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275|回覆: 22

[漢服各類形制] 清華北大等百名學者澄清國民對漢服的40個認識誤區十大問題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8-20 00: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趙宗來 傅奇 傅路江      2007年4月5日

   4月5日(清明節),我們組織了近百名來自清華、北大、南大、社科院、中科院和台 灣、新加坡、加拿大的學者以及部分民間文化機構的領導人聯合發表了署名文章【奧運會服飾禮儀倡議書】,得到了眾多媒體和同胞的熱情支持。但是,也有部分網民,或錯於常識,或誤於邏輯,仍在極力反對。更有個別作家和學者不顧歷史事實,肆意歪曲,製造障礙。因此,及時澄清一些問題,十分有必要。
  
  一、漢服一直是中國主流服裝,『唐裝』不是唐朝的服裝

  漢語、漢字是中國曆朝歷代的語言文字,漢服是中國曆朝歷代的主流服裝。『漢服』雖因『漢朝』而得名,但它是從黃帝『垂衣裳而治』開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經確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們的服裝主流。中間儘管歷經變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特點卻始終沒有改變。所以,它始終是我國的傳統服裝,而不僅僅是漢朝的服裝。西方國家把中國的『國學』稱之為『漢學』,不是僅僅指『漢朝之學』,我們的漢語、漢字也不僅僅指漢朝的語言文字。
  唐朝的服裝仍然是以漢服為主流。時下流行的『唐裝』,是借鑑了滿清馬褂而臨時『設計』出來的,有唐之名而無唐之實。不澄清這個概念,是對國人的繼續誤導。
  
  二、『凸顯特色』不如『凸顯傳統』

  某些設計師要設計有『中國元素』的服飾作為奧運禮服。我們認為不妥。與其『凸顯中國的特色』,不如『凸顯中國傳統』。中國的服飾禮儀傳統,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如果要『凸顯特色』,這就是最大的『特色』。
  『傳統』不是『設計』出來的,不是拼湊出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中國傳統』,是由中國的過去傳到現在,又要從現在傳到未來的那種統貫中國始終的『統』。因此,僅有『中國元素』不足以體現『傳統』。我們無法用所謂的『中國元素』拼湊出『傳統服飾』,就像無法嫁接出一種融合梅花、牡丹、蓮花、菊花、蘭花、月季等花卉的植物作為國花一樣。因此,展現給世界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服飾』是最佳選擇。從這個方面來說,中山裝、旗袍、西服、『唐裝』都不能足以體現這一點。
  『設計——禮服』,這是把時裝與禮服混同起來了。時裝可以設計,而且必須要設計,因為它是隨時變化、追求個性的;而禮服——比如,我們提倡的廣義漢服中的『深衣』卻不能設計,它的內涵是文化的歷史積澱形成的。所以,它也不需要設計,只需要考證清楚加以製作,否則,不可能達到『還給世界五千年』的理想效果。
  當前的服裝設計專家一般側重於時裝知識,對『禮儀之邦』的禮制大多不清楚,對『華夏文化』的『經典』不清楚。有位專家所設計出來的禮服,竟然是『左衽』,就可見一斑。連【論語】中孔子所說的『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都不知道。他怎麼去『設計』能體現傳統的『禮服』出來?結果恐怕是令人失望的,相信難以得到民意的支持,稍有失誤,反而會給奧運會的服飾禮儀留下無法消除的遺憾。
  
