】是省級優秀刊物,均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原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建於1964年的校醫史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學術價值高,是全國最早建設的醫史博物館之一,在教學、科研、醫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91年升格為陝西醫史博物館。
  (五)服務社會爭貢獻
  學校2所直屬附屬醫院,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一附屬醫院是國家『七五』期間確定的全國7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醫院之一,是一所中醫特色突出的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醫院』,現有14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專科,在西部地區有較大影響。第二附屬醫院是西北首家中西醫結合三級甲等醫院,有7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專科,其婦產科、心血管內外科、眼科等專科特色鮮明、療效顯著,有較高的知名度,為醫學類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臨床實踐教學基地。
  學校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突出以科研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持教學,形成產學研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機制。學校製藥廠自主研發的『固腸止瀉丸』、『骨癆敵』等藥品,年銷售收入5000餘萬元。學校主動進入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帶動全省中醫藥文化和科技產業的發展,醫藥產業已成為咸陽市的支柱產業。學校先後與企業合作建立了黃芪、連翹等藥材種植基地,改善了當地的農業結構,使之成為陝西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20多項科研成果的成功轉讓,以及與銅川市、寶雞市等地方政府的合作,既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實力,又擴大了學校的對外影響,極大地推動了全省中醫藥文化科技產業的發展。
  (六)英烈風範譜新篇
  1982年6月17日,原中醫系79級2班學生邵小利在咸陽市渭濱公園因搶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中共陝西省委追認邵小利同志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其為革命烈士,衛生部發出向邵小利同志學習的通知。她的獻身精神為大學生樹立了光輝榜樣,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大學生樹立人生理想。學校通過開展『邵小利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等系列活動,逐漸形成了『傳承延安精神,弘揚英烈風範,造就品學兼優的中醫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學校具有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47個學生社團的活動異彩紛呈,為學生搭建了廣闊的成長舞台。堅持30多年的『文藝百花獎』匯演、大學生辯論賽、運動會等,已成為學校傳統的文體項目,烘托出莘莘學子的青春熱情。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服務隊多次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連續7年被評為陝西省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學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在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上受到表彰,是我省高校和全國中醫藥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因校園文化氣息濃厚、環境優美,學校成為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在國內傳遞的中醫院校。學校承辦的全國中醫藥院校第九屆傳統保健體育運動會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市領導及全國中醫藥院校的高度評價。學校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被授予省級『文明校園』稱號。
  展未來前程錦繡
  六十載櫛風沐雨,六十載春花秋實。回首往昔豪情滿懷,展望未來希冀在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陝西中醫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承『精誠仁朴』的校訓,傳承『嚴謹有為,知行合一』的校風,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繼續實施『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技強校』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強化內涵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科技進步的能力,審時度勢,同心協力,在創新中強筋壯骨,在改革中深化內涵,在發展中外塑形象,在競爭中提升實力,奮發有為,勇敢迎接挑戰,努力為實現『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特色鮮明、和諧文明的中醫藥大學』的目標而不懈奮鬥。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