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93|回覆: 0

[專家評論] 聯合早報:[薛理泰]北京在謀略指導下的戰略動向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2-9-2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聯合早報
    薛理泰專欄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6月初訪華期間,俄中兩國在經濟、能源、技術、金融等多個領域簽署了11份合作文件。評估一下俄中在政治、經濟、安全層面的互動趨勢以及普京在華期間的言行,發現兩國業已提升了外交協調的層次並擴大了經濟合作的層面。這表明了俄中領導人近年面對美國戰略擠壓,做出了兩國加強合作以抗衡美國的決定。
  今後俄中在加強經濟、能源、技術合作的同時,預計將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時在國際舞台上加強策應,並在國家安全領域加強雙邊軍事安全協同性。兩國在共同邊界解除了後顧之憂,各自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則可以用在其他的戰略方向。其結果則是俄羅斯兵力傾注在歐洲、中亞方向,中國軍力則向東南方向傾斜,彼此還可加強戰略協同和策應。一旦這種戰略態勢形成,則在大國博弈的格局中,即使戰爭不爆發,僅如【孟子・盡心上】所言『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也是兩國假想敵不可承受之重。
毛澤東耍了赫魯雪夫
  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數次採取戰略轉向甚至佯動的動作,均對中、俄、美三國關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值得北京決策層慶幸的是,那幾次戰略轉向的影響都是有利於中國的。
  1958年,解放軍海軍經由剛修築的鷹潭至廈門的鐵路,將魚類快艇、炮艇等輸送到了福建沿海港口,空軍航空兵部隊也逐次轉場進入剛修建完畢的幾個機場。在7月和8月這兩個月,解放軍空軍經過四次空戰,基本上奪取了福建地區的制空權,保障了前線陸、海軍部隊的集結。
  在『空軍、海軍入閩』的基礎上,毛澤東決定在台灣問題上做文章,大舉炮轟金門,掀起第二次台海危機。懍於美國的強勢干預,假如危機進入不可控的階段,他勢必需要拉蘇聯做幫手,以遏制美國。
  毛澤東考慮到,蘇聯領導人不同意北京在台灣問題上採取過激行動,是不會支持北京關於『萬炮齊轟』金門的決策的。顯然,事先他不能把炮轟金門的決定告訴赫魯雪夫,否則,赫氏不同意,在國際上走漏風聲,炮轟金門只能胎死腹中了。可是,毛又需要赫氏在事後強有力地支持北京。如何能夠兩全其美呢?
  於是,毛施展絕招,趁蘇聯大使尤金7月造訪與他商議兩國建立聯合艦隊以及在華建立長波電台之際,故意大發雷霆,說與尤金談不清楚,讓赫氏親自來談。當蘇方探詢訪華細節時,毛建議赫氏以秘密方式訪華。
  鑑於聯合艦隊及長波電台涉及軍事,赫魯雪夫偕同國防部長於7月31日秘訪北京。雙方自然話不投機。8月3日,赫氏打道回府時,毛澤東又力勸他公開離開北京回國,並在回國前簽訂一份聯合公報。赫氏只能同意。於是,中方大張旗鼓歡送赫氏回國。聯合公報聲稱:『雙方在極其誠懇、親切的氣氛中,就目前國際形勢中迫切和重大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討論,並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見。』
  8月23日,解放軍猛烈炮轟金門。美國在台海集結了六個航母戰鬥群,並在台海部署了一個潛艇支隊和一個空軍聯隊,可謂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集結。然而,美國卻沒有採取進攻性的軍事部署,主要原因之一,即認爲中、蘇兩國是盟國,中、蘇國防部長都參加了這次峰會,而北京在赫氏來訪以後突然炮轟金門,顯然此舉業已經由中、蘇雙方協商決定,因此,美國因應措施必須有效而謹慎,僅以協助台灣防守爲主。
抓準時機發動中印戰爭
  此外,1962年春,在原西康地域活動的康巴游擊隊繳獲了解放軍總政治部編纂的一本關於年度軍隊思想工作的文件,送往印度、美國翻譯發行。這本文件刊載了中央警衛團負責人汪東興在1961年初寫給毛澤東【關於中央警衛團的思想情況的報告】。其中提到:『戰士董方會說:「毛主席住在北京,知道不知道農民生活?糧食打那麼多都到哪Y去了?」戰士許國亂說:「叫人們吃菜是不是毛主席下的命令?中南海修建工人每月六十斤糧食還沒勁呢,農民光吃菜和白薯,吃不到糧食。不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戰士張立臣說:「現在農村老百姓吃的連狗都不如,過去狗還能吃到糠和糧食,現在人餓得沒勁,小豬餓得站不起來。社員反映說:毛主席是不是叫我們餓死?」』
  尼赫魯認爲,連毛澤東的衛隊都對他怨聲載道,解放軍士氣低沉可想而知。何況,海峽兩岸情報顯示,蔣介石正在密鑼緊鼓地策劃反攻大陸,台灣軍隊處於緊急動員的狀態,而北京作爲因應手段,也正在向東南沿海地帶運送大批軍隊和軍需物資,又批准福建前線指揮部採取不讓敵軍上岸的方針。由此可見,北京被台北牽制,無暇西顧。於是,尼赫魯指示印軍哨所繼續往前推進,擠壓中方實際控制線。
  正當中、印邊界爭端愈演愈烈之際,北京對於是否對印度使用武力,還有一層投鼠忌器的考量,這是由於印度同美國、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假如中國和印度爆發戰爭,美、蘇兩國的立場不能不予以考慮。
  毛澤東指示軍委在西線加強戰備,擇時殲敵。一旦旗開得勝,對台北也是一個震懾。時機終於等到了。1962年10月下旬,美國和蘇聯在古巴核飛彈危機中緊張對峙,彼此牽制了力量,無力過問中、印戰爭。這時軍委發出指令,中、印邊界戰爭就此爆發。等到古巴核飛彈危機同人類擦肩而過之際,中國在10月20日至28日的戰爭第一階段已經獲勝,印軍一瀉百里。
  解放軍一舉戰勝印軍,外加美國對蔣介石反攻大陸的規劃釜底抽薪,成爲台北軍事行動戛然而止的兩個因素。
  作者是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數次採取戰略轉向甚至佯動的動作,均對中、俄、美三國關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值得北京決策層慶幸的是,那幾次戰略轉向的影響都是有利於中國的。
   
【聯合早報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