  三、不要空談『民族性』與『國際化』

  關於禮儀服飾,有人提出要把『民族性』和『國際化』相結合。貌似有道理,其實不然。男女都是人,首先要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不男不女不能叫做『人化』;同樣道理,中國與外國都是國,中國要像中國,各國要像各國,不中不西的中國絕對不能叫做『國際化』。刻意去迎合外國人的欣賞品味,把自己打扮成不倫不類的樣子有必要嗎?我們不應該對自己民族的形象如此不自尊自信。
  即使要『結合』,也不需要有意結合。在參加競賽的時候,運動員身穿的是運動裝,這是國際化的體現;奧運會發源於西方,如今在中國舉行,而不是各自在自己的國家舉行,也是國際化的體現。在運動場外,外國朋友見到的當今中國形象——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滿街流行的西服牛仔,宛然『美國第二』,又何嘗不是國際化?我們身穿華夏傳統服裝,所體現出來的是自尊自信、熱情好客,而不是自高自大、驕橫跋扈,因此,這與國際化沒有什麼衝突。多元的世界,由每一個健全的『一元』構成,國際化更需要健全、弘揚我們『這一元』,而不是把我們『這一元』丟掉!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8-20 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四、深衣是歷代相傳的禮儀服飾,和服、韓服源自中國

  深衣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商朝,『五經』之一的【禮記】中有一篇專門的文章,題目就叫做【深衣】,這就與傳統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了;深衣一直流傳到明末,清初的黃宗羲有【深衣考】,清人江永有【深衣考誤】,因此,深衣在滿清雖然在生活中暫時不見了,卻並非失傳了。就在五四運動之後,章太炎、錢玄同先生還曾經穿過深衣。現在,很多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華夏同胞,也在身穿深衣與漢服舉行着活動,還有平時生活中也穿着漢服的,其中體現着深衣與漢服的強大生命力。
  有人擔心,深衣與漢服是否能被今人接受,這是多餘的擔心。當前,因為深衣與漢服已經被迫中斷了三百多年,平時就了解漢服的人就不多,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得到很高的支持率,也非常能夠說明問題。從各個網站的調查來看,截止到4月18日中午12點,QQ騰訊中支持率達83.44%,網易新聞中支持率為79.0%,搜狐中支持率為64.9%,網易奧運中支持率為63.0%。這些數字體現着民意,值得我們重視。
  有人說,穿上深衣與漢服會被認為是日本人、韓國人,更是多餘的擔心。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都是從『漢服』演變而成的,其中體現出來的是東亞文化傳統在歷史上的密切聯繫。只能說和服、韓服像漢服,而不能說漢服像和服、韓服。誰會說某人的父母像他們的兒女?哪個父母會因為長得像兒女就羞於見人呢?因此,這樣的擔心,不僅多餘,而且可笑。

  五、用深衣和漢服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認同感

  有一些不支持漢服的朋友認為,只要一提『漢服』這個詞,就成了『民族主義』,甚至『極端民族主義』,這是極大的誤解。華夏文化的禮儀就是尊重別人,深衣正是體現這種精神的禮服。漢服則是漢民族的形象視覺系統。
  我們把深衣從廣義的漢服之中凸顯出來,目的就是要減少人們的誤解。首先,因為深衣是產生並確立在56民族產生之前的服裝,把它作為由56民族構成的代表國家形象的服裝,與『刻意宣揚民族的東西』無絲毫關係,恰恰相反,這只能有利於56民族的團結。其次,我們沿用『深衣』這個傳統的稱謂,就像『紗麗』、『奧黛』、『和服』一樣,不直接用族群的名稱來命名,這樣有利於民族凝聚力的穩固。其三,56民族是一個整體,不應該沒有一種象徵這個整體的代表服飾,就像我們出國的時候、在聯合國的時候,不能說56民族各自都用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一樣。最後,炎黃子孫並非僅僅局限在國內,而是遍布於世界各地,有了深衣更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認同感。
  提倡『漢服』,能說就是『大 漢 族 主 義』嗎?更不能!首先,我們不能說採用『漢語』、『漢字』作為中國語言文字的代表,不能說是『大 漢 族 主 義』;把56民族分化之前就有的廣義的『漢服』中的『深衣』作為中國的代表服裝更不是『大 漢 族 主 義』。其次,當前中國的56民族中,55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我們尊重他們的服裝,不需要我們再去倡議。因為惟獨漢族還沒有,所以我們倡議把『漢服』作為漢族的代表服裝,也與『刻意宣揚民族的東西』沒有任何關係。其三,在56民族中,漢族占全國人口的93%,這是歷史自然形成的,如果漢族穿着西服,那麼,56民族站在一起的時候,像外國人一樣,這很不和諧。其四,華夏文化經典中向來提倡的是,各個民族首先自強不息、自尊自信,同時各民族之間又互相尊重,尤其是提倡『自正正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王道』精神,而不是『霸道』主張。
  
