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89|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論諧音禁忌的文化心理透視(2)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2-8-24 18: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方教育
2、禮教因素:
  中國傳統禮教以儒家爲最高統,西漢時期,隨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文化政策的推行,儒學作爲社會意識形態主流的地位得以確立,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禮教的枷鎖也隨之被提到了正統的地位,儒家所講求的『孝悌』之義成爲了不可動搖的生活準則。而合乎禮儀地稱呼長輩,則是孝道中最基本、最起碼的行爲準則,是體現一個人『孝』或『不孝』最直觀的方式。因而,每個人都將這一規範內化爲各自的行爲準則,而這一『敬天法祖』的內在修養要求,進而外化爲禮教逼迫的產出物――稱謂禁忌。稱謂禁忌是諧音禁忌的一種,是關於名諱方面的禁忌,是禮教因素在諧音文化中的一個最大折射點。【左傳・桓公六年】曾記有:『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注目:『周人以諱事神,明殷商無避諱之禮俗。以諱事神者,生時不諱,死然後諱之,(檀弓下)所謂「卒哭而諱」。故衛襄公名惡,而其臣有名惡,不以爲嫌。』這是能見於文字記載出現較早的稱謂避諱現象,『衛襄公』與他的臣子同名相諱的例子。
  稱謂禁忌作爲封建禮教的產物,自然是爲統治階級服務的,是他們治理天下、鞏固政權的一種手段。用來強化封建父權,可以產生政權所無法起到的特殊社會效用。封建社會,家國同構,君臣關係實質上是父子關係的擴大與延伸,統治階級一方面利用這種結構來淡化家國矛盾,另一方面又以『君爲父綱,父爲子綱』層層壓迫,使封建禮教的陰影散布到社會以及家庭的每一個角落,使得稱謂禁忌在封建社會愈演愈烈,『國諱』、『家諱』避之不及,李賀因其父名『進』而終生不得上考進士,因爲這禮教的迫害、『家諱』的避忌而誤了前程。名號犯諱更成了清代文字獄的一個重要口實。
  因此,諧音禁忌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看,與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儒學盛行、宗法森嚴是息息相關的,是巫術原理趨使下人們的必然趨向,也是禮教宗法脅迫下人們的必然去路,它帶有原始宗教與封建禮教的深深烙印,透露出一股濃重的淳樸而愚昧、嚴酷而無奈的民間風情與歷史風韻。
  3、心理導向:
  
  而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審視,諧音禁忌更多關注的是『注意強化』。所謂『注意』,是『意識對一定客體集中,以保證對它獲得特別清晰的反映』,『注意始終被包含在實踐活動和認識過程中,表現出興趣和個性的傾向性。在生活中,注意是心理活動的一個方面,是人順利地獲得知識和獲得勞動活動的質量和效果的必要前提。』人們爲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在運用語言進行某些修辭文本模式的建構時,很多時候與修辭者意欲強化接受者的注意、提高修辭文本的表達效應是分不開的。諧音禁忌是典型的基於注意強化的心理而建構起來的修辭文本模式。
  諧音禁忌是在某種特定情境中,因爲某種避忌,於是一併地避忌相諧之詞,或用異詞取代,或乾脆避而不提,這樣的一種修辭文本模式,突破了慣常的思維定式,採用了不同於尋常物的表達方式對接受者加以刺激。在表達上,可視作在特定情境下突破詞語的表達規範而凸現語言表達的活力和靈活性,增添文本的生動性。從接受上看,由於對陳規表達的突破,從而使文本產生新異的特質,很容易引發接受者在文本接受中的『不隨意注意』,並在『不隨意注意』的導引下走向『隨意注意』,從而加深對於表達者所建構的修辭文本的理解和印象,並從中得到文本解讀的快感和審美情趣。例如,【顏氏家訓・風操】說:『或有諱雲者,呼紛紜爲紛煙;或有諱桐者,呼梧桐樹爲白鐵樹,使似戲笑耳。』這類禁忌中,因『紜』『桐』與長輩名號相諧,因而相諧之字一併避忌,於是便有了『紛煙』與『白鐵樹』這兩個新詞,突破常規,增添了文本的曲折度,使接受者在接受過程中情不自禁地將新詞與常規詞法相比較,從而生出會心的一笑,在增添文本解讀的愉悅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表達者建構這一文本用意的理解,提高了修辭文本的審美價值與認識價值。(作者:王苹)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