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76|回覆: 0

[中日關係] 汪錚:被歷史囚禁的中日關係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2-9-2 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聯合早報
   
  ● 汪錚
  在抗戰結束67周年的日子,中國人登上了釣魚島。韓國總統李明博同樣選在這個日子的前幾天登上了獨島(日本稱竹島)。67年了,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歷史的陰魂卻依然飄蕩在東亞三國的上空。歷史可以被政治利用,政治也經常被歷史綁架。在兩國關係正常化40周年之際,中日關係成爲了世界上最危險的一對大國關係,因爲他們依然是歷史的囚徒。
  因爲工作的關係,我和好幾位日本的學者和官員,在不同的場合討論過釣魚島的問題。學者爲自己國家的立場辯護本是自然,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來的非常一致的『冷靜』:他們往往都首先用很客氣的方式說,這個問題已是定案並不存在爭議,然後說對中國方面不太冷靜的民族主義感到不安。每當聽到這樣的表述,我都會有倒抽一口冷氣的感覺,對方無疑非常冷靜,非常紳士,沒有爭論,拒絕討論。
  日本人對於中國的所謂民族主義普遍是非常熟悉的,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所謂的『反日教育』。中國過去幾年來出現的反日遊行,在日本也有非常詳細的報導。如果我說日本也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很多日本人大概不會同意。但是,在我看來,在這種『冷靜』的背後,實際上是另一種民族主義。這不僅僅是對過去歷史的缺乏反省,也是以主動遺忘和刻意冷靜來反襯對方的耿耿於懷和『不冷靜』。
  最近一段時期,日本的這種另類民族主義又有了新的發展。那就是明知道中國民間存在著對過去戰爭強烈的歷史情懷,反而要去故意地、主動地挑動或刺激這種情緒。這次關於釣魚島出現的『買島』和『國有化』等一系列事件,在日本就有人期待著中國民間的反應。有人說石原慎太郎最近如此活動,就是期望中國的年輕人會走上街頭,最好還把他的名字打上叉貼在標語上。以刺激歷史受害者的反應,來拉抬自己的人氣和政治支持,這樣的行爲是何等的陰險!但是,更值得我們探究的是,在日本爲什麼會出現孕育這樣想法和行爲的政治土壤。
  這一次香港保釣人士能夠成功登島讓很多人吃驚。因爲過去這樣的嘗試很少成行更絕少成功,這一次行動出發前非常高調,日方也出動了十幾艘艦船堵截。一艘『破船』能夠在圍追堵截之下成功突圍上島,究竟是日本人的疏漏還是有意爲之?如果是有意放水,哪又是爲了什麼?難道是爲了展現強硬,迎合民意?究竟是歷史被政治利用,還是政治被歷史綁架?
和解不能只是從上至下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從表面上看,中日早已和解。但是,這些年來的事態發展證明,這兩個國家遠沒有實現真正的和解。究其根源,是因爲中日的和解,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從上至下的安排。兩個國家的領導人爲了共同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引導了40年前的正常化。但是,從上至下的和解往往是脆弱的,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沒有對過去戰爭歷史的起碼認識和反省,沒有民間社會真正的對話和溝通,沒有國民教育的反思,歷史的舊恨隨時可以被重新激活。
  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國家,我們不僅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經濟數據和軍事實力,我們也需要走進學校,讀一讀他們的歷史課本。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學校都是國家認同的主要鍛造廠。歷史課也不只是普通的一門學科而已,它是塑造一個民族如何看自己和如何看世界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拿一本中國的近代史教科書,再拿一本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兩邊比較一下,你就會知道這兩個民族和解的道路還會有多麼漫長。
  2005年,中日韓三國的歷史學家曾經出版了聯合編撰的歷史教科書【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三國也成立了關於歷史問題進行共同研究的專家委員會。但是,隨著近年來政治形勢的變化,這些本來在正確軌道上的行動都沒有了後續。歷史真的那麼沉重嗎?還是今天的人們需要歷史服務於今天的政治、今天的動員?
  回顧戰後67年的歷史,東亞三國都有理由爲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從67年前一窮二白的境況到今天的繁榮和強大,東亞奇蹟的秘訣是什麼?這個答案其實世人皆知,那就是和平與合作。三國之間的和平與合作,成就了包括東亞和東南亞在內的亞洲崛起。這一切難道要讓兩個小小的荒島所毀滅?
  就在不久前的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方剛剛簽署了投資協定,並同意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很多觀察家都認爲,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義』的重大戰略決定。因爲自貿區建成後,可以消除貿易壁壘,擴大區域內市場,推動三國經濟融合。有經濟學家在展望中日的聯手,將會有助於催生一個新的『亞元』與美元和歐元相庭抗禮。毫無疑問,三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可是,因爲歷史的原因,或者準確地說,因爲被利用的歷史問題,三國無法共享他們本可以輕易獲得的共同利益。
  真正的和解固然不能只依靠自上而下的方式,但是,東亞的歷史也證明,和平的締造與合作的實現,有賴於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堅強領導,什麼時候領導人能引領民意,就能夠開闢新局,什麼時候領導人受制於民意,甚至要利用民意,就跳不脫歷史的束縛。
  在歷史的大戲面前,我們有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誰是演員,誰是導演。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訪問研究員、美國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聯合早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