  六、復興不是復古,形式和內容的關係

  有人說復興漢服,就是主張復古,這是一種誤解。不管人類想怎樣,時間的腳步卻是一直向前行的。我們也不可能、也不想回到歷史上的某個時代去。華夏文化能夠流傳上下五千年而不斷,成為世界上的唯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歷來堅持『華夏文化傳統』。我們只能沿着華夏文化的傳統繼續走下去,並創造更輝煌的未來。也許我們因為外來原因一時偏離了華夏文化的正道,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如果能儘快地回歸正道,那麼,一切都還會好起來。當前,全國上下弘揚傳統文化的呼聲與行動越來越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黨和國家的政策。  
  有人說,僅僅靠穿上漢服就能復興華夏文化嗎?當然不是。華夏復興,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而且是長期的過程,服飾禮儀的復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奧運會即將在中國舉行的時候,這個事情便是當務之急,因為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契機,由此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穿上漢服,當然不一定就能使華夏文化復興起來,但是,不穿漢服,也不能復興得更快。形式與內容本來是不可分的,形式卻也可以促進內容。華夏復興,少不了文化的復興;文化的復興,不可能沒有承載它的形式。有人說『承繼傳統在乎其心而不在其表』,這是把內容與形式割裂了。牛羊之心有牛羊之表,人心也有人之表。【論語】中說過,如果虎皮和羊皮沒有毛色的不同,也就無法區別虎皮和羊皮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8-20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七、禮服和常服不能混淆,漢服不是演戲作秀

  很多人反對漢服的理由之一是,看到深衣、漢服的寬袍大袖,覺得不方便、不實用,這是將禮服與日常服裝混同起來了。我們要問一句:當今盛行的西方婚紗是不是日常服裝?是否方便實用?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穿它?
  我們在倡議書中說得很明白,是希望着在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上,代表國家整體形象時穿深衣;在不代表國家形象時,提倡56民族同胞各穿自己的民族服裝。我們沒有說過讓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也穿上深衣、漢服。同時,我們說過,大家平時的服裝是個人性的選擇,代表國家或民族的時候卻不再是個人性的選擇;大家的日常服裝當然由大家自願選擇,在重大、嚴肅、正規的場合應該穿上禮服。我們也提倡(而非強制)漢族的成員平時也穿漢服,但是,漢服之中也有禮服與常服之分,而且款式多樣,並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長袍大袖的。我們的前人穿漢服修長城、開運河、建園林、種地、做工,不是穿着禮服去做這些事。更何況,我們今天要穿漢服,只要符合『交領、右衽、系帶』等基本要求就屬於漢服,並非所有漢服都是寬袍大袖。
  有人說,漢服像戲裝,所以,穿上漢服像演戲,這是膚淺的看法。戲裝是因為歷史上確實存在過,才會因為戲劇需要而穿上,而不是憑空虛構出來的。我們看到從有關先秦到明末的戲劇、電視劇中的服裝都是漢服,儘管有些做得很不規範,甚至『憑空想象』,那是設計師的問題。我們並非按照戲裝來做漢服,而是根據歷代的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來製作漢服,與戲裝有根本的區別。我們穿上漢服,是對華夏民族以及華夏文化的認同,而不是在演戲。
  還有人批評穿漢服是『作秀』,這是對我們很大的誤解。首先,我們是站在華夏文化的高度來對待漢服的,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發出倡議的;其次,國內外廣大的漢服愛好者,是憑着一腔熱情,花費着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宣傳漢服、實踐漢服,這與『作秀』有本質的區別。只有為了譁眾取寵、邀功爭利的做法,才能叫做『作秀』。另外,漢服的復興,不是一時的事情,它是華夏復興的一部分,所以,稱之為『漢服熱』也不恰當,因為它涉到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八、漢服是服裝傳統上的民族認同,是華夏文化認同的一部分

