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61|回覆: 0

[兩岸四地] 新任期伊始 兩改革受挫 馬英九hold不住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2-7-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聯合早報
   ● 莊慧良
台灣
內望
@莊慧良
chuanghl@sph.com.sg
沒有連任壓力,只有歷史評價壓力的
台灣總統馬英九在剛過去的三個多月高舉改革大旗,試圖帶領台灣社會更接近公平正義。
馬政府首先對凍漲多年的『油電價格』推動『雙漲』,一出台便引來痛批,『一次漲足』被迫改分三階段調漲。
馬政府吃到的第二記悶棍屬於匪夷所思:炒作房市和證券交易所得等資本利得免稅長期以來備受台灣社會詬病,
針對這個典型的租稅不正義,馬政府提出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證所稅)的正當性十足,
不料歐債風暴再起,全球經濟陷入不確定性,加上事前規劃不完善,行政和立法兩院缺乏溝通協調,朝野協商也無共識,
證所稅引發的紛擾不休終於導致民怨四起,馬英九幾乎得罪了所有階級,民意支持度掉到歷史谷底,不到兩成。
去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在野的民進黨主打『公平正義』的議題,引起社會熱烈迴響,連任成功的馬英九,在勝選演說中也主動承諾會對分配正義、貧富差距等問題進行改革。
  然而,三個多月來,馬政府擎着『公平正義』大旗,無畏各界訾議,倉促實施油電雙漲,並擬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以下簡稱證所稅),幾乎得罪所有階級,民怨四起,馬英九的支持度也掉到歷史谷底,不到兩成。
  『公平正義』正當性十足,但如何落實,讓人民『有感』,卻非易事。
  以油價上漲為例,台灣97%能源是進口,油價本應依市場波動,但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和國民黨馬英九政府都曾為了選票而凍漲,結果是拿全體納稅人的錢來補貼用油者,當然不公平。
  馬英九在元月連任成功後,決定回歸市場機制,一次漲足,卻被痛批造成物價上漲,後來被迫改分三階段調漲。
  炒作房市和證券交易所得等資本利得免稅,更是典型的租稅不正義,長期以來備受詬病,改革的過程異常艱辛。
  1973年台灣就開徵證所稅,結果股票大跌,檢查徵收成本過高,稅收有限,1976年,政府以活絡資本市場及鼓勵投資為由,停徵證所稅;1989年政府二度課徵證所稅,台股無量下跌19天,由8900多點跌至5700點,不到一年,就宣告停徵了。
證所稅重創馬政府
  此次證所稅案出爐之際,適值歐債風暴再起,全球經濟都陷入不確定性,加上大陸經濟下滑,台灣出口負成長。許多企業大佬紛紛表示,現在不是復征證所稅的好時機,尤其國際資金可自由流動,課徵證所稅將不利資本市場籌資,外商也不會來台投資上市,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而且馬政府事前的規劃未盡周延,不僅財政部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有歧見,行政和立法兩院缺乏溝通協調,朝野協商也無共識,總共提出11個版本、21個修正案,不斷整合協調,既要符合量能課稅,還要考慮資本流動性,又要顧及企業的反應,三天兩頭變來變去,結果財政部長劉憶如掛冠求去,成為史上最短命的財政部長,島內紛擾不休,元氣大傷。
  國民黨目前最新的證所稅版本被外界抨擊為『拼裝車』『四不像』。
  有『稅改巨炮』之稱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證所稅案乃『身先士卒』的試驗,『長久以來的癥結就是資本利得的問題,要改革就不得不碰它;已存在幾十年的問題,碰就一定滿頭包,(碰)要有「技巧」』。偏偏天時、地利、人和均缺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罕見地對證所稅一事說了重話:『有勇無謀』。他說,馬政府此舉並不符合公平正義,政府只是為了找財源要加稅,在復征證所稅的同時,以挾帶方式對科技業者增加稅負,讓不炒股票的台積電一年多30億(新台幣,約1.3億新元)的支出。
  『公平正義吃不飽!』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直截了當評價馬政府的改革措施。他呼籲馬政府以富人稅取代證所稅,以免台灣經濟因證所稅而陷於空轉。他說:『台灣不能再用學者治國。學者沒實務經驗,學者治國一定誤國。』
  嫻熟財經的前副總統蕭萬長6月25日在一個公開會議上說,台灣『公平正義迷思重創政府與企業信賴關係』。稅改團體更批藍綠『公平正義玩假的』。
  媒體報道,這一出荒腔走板的戲碼,讓台股蒸發了3兆元(新台幣,下同)。諷刺的是,新任財政部長張盛和估計,目前整合出來的版本可望收到六七十億的稅收。
  在前總統李登輝時代擔任財政部長,現任監察院長的王建煊認為,證所稅除了符合公平原則外,不符合財政收入、稽徵方便、經濟發展和中性原則,搞到後來,沒課到稅,租稅公平形同泡湯。
  他在【公平正義何處尋】一書中指出,租稅制度的設計首重公平原則,但過分追求公平,反而帶來不公平;絕對的租稅公平,有時只是理論上的幻覺而已,在無法追求最理想的租稅正義時,次佳的設計,就會變得更能伸張公平正義。
  他建議,『提高證交稅是可以積極考慮的選項。』他指出,2010年證交稅率3%,稅收1046億元,若證交稅提高至6%,每年就可增加1046億元,1990年停徵證所稅時,證交稅提高至6%,就有部分證所稅效果。
