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6|回復: 0

[專家評論] 聯合早報:[谭中]从中美关系结构规律寻求稳定改善途径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9-2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联合早报
     ● 谭中
跨越大洋
最近中美两国政府平心静气化解陈光诚疙瘩,使北京“战略与经济对话”没被国际干扰势力劫持,表现出老练与镇定,“大人不见小人过”。《环球时报》于5月3日中美开始对话那天发表社评说:“美国需要调整对中国的基本心态,中国要体谅美国社会面对中国崛起的复杂感受”,代表一种蔑视蚂蚁缘槐、蚍蜉撼树的态度。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集体写作班子文章强调“务实合作”,文章说:“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平稳中有波折、前进中有矛盾,这甚至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常态。”
中美利益一致 国情迥异
  这番话反映出一种无视当今世界大动荡以及中美两国都是高速公路上的快车的基本现实的、希望两国间“太平无事”的惯性。我认为理想的中美关系发展应该有“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枝”那种气势。矛盾、摩擦、变化是动态中的家常便饭,波折不必害怕,中美两只大鹏能像鸳鸯双飞,一刻也不分离就最理想。
  纽约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认为两国处理陈光诚事件显示“一种新成熟性”(a new kind of maturity),双方“埋头实干”(in a hard-nosed way)解除疙瘩。这位美国“中国通”把中美两国比作同床异梦而无法离异的夫妇。我们知道,美国典型夫妇关系总是在矛盾中前进,在波折中坚定起来的。
  要建立理想的中美关系必须从中美关系结构规律中不断寻求稳定改善途径。本文作三点探讨。首先要认识,中美关系之所以复杂,基本上由于它有一个利益一致与国情迥异的对立统一的结构,这“利益一致”有两大方面:一、两国都是有理想的文明,二、两国都谋求全球发展稳定。这就是“鸳鸯荡漾双双翅”的基础。
  其次,“求同存异”重在“异”上,要识异、顺异才能超异、破异。中美国情迥异由历史形成。美国以革命战争推翻殖民专政诞生,独立前后都由全球“难民”作为政治中坚,因此有外向、同情国外受难者、喜欢管别国闲事的倾向。
  从18世纪开始,“同文同种”的英美两强不断在全球扩展“盎格鲁文化圈”(Anglosphere),它的文化发源地在欧洲,是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催生的“民族国”(nation states)世界的现代样本。
  欧洲那些所谓“民族国”跟民族无关,只是反对罗马教皇统治、巩固历代地方政权。这“民族国”世界的国际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一方面把国界视为神圣,另一方面又边界冲突不绝,酿成两次世界大战。
  毫无资格称为“民族国”的美国成了“民族国”世界的盟主,但也提倡和平与发展、平衡国际力量,当今被印度论者形容为以亚洲为枢纽、暗地中美“G-2”的“美国轴辐地区安全建筑”(U.S. hub-and-spokes regional security architecture)。
  中国从来是一统天下,不向外武力扩张,不断遭受外来侵略却保持数千年可持续发展。1949年新生以后,不怕虎、不信邪地进入险象环生的“民族国”世界。
  “众志成城”的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在短时间内成为赶超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现代经济动力巨库。英国学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当中国统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书中预计2027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最近撰文说这个日期可能提前到2018。他盛赞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国”。
  美国外向、中国内向,美国爱管闲事、中国爱好太平无事,这种结构恰成一阴一阳,阴阳相生才有天地造化。中美国情迥异双方才会努力求同。
改变中美关系结构
  最后,掌握了中美关系结构规律就能有外交主动权,可以主动改变中美关系结构。最近有人评论说:“每一次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都是由美国主动设置重要议题。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之下,中国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学生,不断地向美国解释自己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应该辩证地看问题,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奥巴马政府的新发明,不但过去阙如,美国和盟国之间也都没有这种机制(其他新兴国家更不必说了),当然会是“美国主动设置重要议题”,这一切说明美国有求于我,中国乐得耐心应对。
  这次陈光诚突发事件消息传出后,《纽约时报》就说,人们会更多关注陈光诚,没人对中美“对话”感兴趣了。中国官方认为这一事件主要引起美国被动。陈光诚躲在美国使馆内奥巴马政权就无法表态,和中国闹僵“对话”就翻船,对陈光诚置之不理就受民意挞伐,那样的话奥巴马就会输掉总统选举。
  希拉莉为了赶快吐出这根刺提早到达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用巧妙手腕获得盲人政客“不寻求政治庇护”自白后,像送瘟神一样把他送到朝阳医院去闹笑话(和希拉莉通电话说“我要见你”被传成“我要吻你”),使奥巴马如释重负。
  中国论者说骆家辉这次“越职作秀”对他可能有点冤枉。整个事件前前后后“作秀”的人很多,不排除那些忙着上美国电视出风头,想从中美隔阂的狭缝中寻求自己生存发展空间的来自大陆的“异议人士”,中国人海内外“作秀”交响。
  陈光诚可能不久携家眷出国去纽约大学学习,接纳他的纽约大学法律教授(也是马英九的导师)孔杰荣(Jerome Cohen)早就认识陈光诚。他在电视台上接受采访时说,奖学金的经费来源是中国政府,那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了。
  好好研究中美关系结构,从中找出规律,舆论中很多冷战式的交往就大可不必。中国言论少一点冷战气氛,美国就会多一点温暖。美国是扯皮国,政客不能执政就变成“异议人士”,应该不打扰中国睡眠。其实多一点噪音与针锋相对,中美之间“杨柳交加万万枝”的气势倒会更富活力。
  
  作者是从印度退休的华人学者,现居芝加哥
  
《联合早报网》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