  我們一直驕傲地自稱為『華夏』,而這兩個字卻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傳統服飾的全面系統,體現着『華』字的內涵;傳統服飾的文化禮儀精神,體現着『夏』字的內涵。無根的是浮萍,無枝葉的是枯木;無靈魂的是行屍走肉,無形體的是鬼神妖怪。華夏文化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根與靈魂,漢服是華夏民族的枝葉與形體的重要部分。我們作為華夏民族的後代,不認可傳統服飾,如何能自稱為『華』?不認可傳統禮儀,如何自稱為『夏』?不認可『華夏文化』,我們還有根和靈魂嗎?不認可『華夏服飾禮儀』,嫁接出來的枝葉和形體還是我們自己嗎?
  任何一個民族的代表性服飾,首先涉及到的是民族文化認同問題,而不僅僅是審美問題。在西化很嚴重的當今中國,我們的審美標準也在很多方面採用了西方的標準,由此而導致了我們民族心理整體上的失去自尊自信。華夏文化的復興必須解決這個認同錯位的問題,這是『弘揚傳統文化』之所必需。選擇傳統服飾作為禮服,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8-20 00:1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漢服與功利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有人說:『如果說這種學究式的倡議帶有利用奧運賽場以實現復興漢服的功利目的,那我寧願反對「深衣」踏進奧運賽場半步。』這種說法自相矛盾。首先,『學究』是不講『功利』的,為了功利就絕不是『學究』;『學究』是不關注現實的,關注現實的就不是『學究』。倡議書的發起人和倡議者如果是關起門來讀書的『學究』,也就沒有倡議和簽名的必要了。其次,如果說是要『利用奧運賽場』,要實現『復興漢服』的目的,那麼,莫非『復興漢服』見不得人嗎?倡議書主張占全國人口93%的漢族要穿漢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穿上深衣,究竟有什麼『功利目的』?莫非漢族不需要有自己的民族服裝?莫非中國就不應該有代表國家的禮服?照這個思路,我們是否需要取消國 旗、消滅漢語漢字呢?這樣的心態難道是健康的嗎?
  有人說,此次倡議『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着奧運的旗號賺取「眼球」,搶占商機』,照這個想法來說,是不是大家應該對奧運會服飾禮儀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才好?要知道,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在國內是全國人民的大事,在世界上是人類的一次大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來為華夏民族做事。
  所謂『搶占商機』,更是無稽之談。在涉及到民族、人類、道義問題的時候,有人只從個體利益出發來壓制、歪曲漢服的倡議,卻不顧民族傳統和民心民意,那才是『搶占商機』。當今,在全世界,沒有一家做漢服的工廠,生產旗袍、馬褂、西裝的公司卻數不勝數,某些相關的利益集團與其對漢服反感,何不轉而生產漢服去打開市場呢?且不說發起人與簽名者之中有沒有自己生產、銷售漢服的,就算是有,那又有何妨?人總是要穿衣服的,不論是西服牛仔,還是漢服。難道生產銷售西服牛仔就不是『商機』,而生產銷售漢服就成了『商機』了?更何況漢服復興起來之後,誰都可以生產銷售漢服,究竟誰最後『搶占商機』還不一定呢!