學者:證所稅課稅時機不對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黃達業也持類似看法。他向本報指出,證所稅較符合公平正義,但課稅的時機不對,課徵技術困難,成本又高,台灣散戶比例高,一旦股市大戶跑掉,股市萎縮,稅收反而減少。
  歷經三個多月修法過程,曾巨威感慨:『大家都被市場綁架了,被有錢人綁架了,被政治運作綁架了。』
  他說:『只要股市一跌,就無法理性談問題,(劉憶如)部長很可憐,要談之前先拿手機看股市指數,如果大跌,什麼都不敢談;我們原先的想法是抓大放小,但有人說,抓大的,小的也死光了,根本是有口說不清。』
  立法院7月底將召開臨時會,證所稅案被列為首項議題,目前仍有五個版本待協商,只是經過這一番折騰,證所稅案已是名存實亡。
  儘管灰心至極,曾巨威仍認為,證所稅案仍是有意義的,『否則未來推動租稅改革的機會就不見了。』他說,馬英九是有心實施租稅正義的,但時運不濟,2008年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碰上金融海嘯,改革幅度小,反而花更多錢刺激景氣,這次又碰上歐債,『歷史重演,但歷史事件的屬性不同,讓馬英九又栽了一次跟頭。』
不動產實價登錄8月1日上路
  繼證所稅後,不動產實價登錄確定在8月1日上路,這是政府為落實居住正義跨出的另一步,不過,這與實價課稅的理想仍有段差距。
  王建煊於財政部長任內就主張按實際售價課徵土地增值稅,但當年國民黨黑金政治猖獗,相關人士放話污衊王建煊,稱『外省部長搶本省人的土地』,且不惜以挑起族群問題來嚇阻決策,導致王請辭下台。
  在基層歷練多年,有豐富稅務經驗的新任財政部長張盛和深諳問題之所在,他日前表示,不動產要先建立實價登錄製度,讓信息先透明化,否則貿然實施實價課稅,每一筆國稅局都要查核,征納雙方成本都會很高,『我們絕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曾巨威提醒,有鑑於證所稅案的經驗,政府未來應更圓融、更有技巧的去處理不動產實價課稅問題,『不動產牽涉到的利益更可怕,關係糾纏更複雜』。
台灣將是第二個希臘?
『2025年,台灣會是第二個希臘?』
  從去年希臘爆發財務危機以來,台灣內部陸續有人提出類似警語,此言未必是事實,但以台灣財政狀況惡化的情形來看,倒也非危言聳聽。
  1990年,中央政府負債不到2000億元(新台幣,約85億新元),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7%,短短20多年,中央政府負債迅速增加至5兆元(新台幣,下同),占GDP的34%。如果再加上各級政府的軍公教退休金、勞保年金給付準備、健保費用及就業保險等潛藏性債務,總負債金額至少15兆之多。
  原本『台灣錢淹腳目』(福建話,意指台灣富裕,錢多到『淹』過腳踝),為何財政迅速惡化?
  答案就出在台灣幾乎年年選舉,為了討好選民,各政黨、各候選人不斷扮演聖誕老人『政策買票』,20多年來的稅政改革多是減稅。
  財經學者出身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向本報指出,台灣雖有兩大政黨,但就財經角度來看,台灣的政黨只有一個,偶爾在選舉出現財經區隔,但都是有選舉目的,『選舉時才會有左派價值出現,但無論誰執政,就回歸右派意識形態。』
『支出是左派 收入是右派』
  曾巨威說,為了選舉,台灣政府『支出是左派』,例如發老人年金、幼兒津貼,是大政府的想法,但『收入是右派』,即課稅越少越好,否則富人就會跑掉,因此赤字不斷擴大。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在【台灣大崩壞――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一書中也指出,台灣是右派的資本主義社會,但實施社會公平正義、備受國外推崇的全民健保卻是左派的政策。
  楊志良警告,『特別是稅制,獨讓健保承擔過重的責任及改革的任務,不但不公平,實際上也做不到。』隨着人口結構老化,健保虧損愈形擴大,恐怕維持不到10年。
『很多財政立委是大財團養的』
  楊志良在任內的民意滿意度是內閣閣員中最高的,為了改善健保財務,他與許多專家學者規劃二代健保,最後未竟全功而請辭。
  他憤憤不平地說,財政部都在降有錢人的稅,很多財政立委是大財團養的,而人民短視近利,民粹立委左右國會,政策就缺乏公平正義。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碰到金融海嘯,為使海外資金回流台灣,將遺產贈與稅率從50%降至10%。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敬一就批評,此舉讓台灣每年損失200億元的稅收。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租稅除以GDP)從1990年的20%下降到現今的12%,相較於其他國家15%到20%左右是偏低的。然而,七成以上的稅收是來自薪水階級,相對地,以錢滾錢的資本利得,包括證券交易所得和土地增值卻不必繳稅,稅制不公,人民怨聲載道。這也是馬政府推動證所稅的原因,奈何事與願違。
  『只要是兩黨選舉的政治,福利不斷增加,稅收不斷減少,財政一定崩潰。』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黃達業對本報強調,『我對民主政治很不樂觀,徵稅多難哪,光一個證所稅,整個台灣都快垮掉了』。
  他指出,不只中央政府,各縣市地方政府的財政窟窿恐怕比中央還大,地方政府舉債沒有上限,只要議會通過即可。
  黃達業下了這樣的結論:『全球民主國家都會是下一個希臘,兩黨制的國家難逃希臘的命運!』
   
【聯合早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