  十、其它相關問題

  第一,深衣有沒有資格承載華夏文化內涵?
  【禮記•深衣】講得很清楚,它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使它有資格作為禮服,而且它本來就是傳統的禮服。再者,有了它,體現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內容就不再困難了,而且連『誰來確認衣服上用哪些中國元素』,也不難了。既能體現傳統風采、順應民意,又能省事、省錢、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漢服不適合於炎熱的天氣穿着嗎?
  華夏服飾的『設計』理念與西方的『設計』理念根本不同。它不以裸露肌膚求涼爽,而以寬鬆通氣求涼爽;它不以裸露肌膚求美感,而以禮儀廉恥求端莊。倡議書的發起人和簽名者很多是有親身體驗的。阿拉伯的長袍、佛教的袈裟可供參考。
  第三,漢服與身份不符嗎?
  有人說:『漢服應該由大氣、端莊、古雅氣質的人來穿,而當今的禮儀小姐中,接受的更多是西方的禮儀方式,舉止投足之間展現不了漢服的氣質,難道要回古代找幾個大家閨秀來當禮儀小姐?』那麼,我們要反問一下:難道『禮儀之邦』的中國就永遠『接受西方的禮儀方式』嗎?難道中國當今的女性就沒有『大家閨秀』嗎?更何況,穿上華夏禮服之後,自然便會有一種心境的變化,只要體驗一次就可以知道。
  第四,旗袍已被認可為中國元素,甚至被應用於國外的時尚和服裝設計,現在突然推出幾百年未穿過的衣服,會不會過於唐突?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為過矣。』旗袍本來是滿族的服裝之一,現在流行的旗袍又是西方化的,連滿族的都不是了,如何能體現華夏『五千年的傳統』?『中國元素』拼湊不出『傳統』,只能成為『雜湊』。『傳統』的禮服,本來就不是『時尚的服裝設計』,兩者不能混淆。華夏民族的服裝已有至少五千年的歷史,而且還會繼續延續下去,『未穿過』的那『幾百年』,在華夏民族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我們是應該有遠見卓識,還是應該因襲錯誤?
  第五,拱手作揖之禮是為難外國人嗎?
  任何事情都有個開端。試想,當初我們開始接受西方『握手禮』的時候,西方曾經強迫過我們嗎?當我們到阿拉伯國家去行『貼面禮』的時候,我們覺得為難了嗎?作揖只是兩手一拱,有多麼難學嗎?我們為什麼能夠尊重別國的禮儀卻不能有我們民族自己的禮儀呢?為什麼只想到去尊重別的國家卻不能有自己的禮儀以自尊自重呢?
  第六,深衣漢服是被歷史拋棄的嗎?
  有人說:『從古到今,時代在不斷的發展,「深衣」為什麼被歷史拋棄?』這要弄清楚,它不是『被歷史拋棄』的,更不是我們自願放棄的,而是在滿清因為政治原因被迫中斷的,其中有一種隱含着的歷史性屈辱。今天,漢服的復興,是消除這種屈辱的一種方式。
  第七,漢服能體現女性的曲線美嗎?
  有人說,穿上漢服之後,無法體現女性的曲線美。這種說法是受時尚潮流影響的產物。端莊比曲線更重要,尤其是禮服。換個角度來說,漢服不是不能體現人體之美,但它所體現出來的是與西方不同的另一種審美觀。廣義的漢服,是中國人根據自己的身材特點而設計出來的,更適合中國人自己穿着;它更能體現東方人靈動美、運動美,而非靜止、呆板的人體之美;男性穿上,能夠更加挺拔、瀟灑;女性穿上,更加清秀、雅致。修長的衣服加上束帶,使男性顯得更加挺拔俊雅,使女性顯得更加亭亭玉立;不僅如此,能夠具有完美曲線的女性,在現實中畢竟只有少數,在此情況下,漢服反而能夠掩蓋曲線的不足。
  第八,代表國家形象的禮服不需要創新嗎?
  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思潮,深深地影響着人們,認為一切都可以『創新』,而且形成了一種『創新至上』的情結,這是一種不恰當的做法。器物能夠創新,技術需要創新,制度和學說可以創新,但是,傳統卻不是靠創新而來的,它只需要傳承。禮服是傳統與文化的體現,而不僅僅是器物、學說、制度,更不是技術,不能『一刀切』。我們應該對得起我們的前賢,還要對得起我們的後人,我們在這中間起着一個中間紐帶的作用,『創新』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第九,我們沒有可以『真正代表中國的服裝』嗎?
  要代表中國,既要代表歷史上的中國、現在的中國,還要代表未來的中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注重『傳統』;要在服裝上有代表中國的,也必須到『傳統』中去尋找。離開了這個『統』,那麼,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真正代表中國的服裝』。深衣是兩千多年不變而且是除了滿清之外的歷代的禮服,它本來就是『真正代表中國的服裝』。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8-20 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總結:
文章中澄清了40種對漢服的錯誤認識:

1.漢服不是古裝


2.漢服不僅僅是漢朝的服裝


3漢服包括『唐裝』 (唐裝和漢服不能並列,以後不要再並列搞調查了!)


4.傳統的禮服(深衣)不是靠『設計』出來的


5.中國傳統高於『中國元素』


6.『中國傳統服飾』最佳選擇是深衣。(不是其他)


7.中山裝、旗袍、西服、『唐裝『沒有資格忝列『中國傳統服飾』範圍。


8.『設計師』不要把時裝與禮服混同起來了。(動不動就要去設計禮服是嚇人的)


9.設計師不是文化大師,也許根本不懂漢服。(頂尖設計師否定漢服是笑話啊)


10.國際化更需要突出民族化,多元化不是要把漢服化掉!


11.深衣是歷代相傳的禮服


12.調查結果顯示漢服的支持率最高,民心嚮往。


13.漢服是和服、韓服的母親。


14穿漢服更能顯示我國對東亞文化的影響,而不是因為像和服、韓服而自卑。


15.漢服復興不是搞大漢族主義。


16.漢服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根本不會影響民族團結)


17.(漢服)復興不是復古。(是回歸華夏正道)


18.形式離不開內容。(漢服形式論的誤區)


19漢服有不方便的,也有方便的。(拿禮服和常服時裝比的邏輯錯誤)


20漢服在禮儀場合的實用(漢服不實用的誤區)


21.沒有人提倡運動員穿漢服比賽。


22.漢服不是戲服


23.穿漢服不是作秀


24.漢服復興,不是『漢服熱』那麼簡單


25漢服精神,是華夏的『根』和『體』。(漢服不是一件衣服那麼簡單)


26.漢服復興是華夏文化的自我認同。(不是給你鬧着玩的)


27民族服飾涉及到民族心靈。(不是審美的問題,請不要以西化的審美看待漢服)


28.漢服(以及相關傳統文化)的復興解決文化認同的錯位。(喚回迷失的中國心)


29漢服不是學究們的藝術。(是華夏民族的大事)


30.利用奧運會宣傳漢服正大光明。(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31.漢服不是吸引『眼球』。(別以耍猴的心態看漢服)


31.提倡漢服不是「搶占商機』。(歡迎商人去強占)


32.利益集團打壓漢服的真相(為漢服裝愛好者說句公道話)


33.深衣是傳統的禮服,比『中國元素』,更有代表性


34以天氣炎熱來否定漢服缺乏科學依據


35.以中國的禮儀小姐多接受是西式培訓來否定漢服,是歪曲事實


36以旗袍已盛行來否定漢服作為禮服,是知錯不改。


37以漢服被歷史淘汰來否定,是歪曲歷史。


38以漢服不能體現女性的曲線美來否定,是對漢服缺乏基本認識。


39以創新來否定漢服,是誤用創新的概念。


40離開歷史談傳統服飾是荒誕的。

深圳市羅湖 發表於 2013-2-23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禮貌回帖,拿分走人
廣俠香 發表於 2013-3-4 10: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問大家有什麼看法?我絕對喜歡這個帖子
念百彪 發表於 2013-3-7 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確實值得好好看看,頂先
齊偉是傻子 發表於 2013-3-19 0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親,我愛死你了,竟說實話!










柏鳴風 發表於 2013-3-26 03:44 | 顯示全部樓層
看的激動。。。 謝謝樓主了












罪惡之城
八零後少林方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